《人生四千個禮拜》書籍觀後感|直面生命的有限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四千個禮拜》的讀後心得。這本書偏向哲學性質,讓我們試著擺脫效率至上、時間效益最大化的陷阱。

要知道,我們人的一生,哪怕你活到 80 歲,大概也就四千多個禮拜,與其為了每天回不完的電子郵件、開不完的會議和做不完的工作而煩惱,不如正視最重要的問題:該如何好好運用我們在世上的時間?

作者 柏克曼是一位資深的專欄作家,精通心理學、哲學和諮商,在這本書當中,他結合了許多哲學和心理學的觀念,來告訴我們該如何破除「生產力狂」、「生活駭客」等已經偏離軌道的時間管理迷思,接受時間有限的事實,在剩餘的時間裡活出滿足的人生。

我會在這本書摘錄兩個我最喜歡的篇章,並附上我的個人觀點,文末一樣會附上我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看完文章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1. 我們不曾真正擁有時間
  2. 不耐煩引發的連鎖反應
  3.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購書連結:博客來

我們不曾真正擁有時間

雖然這個篇章哲學的性質偏多,但卻讓我十分著迷。我們不曾「真正」擁有時間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裡指的是我們「永遠無法預測未來會發生甚麼突發狀況」。作者引用了認知學家霍夫士達特的一套定律:你計畫做的任何事,花的時間永遠比你預期中還長。簡單來說,就是即使你知道某件事大概會超出預定的時間,你也調整過時間安排,但所需的時間仍然會超過你評估的完成時間。

這點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有碰過,像是原定花一小時買菜,路上卻碰到老友,因此多聊了一個小時;明明規劃好要讀一小時的書,卻因為昨天太累不小心睡著,就這樣浪費了 20 分鐘等等,我們從來就不可能完美的掌控時間,每件事都會或多或少的偏離原本的規劃。

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一開始我還對這觀念有些嗤之以鼻,因為我自己便是一個時間管理狂、生產力大師,每天嚴格的用小時去切割我的時間,進而將產能提升到最高。可是,仔細想想,我也經常會因為突發狀況而調整我的安排,事情不可能每次都如我所想,正如作者在這段所提到的: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作者先是不斷強調我們要「勇敢面對現實」,對於我們「擁有」時間的這項假設,真的是這樣嗎?任何事都有可能突然殺出來,老闆可能臨時指派你一個任務(這真的很常發生);火車誤點;你可能突然出意外身亡,在成為歷史之前,我們沒辦法確認自己能擁有這段時間,只有等事情過去後,才可能確認這確實是如此。

所以作者說,雖然他一直強調我們人的一生,大概最多也就四千多個禮拜(以活到 80 歲來說,每年 52 個禮拜),但是,我們真的確實擁有這些時間嗎?不,依作者的觀點,我們實際上連一個禮拜都不曾擁有。我們無法確認下一個禮拜會不會來,也無法保證這個時間能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使用。

看到這裡,你可能和我一樣會想問:那我們就此不規畫了嗎?

管好份內之事

當然不是,作者這裡提出的建議是:既然過去無從掌控,未來無從預知,那麼,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唯一真正規我們管的那段時間,也就這一刻,此時此刻。

不曉得大家對這段文字的看法為何,但就我而言,猶如醍醐灌頂。我是個很愛做計劃、企圖預測未來的一個人,現階段做的事情很多都是把希望寄託於未來,按部就班一直是我奉為圭臬的原則。但看完這個段落,我不禁思考,事情真的都會如我所願嗎?試圖操控未來的我,是不是有些狂妄自大?

當然啦,我個人對這段的解讀是,作者希望我們放下對於時間不夠用、無法做出完美規劃的焦慮。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希望自己能將時間效益最大化,尤其在這個效率至上、流程化的時代下,我們總是希望透過一些方法來更好的規畫自己的時間。但現實是,時間永遠不夠用,永遠會有突發狀況打亂你的計劃,這點也確實讓我飽受不舒服的感覺:好像沒有照著自己的規劃走,就是個失敗的時間管理。

我很喜歡作者這段勉勵的文字:

儘管我們無從掌握這些過往的事件,我們每個人依舊走到了今日的人生,因此我們至少能期待一種可能性:當無法控制的未來降臨時,我們都會有能力承受。此外,你甚至不一定想要有那樣的掌控力,因為有太多人生中你重視的事情之所以發生,都來自於你不曾有機會選擇的情境。

我的觀點

這個段落讓我對於「時間管理」有了不同的看法。說實話,我這兩年一直以高效工作者、時間管理大師等風格著稱,甚至有不少同輩會來找我詢問相關的建議,這也讓我有些飄飄然,更加努力在提升我每天的產出和時間的運用。

