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分享的是《福爾摩斯思考術》的讀後心得,這本書是由熱愛閱讀福爾摩斯小說的專欄作家所著,在書中引用了非常多經典案例。
透過剖析福爾摩斯和其助手華生不同的思考方式,來幫助我們理解大腦平時在思考時,會有那些誤區。結合作者心理學的專業知識,清楚的告訴我們該如何像福爾摩斯一樣,讓思考更加清晰。
一如往常,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 何謂大腦閣樓?如何建立有架構的思考脈絡
- 冥想:以心裡技巧拉開距離
-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何謂大腦閣樓?
這是在福爾摩斯的故事中出現的一套思考架構。對福爾摩斯來說,人類的大腦是一個具體且廣闊的真實空間。裡面可能有煙囪,也可能沒有。但無論長什麼樣子,就是你大腦裡的空間,專門存放一些南轅北轍的東西。
不過,也會有些東西能讓你隨意拉扯以開燈關燈。正如同福爾摩斯對華生說的:「傻瓜對於生活中的各種雞毛蒜皮會照單全收,導致沒有空間容納對他可能有用的知識,再不然就是與其他東西亂成一團,最後想找也很難找到。技術純熟的匠師會非常小心對待自己收入大腦閣樓的東西。」
大腦閣樓大致上可分為結構與內容:閣樓結構便是心智運作的方法-如何吸收資訊、如何處理資訊、如何整理並為未來儲存資訊、如何與閣樓內既有內容整合。大腦閣樓與實體閣樓的不同之處再於結構並不完全固定。可擴張也可收縮,全看我們如何使用。
儲存系統可以改變,最終,還是會放置在特定的範圍裡。每個閣樓都不同而且各有獨特的限制,但可以在特定範圍內呈現各式樣貌,全看我們如何學習運用。
相反的,閣樓內容是我們取自世界的材料以及生活中的體驗。回憶、過去、知識的基礎,以及每次面對挑戰時做為起點的資訊。實體閣樓內容會隨著時間變化,心智閣樓也會持續吸收與丟棄直到最後。
當我們展開思考歷程時,記憶家具會結合內在習慣與外在條件的結構,已決定當下該從儲藏室中取出什麼。從外在樣貌推敲個人內在閣樓內容,便成了福爾摩斯判斷該人身分與能力最篤定的方式。
排出記憶的優先順序
正如我們所知,最開始吸收的資訊多半都超出我們掌控:就像我們必須先想像粉紅色大象才能意識到他不存在。然而,我們卻能夠學習掌握閣樓結構的諸多面向,丟棄不小心存入的物品,將我們想要的優先擺在前面,不要的往後塞,學習如何考量獨特閣樓的樣貌以免不當的受其影響。
儘管我們永遠無法像大師一樣精通從外在推敲個人的內在思緒,藉由學習了解自身大腦閣樓的配置與功能,我們便可以更加擅長於將其特質潛力發揮到極限;換句話說,學習如何將思考歷程最佳化,才能以最好、最有意識的自我做出決定或採取行動。
並不是因為必須如此思考而塑造這般閣樓結構與內容,而是因為長久以來不斷練習而學會如此思考。我們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不須耗神全神貫注。我們選擇效率而非深度。或許要花的時間差不多,但確實能學著換種思考方式。
基本架構或許不可動搖,但我們可以學會變更確切的聯結與積木,進而隨著思考習慣改變重新建立神經連結,亦即重建閣樓。只要是重新裝潢,就會有些主要工程會耗時燒酒。閣樓重建不可能一天完成,但有些細微改變,或許幾天甚至幾小時內就會出現。
而且無論閣樓有多老舊或上回徹底大掃除是多久以前,都會產生改變。換句話說,大腦學習新技巧的速度非常快,而且終生都會持續學習,不只是在我們年輕的時候。
至於內容,有些雖然也根深蒂固,我們卻能篩選未來要保留什麼並學會如何整理閣樓,讓自己最容易取得我們想要的內容,較不重視或根本不想要的可一併塞進角落深處。重整後的閣樓或許不會煥然一新,至少會更貼近福爾摩斯的閣樓。
篩選能進入閣樓的資訊
