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思維》書籍觀後感|突破人生盲點的全局思考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逆思維》的讀後心得。想必有不少人都聽過這本書的大名,作者 Adam Grant 更是華頓商學院赫赫有名的教授,寫過許多本全球暢銷的書籍,而這本《逆思維》也是其中之一。

「突破框架的思考」是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重要觀念,我們經常會讓自己用最舒適的方式思考,而害怕去挑戰、質疑自己不了解或難以預期的內容。於是,我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害怕改變、畫地自限。

但是,《逆思維》告訴我們,要如何利用開放的心態,去迎接良性的衝突,掙脫舊有觀念的束縛,突破認知盲點,成為難以取代的人才。

一如往常,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1. 越聰明的人跌得越重:切勿停止不相信
  2. 當追逐幸福趕走了幸福
  3.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購書連結:博客來

越聰明的人跌得越重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段落,內容和先前我閱讀《偏誤》這本書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在講述人們在思考上會有的偏誤。

「擁有智力並不保證心智靈巧。無論你有多少智力,若是缺乏動機改變心意,你便會損失許多重新思考的機會。」

這是作者在這段開頭所述,許多研究顯示智力測驗的分數越高,越有可能落入刻板印象,因為你會更快辨識出模式。最近的實驗顯示,越聰明的人越有可能難以更新理念。

很多人可能不是很認同,我這裡拿書中的一個例子作為說明:

有一份研究調查數學天才是否會更擅長分析數據。聽起來好像很合理,如果那些數據是和一些乏味的事有關,例如皮疹的療法,那麼答案確實如此。不過,萬一同一份數據是著重在會引發強烈情緒的意識形態議題,例如美國的槍枝管制法呢?

在實證模式和你的意識形態產生衝突時,數學天賦就不再是一項才能,而是製造偏誤的因素。你月擅長計算數字,在分析和你觀點不同的意見時,便會遭遇越嚴重的挫敗。假如那些數學天才是自由派人士(美國自由派支持持有槍械),在評估槍枝禁令失敗的證據時,表現會遠不及他們的同儕;反之,若為保守派,評估槍枝禁令成功的證據會表現較差。

在心理學中,至少有兩種偏誤會驅動這個模式。其中一種是確認偏誤:看見我們期待看到的;另一種是期許偏誤:看見我們想要看到的。這些偏誤阻止我們運用我們的智力,將我們的智力扭曲成對抗真相的武器。

圖片來源:Pixabay

「我沒有偏見」偏誤

這是作者在此提出的另一個有趣的偏誤類型,也就是大家相信自己比他人更客觀。結果是聰明人更可能落入這個陷阱;越聰明的人越難看到自己的侷限性、擅長思考會讓你更難以重新思考。

作者建議,我們應該要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拒絕讓自己的理念變成意識形態。不要依直覺而大肆宣導,而是接受證據的教導;不僅要對他人的主張抱持健康的懷疑,更要勇於反對自己的論點。

這意味著我們要更積極地抱持開放心態。這需要搜尋我們為何可能錯誤,而不是我們一定正確的理由,並且根據我們學到的事物來修正自己的觀點。

我的看法

我非常贊同這個概念,就我個人的經歷而言,的確經常會因為自己對某議題有的既定印象而產生強烈的偏誤。在查找作證資料時,若是和我的意見相左的內容,我會將其視為威脅、假消息而忽略,將重心放在「我想看的內容」上。

同時,因為自視甚高,加上過往經歷讓我在團隊中有著較重的話語權時,我會更難以接受其他我認為「不夠格」的人提出的意見。剛愎自用是我們這類聰明人很容易會犯下的錯誤,這也是我過往會被人詬病的一個點。

不過,在看了許多心理學、溝通學相關的書籍之後,我重新了解到,對事情保持開放性態度、樂於傾聽不同的意見有多麼重要。除了能讓溝通更加順暢以外,我也能夠以更客觀的角度去看相關的資訊,不再以主觀的刻板印象來下結論,這對於我的思考和判斷也帶來了顯著的提升。

現在的我,在和別人討論議題的時候,並不會妄下結論。而是尊重不同的意見,提出幾個問題來幫助大家更加了解,進而察覺出思考上的一些漏洞或瑕疵。這是個非常好的習慣和練習,也建議大家可以養成這樣的開放心態。了解自己可能會被自身的能力和意見給影響這件事,能幫助我們降低它帶來的偏誤。

切勿停止不相信

作者在研究重新思考的過程時,發現它經常是以一個循環的模式展開。開始於「智識謙遜」,也就是知道我們不知道甚麼。我們都應該要能夠列出一長串自己無知的領域,辨識出自己的短處開啟了通往懷疑的大門。

當我們質疑自己現有的了解,我們便對於自己錯失的資訊感到好奇,並且進一步證實我們還有多少要學習的,保持我們的謙遜態度。如果說「知識就是力量」,那麼「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則是智慧。