確實,在我持續優化與堅持之下,我的確有了他人難以匹敵的產出能力,每天除了閱讀、上課、寫文章外,還能同時兼顧實習、運動和做專案,不得不說,這樣準確管理自己的時間,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真的會讓人自信心爆棚。

可隨著我想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我也必須因此做出取捨。像是和同學社交、閒聊或聚餐的時間減少,外出旅遊的次數也愈發下降(這從大二開始就直線下滑),有點像是為了管理時間而排除那些會影響我規畫的因素。畢竟吃個飯或出去玩,很長一不小心就超時,或是因為消耗體力而影響後續的行程,這也讓我在近期過上了近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哪怕如此,我也常會被一些臨時性的是像打亂計畫。主管在下班前臨時性的交付事項、餐廳上菜太久而延誤半小時的行程、路上堵車而導致的時間延誤等等,都讓我感到十分挫折且不適,因為我沒能掌控好我的時間,待辦事項上的事情無法完成,我是個失敗者等等,這樣的感受不只一次出現在我的腦海,但卻下意識地被我忽略。

看完這個段落之後,我會試著在接下來去接納那些生活中的突發狀況,在意識到這些事是我無法掌握的以後,如果還因此怪罪自己,那我就是天下第一大傻逼了。我不會因此放棄我的時間管理,穩定且高效率的產出對我來說還是很重要,但我會接受那些無法避免的變數,去調整我的心態和行程,把注意力放在每個當下。

Photo by Juan Steyn on Unsplash

不耐煩引發的連鎖反應

這個篇章和我剛剛所寫的有些許關聯,也是很能反映出我近期心態的一篇好文章。「不耐煩引發的連鎖效應」指的是在這個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時代,我們做很多事情需要花費的時間已經大幅下降,和過往相比,照理說應該要因為時間變多而感到愉快,沒想到,我們卻因此對許多事情變得更加不耐煩。

舉個生動的例子:根據研究,Amazon 首頁載入的速度每慢一分鐘,Amazon 的年銷售就會損失十六億美元,我們在網路上搜尋資料時,若網站速度載入較慢,我們也很高機率會直接跳出,這也是為何現在網站優化都很強調要加強網頁加載的速度,不然會流失一大堆使用者。

不難發現,從蒸汽機到行動寬頻,我們的生活隨著科技進步而加速了不少,許多事情完成的速度都快過以往,我們為何感到更加的不耐煩?從現在開始加速以來,我們對所有省下的時間沒有心滿意足,反而越來越焦慮無法再快一點。

對閱讀的不耐煩

這真的講到點上了,我自己也經常為了幾分鐘甚至幾秒鐘的時間而感到不耐煩。而作者在書中舉的例子,則是以現在人越來越難以靜下來閱讀這件事。在過去的十年間,越來越多人發覺他們在拿起書本時,心中會冒出一股怪異的情緒,一股「不耐煩」的情緒

因為大家不喜歡閱讀需要花費這麼長的時間,總是希望能夠越快完成越好,最好一瞬間就能將書中的重點給記下來,這也是為何現在「說書」、「書籍摘要」會如此盛行的原因,想想也真是諷刺。

很多人會說自己是「沒時間閱讀」,然而小說家提姆.帕克斯提出,真正的情況並非一天之中找不到任何空檔,而是人們在找出一點時間嘗試閱讀時,卻感到不太耐煩,沒辦法持續下去。看看我們每天花在社群軟體、手機上的時間就知道,其實我們有大把的零碎時間可以用來閱讀,沒有時間其實只是個拙劣的藉口。

「事實上,他們想要被打斷」帕克斯如此寫道,因為當我們閱讀時,如果繼續依照現在快步調,很容易變成囫圇吞棗,到頭來什麼都讀不進去。可是,若要我們真的靜下心來,去接受閱讀本身的節奏,心中那股不耐煩的情緒又會將我們吞沒,迫使我們停止閱讀,轉而迎向手機的懷抱。

打碎掌握一切的幻想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這樣的心理狀態?作者以「戒酒會」的案例來做說明。「成癮的人努力奪回掌控,只會落得每況愈下」我們越是想要停止,就越不可能達成目標,這種徒勞無功的情況,正是戒酒會的基礎:除非你放棄一切希望,不再試圖打敗酒精,才有希望真正打敗酒精。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讓自己「跌落谷底」,當情況已經遭到你無法欺騙自己時,你的看法會出現轉變,願意面對自己無法掌控酒精的事實。只有放棄藉由傷害自己來達成不可能的任務,才有辦法採取實際可行的行動,先面對現實,再慢慢清醒的情況下,打造更令人滿足的生活方式。