為了積極培養知識,我們要意識到有太多東西只要逮到機會就想擠進閣樓。無論迎面而來的是什麼東西,是興趣使然或與你切身相關自然吸引你注意,我們很容易讓這世界未經篩選而充持閣樓空間。在預設的系統下,我們不會去「選擇」要儲存那些回憶。
這些東西會視情況自我儲存或淘汰。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自己回憶起與某位朋友相處的片段-某次兩人都點了冰淇淋聖代而非午餐,接著整個下午都在市中心散步、在河邊看著人來人往。卻發現朋友根本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你說的是別人吧?」他說。「一定不是我,我不是會點聖代的人。」但你知道真的是他。或是你也曾扮演過另一個角色,聽別人回憶某段你根本沒有印象經歷、事件或時刻。而且那些人想必也和你一樣篤定發生的過往確實如自己所回憶。
但福爾摩斯警告我們,這是相當危險的策略。還來不及反應,心智就充滿無數垃圾,結果連有用的資訊都無法取得,存了等於沒存。一定要記住:我們都只知道自己當下記得的事。換句話說,需要時記不起來,再多知識也無濟於事。
試圖回想時,中間若有太多雜物堆積就會想不起來。其他記憶反而會爭相分食注意力。我設法迴響的或許是某顆關鍵行星,結果卻回想起某個看見流星的夜晚會天文學教授講彗星的那堂課穿什麼衣服。這都要看我的閣樓是否井然有序:起初如何為記憶編碼、如今取回記憶的提示為何、從開始到結束的思考歷程是否有條有理。
東西或許已經存入閣樓,但存入方式是否正確、能否及時取出,則又是另一回事。這可不是把東西個別塞進格樓想要時便可以隨時單獨取出這麼簡單。
善用記憶動機
不過,也別太過擔心。我們可以透過在需要時有意識的活化相同程序以善用記憶動機。真正想要記住什麼時,可特別予以關注,對自己說:我想記住這個;然後可以的話,盡快將之固化,無論是藉由對他人或沒有別人時對自己描述此經驗(複習有助於合併)
操縱資訊,藉由把玩並詳述、透過故事情節而非動作呈現,會比單純反覆回想還要來的有效率,能在你想要的時候將資訊送進閣樓。
我的看法
我很喜歡這個「大腦閣樓」的概念,在這個資訊量爆炸的時代,該如何整理、篩選與排放進入我們大腦的資訊是很重要的一項能力。
我們經常會出現思考上的偏誤,這很大一部份和我們心智中會出現的雜訊有關。而這些雜訊,簡單來說就是在思考過程中出現的心智垃圾,讓我們沒有辦法挖出儲存在大腦裡的正確知識,而是用模糊、錯誤的記憶來評斷我們正在思考的事情。
如果想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們要學會「只讓有用的資訊進入大腦閣樓」這項技能。不要什麼資訊都一股腦地放進去,現在已經不是資訊越多就越好的時代了,有時候過多的資訊反而會干擾我們的判斷。所以,試著有意識的去篩選儲存進閣樓的資訊,會是我下一個努力的方向。
以心理技巧拉開距離
這裡作者挑了一個在福爾摩斯的小說中,《巴斯克維爾的獵犬》這個故事來做為說明。在莫提斯醫生初次來訪後,華生離開貝克街住所前往俱樂部。然而福爾摩斯卻繼續做在扶手椅上,華生晚上九點左右回到公寓時,也看到他坐在那裏。
福爾摩斯整天都坐在椅子上嗎?華生詢問。「正好相反。」福爾摩斯回答,「我去了德文郡。」華生馬上反問:「神遊嗎?」「正是。」偵探回他。
坐在椅子上,心思遠離實體當下的福爾摩斯到底在做什麼?他的大腦裡有什麼動靜?為什麼如此有效的想像工具,是在他的思考歷程中十分重要且不會放棄的要素?福爾摩斯的心靈旅行有諸多名稱,最常聽見的是冥想。
當提到冥想,很多人腦海中會出現的畫面大概是和尚、練瑜珈的人,或其他聽起來具有靈性的稱號。但這只是冥想的冰山一角。福爾摩斯不是和尚也不練瑜珈,但他了解冥想的實際意義:清空心智的簡單練習。
冥想不過是整合、想像、觀察與全神貫注思緒所需要的安靜距離。冥想能在你的心智建立空間與時間距離,隔開你與設法解決的問題。甚至不用像大家以為的方式體驗空白;經過引導的冥想能帶你到特定的目標或目的地,只要你能清除心智其他雜念,或者,更正確來說,只要你的心智能清除所有雜念,並在雜念持續產生時繼續清除。