我們的信念會把我們鎖在自己打造的牢籠裡。解決方法不是減緩思考的態度,而是要加速重新思考。曾瀕臨破產的蘋果就是靠這一招起死回生,變成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公司。

iPhone 成功背後的故事

這部分作者引用了蘋果的故事:

蘋果復甦的傳奇圍繞著天才賈伯斯打轉,大部分的說法都是他的信念和願景創造出了 iPhone。但事實是,他最初是堅決反對手機的範疇,是他的員工有著這份願景,也是靠他們的努力來改變他的心意讓蘋果重新復活。

雖然賈伯斯知道如何「不同思考」,然而大部分重新思考的部分是由他的團隊執行。

2004 年,一小群工程師、設計師及行銷人員想說服賈伯斯把他的產品 iPod 變成手機。「我們幹嘛想要這麼做呢?」賈伯斯生氣的說。「這是我聽過最蠢的點子了。」該團隊看出來手機正在開始添加撥放音樂的特色,但是賈伯斯擔心這會吞掉貧果欣欣向榮的 iPod 生意。

賈伯斯討厭手機公司,不想在電信業者強加的限制內設計產品。當他的通話斷線或軟體故障時,他 有時會在挫折之餘將手機砸爛。在私人會議與公開場合,他都一再發誓自己永遠不會製造手機。

然而有些蘋果的工程師已經在該領域進行研究。他們通力合作說服賈伯斯,說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並且督促他去懷疑自己的信念(真敢講…)。他們主張打造一支每個人都愛用的手機,並且讓電信業者依照蘋果的方式去做,並非不可能的事。

研究顯示,當人們拒絕改變,這會有助於強化保持原狀的事物。當改變的願景包含了延續的願景,情況就會變得更令人信服了。雖然我們的策略可能會進化,但我們的特性會持續下去。

和賈伯斯密切合作的工程師知道,這是說服他的最佳方式之一。他們向他保證,他們不會試圖將蘋果變成一家手機公司。他依然會是一家電腦公司,他們只是要把現有的產品增加手機的功能而已。蘋果已經將兩萬首歌放在你的口袋裡,為何不把其他的一切都放進你的口袋呢?

經過六個月的討論,賈伯斯終於培養出足夠的好奇心,同意往這方面努力。因此兩支團隊在一場實驗展開競爭,要測試他們是否應該在 iPod 上添加通話功能,或是將 Mac 變成迷你的平板電腦,並且兼具手機的功能。iPhone 推出短短四年之後,替蘋果賺進了一半的收益。

iPhone 代表了重新思考智慧型手機的一大躍進,打從一開始,智慧型手機的創新一直不斷地增,有不同的大小及形狀,更好的相機及更長的電池壽命,但是在用途及使用者經驗方面卻少有重大改變。

圖片來源:Pixabay

知識的詛咒是他會在我們面對自己所不知道的事物時,關閉我們的心智。好的判斷要仰賴擁有開啟思維的能力及意願。我相信在生命中,重新思考是一種日益重要的習慣。當然,作者也說:「我可能是錯的。假如這樣的話,我會很快再次重新思考。」

我的看法

我從這段得到的啟發是:「永遠要質疑自己已知的知識」,去盡可能避免讓自己陷入僵化的思考框架中。擁抱不同的知識與觀點,是讓我們可以「重新思考」的重要因素。

我也希望能透過我看完這本書,在之後碰到的事情或挑戰上,試著檢視與質疑自己的想法,問問自己:「我有被隱形的框架給限制住了嗎?」進而去蒐集更多客觀的資訊,用更開放的態度來看這件事情,達成偏誤較少的思考(對,無論如何都會有偏誤,但我們可以試著降低)

檢視、質疑並發現錯誤,然後重新思考。只要我們能把握這個原則,並加以應用在生活中,我們會在日積月累之下養成避免偏誤的思考方式,去發展出更具有創造性的想法,這,也是我接下來會努力練習的方向。

當追逐幸福趕走了幸福

這個篇章雖然並非這本書最精華的部分,但卻是我現階段經常思考的方向。

作者在這段提到,當我們思考如何規劃我們的生活,有幾件事要放在幸福之前。不丹王國有一份國民幸福指數,在美國,追求幸福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個人覺得台灣也不惶多讓),然而,假如我們不小心,追求幸福可能會變成悲劇的成因。

心理學家發現,當人們越重視幸福,他們的人生就經常變得越不幸福。對於天生在乎幸福,以及接受隨機分配去思考幸福為何重要的人來說,這真實無誤。甚至有證據顯示,把幸福看的太重要是沮喪的危險因子。這是為什麼呢?