對於速度成癮的我們也是一樣(我很喜歡速度成癮這個詞),我們必須「接受現實」,事情要花多少時間就是多少時間,沒辦法靠著意志力或鬥志就解決問題,你感覺必須再更快一點,但實際上這根本於事無補。

作者認為,我們應該要粉碎這類的幻想,不再試圖掌握一切,改變觀點,重新看待每一件事。當你終於面對現實,接受你無法要求事情進行的速度,你將不再試著逃離焦慮,你的焦慮就會出現轉變。

當你開始進行急不得、挑戰性大的專案,將不再引發壓力大的情緒,而是擁抱一項令人振奮的選擇;你不急於讀完難懂的小說,需要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你開始培養出耐力,撐住,踏出前進的下一步」

你放棄了「要求得到立刻解決問題的辦法,不靠神奇的解藥瞬間擺脫不安與痛苦」你鬆了一口氣。當你投入真實的人生,清楚意識到自身的極限,你將獲得最不流行,但也許是最重要的能力:耐心。

我的觀點

我完全同意作者在這段落提出的觀察,我也經常為一點小抵累而悶悶不樂,也曾有過無法靜下心來閱讀的撞牆期。耐心,現在已經逐漸消失在現代社會裡,職場上主管與專案經理拚了命的追大家的進度,愈來愈講求即戰力,「我們沒有時間等你慢慢學」這句話已經聽了不知道幾遍,似乎大家都只想迅速完成手上的任務,來藉此證明自己的價值。

我自己在讀書上偶爾也會為了閱讀而閱讀,每當讀到較為艱澀、難啃的書籍,我總是想趕緊結束,進到其他比較容易閱讀的一本,很多細節也不想花太多心思去鑽研,我發覺在這個步調愈發快速的時代,耐心已經近乎銷聲匿跡,這本書的出現,讓我不禁停下腳步,去檢視自己是否已經過於追求快速,而忽略了要好好體驗人生的重要目標?

Photo by Nadine Shaabana on Unsplash

總結

我會給這本書 4 顆星的評價滿分 5 顆)。

除了最近檢視上個月的評分發現最近評分給的有點太高以外,這本書雖然給了我很不一樣的觀點,但說實話,要具體做出改變其實並不容易。若不是我現在實習事情較少,也沒有參加太多校外計畫和專案才能有這麼多時間思考,一旦忙碌起來,我可能又會像過往那樣,只顧著把效率提到最高、交出最亮眼的成績,明知這樣不太對勁,但要想在這步調極快的社會生活下去,或許這是無可避免的。

人生其實只有四千個禮拜,而已經 21 歲的我,大概還剩三千多個,仔細想想好像也沒多少,更別提我們隨時可能會因為一些意外而消失,這樣看來,人生還真的是短的可以。

這也更加深了我想在出社會 10 年後賺夠錢退休的想法,比起在我不喜歡的職場整天被工作追著跑,我更想要以慢一點的步調生活,鍛鍊身體之餘嘗試點其他興趣,悠悠哉哉的感受當下的每一刻。

我並沒有什麼雄心壯志,也不追求過多的物欲,只求能好好感受人生中的每個時刻,和家人相處、與朋友敘舊、培養幾個愛好,閒暇之餘,再透過一些公益活動來回饋社會,這樣的人生似乎也不錯。

Takeaway

  1. 最重要的一點是改變「非要把行事曆上的事情做完不可」的思維,對於我這個時間管理狂來說,完成事先規劃好的所有事情是很重要的。如果過程中因為一些突發狀況而無法完成,過往的我都會感到一陣煩躁,覺得今天諸事不順。但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會多給自己一些空間,完成不了也沒有關係,只要自己份內的事情有做好,問心無愧即可。
  2. 更加用心去體驗人生的每一刻。其實這點從我最近開始冥想就有在練習,在人生短短的時間裡,我們應該多留意發生在周遭的每件事,多關心自己的情緒起伏、內在想法,把有限的時間過得更加滿足,這才是最重要的!

收到更多巫師札記的內容

總算在今年做出新嘗試啦!目前還是試營運版本的電子報!每個月我至少會寄出一篇關於我當月文章的摘要與重點整理,你可以針對有興趣的主題來閱讀!除此之外,我也會不定期的寫信分享近期的學習點和心得,也希望透過電子報來和大家有更緊密的互動!

只要訂閱巫師札記電子報,我就會免費寄出一份關於「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的電子書,幫助大家更有系統的吸收與學習書上的知識。日後也會持續分享有意義的內容,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