冥想是一種思考方式,一種運氣好能因此自我增強的距離習慣。這是心理技巧庫中能幫助你建立適當心智架構以取得全神貫注、想像思緒所需距離的工具。遠比你對該含意的認識還容易獲得,應用範圍也更廣。
但,每個人都適合冥想嗎?冥想所創造的心智空間並非不勞而獲,而是需要付出相當的經歷與專注。不過作者提到,冥想不一定要讓心智空白,我們確實可以在冥想時專注於呼吸、情緒,或身體感官之類難以捉摸的東西以致排除其他一切。
我們也能利用所謂的視覺化:專注於能以更有型可觸的東西取代空白的特定心智圖像。暫時回到《巴斯克維爾的獵犬》裡漂浮在德文郡荒野上空的福爾摩斯,那也只是冥想,而且絕非毫無目的、空白或缺乏心智圖像。
這種冥想與其他冥想方式需要同等專注力,但就某風方面來說卻更容易運用。你有具體規劃,能佔據心智,將入侵的思緒擋在門外,讓你能將精力集中其上,而非單純靠呼吸起伏。
拉開心智距離的典型練習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練習法:
試試這個練習。閉上雙眼,回想一個曾經讓你升旗或敵對的特定場警,例如最近與好朋友或某個重要的人吵架。想到那個時刻了嗎?盡可能準確的回憶,彷彿再次經歷。想好後,告訴我你有什麼感覺。告訴我,就你所知識哪裡出了問題?是誰的錯?為什麼?你覺得可以有所彌補嗎?
再次閉上眼睛。想像同樣場警。只不過這次我要你想像是發生在兩個都不是你的人身上。你只是牆上的小蒼蠅,望著下方場警注意情況。你可以自在亂飛,從各角度觀察,沒有人會看到你。同樣,完成後,告訴我你有什麼感覺。然後回答與上述相同的問題。
這就是以視覺化拉開心理距離的典型練習。是個生動的想像歷程,但要從遠處開始,因此也從本質上與除吋在你記憶中的實際觀點不同。
從情境一到情境二,你已經從具體思維變成抽象思維;情許很可能已經趨近平緩,能看見第一次漏掉的東西,甚至結束後對於整起事件的記憶稍微有所調整。
事實上,你甚至可能整體而言變得更有智慧、更善於解決問題,解決與該情境無關的問題。
我的看法
我本來就對「冥想」這個動作相當感興趣,平時也有試著透過一些市面上常聽到的冥想法進行練習。在看這這個段落時,我也很清楚的知道,冥想對於我們的思考,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幫助。
只可惜,我目前尚未能掌控這項技能,仍無法感受到「抽離」、「心智清空」的感覺,這是我覺得蠻可惜的一部份。
雖說有藉由作者提供的小練習「輕微的」感受到了冥想的威力,但我知道,這些其實還遠不夠。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試著去找幾本冥想相關的書籍,透過實踐書上的方法,每天抽一點時間來冥想,讓我的思緒更加清晰,能用更全面、拉開距離的方式來思考問題。
總結
我會給這本書 3.5 顆星的評價(滿分 5 顆)。
說實話,內容我是沒什麼問題的,對於作者能將福爾摩斯的故事結合心理學,並寫出知識含量如此豐富的書籍這件事,我感到十分佩服。
只可惜內容有些過於艱澀,很多時候我很難理解作者想傳達的意思,或是整個思考脈絡。而很多時候,雖然我也被福爾摩斯的思考方式給折服,但仔細想想,當自己要用的時候,就會覺得難以上手。這讓我有點小挫折,也不確定我是否有從這本書學到新的思考方式。
不過,福爾摩斯系統和華生系統,這兩個分別代表著不一樣的思考模式的這個比喻,讓我在看的時候嘖嘖稱奇,對於柯南.道爾(福爾摩斯作者)能寫出這樣的小說而感到佩服不已。
雖說我可能一輩子都達不到作者所說的那般境界(和福爾摩斯一樣),但我會試著多去思考、觀察與抽哩,來訓練我的心智,讓我可以減少思考上的偏誤,讓我的大腦更加善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