書中提出的一種可能性是,當我們尋求幸福,我們會太過忙於評判人生,而不曾真正體驗它。我們並未品嘗喜悅的時刻,而是反覆思考我們的生活為何不能更快樂。

另外一種可能是,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努力攀上幸福的山頂,卻忽略了幸福更仰賴正向情緒的頻率,而非強度。

第三種潛在因素是,當我們尋求幸福,我們「過度強調快樂而忘了目的」。這個理論有其相對應的數據,顯示意義比幸福更健康,在工作中尋求目的的人比在工作中尋求歡樂的人,更可能追尋熱情,而且也比較不可能辭職。享受有起有伏,意義卻能持久。

第四種解釋是,把幸福視為個人狀態的西方概念讓我們感到孤單(這點身為亞洲人的我比較不能體會西方國家的個人主義);在更集體化的東方文化中,這個模式正好相反:追求幸福可能帶來更多的健康,因為人們把社會參與至於獨立活動之上。

我們可以帶你去健走,但我們無法把你變成喜歡健走的人

在這個段落,作者以一段《周六夜現場》喜劇短劇的段落來說明對於「追求幸福」的看法:

這一場是由亞當.山德勒飾演導遊,在一支促銷它們公司義大利之旅的假廣告中,他提到顧客的評語有時表達出失望之意。他利用這個機會提醒顧客,假期可以、與無法為他們做些甚麼:

假期可以做的有很多:幫助你放鬆,看不同模樣的松鼠,但是他無法修復更深層的問題,像是你在團體中如何表現。

我們可以帶你去健走,但我們無法把你變成喜歡健走的人。

別忘了,你在假期中還是可以做自己。假如你在原地感到很悲傷,那麼跳上飛機前往義大利,在義大利的你會是和之前同樣悲傷的你,不過是換了一個新地點。

當我們追求幸福,我們經常從改變周遭開始。我們期待在比較溫暖的氣候或比較友善的宿舍找到喜樂,但是那些選擇帶來的任何喜悅都是暫時的。

作者指出,在一系列的研究中,藉由調整生活安排或課程表來改變環境的學生,很快就會回歸到他們基本的幸福程度。正如海明威寫道:「你不能藉著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來逃離自己。」

同時,藉由加入新社團、調整讀書習慣,或展開一項新計畫來改變行動的學生,體驗到持續增強的幸福。我們的幸福感經常取決於我們做些什麼,而不是我們在哪裡。帶給我們意義及歸屬感的是我們的行動,不是環境

圖片來源:Pixbay

我的看法

這一段讓我陷入好一陣子的思考,也給了我一個重新檢視自己對「幸福」的看法。確實,太想要獲得幸福的人,往往反而會被這所謂「幸福人生」的框架給限制住。

我自己何嘗不是陷入了這個狀況?越是想要獲得理想中的「幸福」,越容易被各種安排好的道路、工作和生活方式給侷限住。

最近我也開始在思考我畢業之後,在工作、生活和感情上要有什麼樣的規劃。太想要有幸福生活的我,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挑戰時,反而會躊躇不前、瞻前顧後,只希望能在自己的一番小天地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失去了年輕人應該要有的銳氣。

『體驗人生』,這才是我現在最該做的事情。正如同作者在書中提及,我們的幸福感,取決於我們做了些什麼。我現在做的,應該是透過廣泛閱讀、多參與校內外的活動與組織,甚至是多到不同的地方走走,體驗不一樣的事情,透過實際行動來感受生命的美好,進而創造所謂的幸福感。

生命、自由以及意義的追求

作者建議,在我們談到職涯時,我們不是要尋求讓自己最快樂的工作,我們最好是追求我們期待學習及貢獻最多的工作。

心理學家發現,熱情經常是培養而成,而不是透過發現而來。在一項企業家的研究中,他們在新創公司投注越多的努力,對事業的熱忱便每週攀升的越高。當他們獲得動力及專業,他們的熱情便不斷成長。興趣並非總是導致努力與技能,有時它會追隨它們。

藉由投入學習及問題解決,我們能培養出熱情,建立工作所需的技能,並且為我們找到的人生賦予價值。

當我們年紀漸長,我們會更專注在尋求意義,也越有可能在協助他人的行動中發現意義。我們的身分認同是開放式系統,我們的生活也是。我們不必受限於我們想去哪裡,或者想當哪種人的舊有形象。開始重新思考選項最簡單的方法是,對我們每天做的事提出質疑。

我們需要謙遜才能重新思考我們過去的承諾,需要懷疑去質疑我們目前的決定,需要好奇心去重新想像我們未來的計畫。在這麼做的同時,我們的發現可以讓我們掙脫熟悉環境以及先前對自我的束縛。

重新思考能解放我們,去做比更新我們的知識和看法還要多的事。那是一種工具,能給我們帶來充實的生活。

總結

我會給這本書 4.5 顆星的評價(滿分 5 顆)。

沒有給到 5 顆星的原因是,它不像其他 5 星好書一般,能帶給我雞皮疙瘩的感受,雖說內容真的很精采,但並沒有完全取得我的共鳴。

不過總體來說,這是一本幫助我重新檢視自己思考框架與人生觀的一本好書。利用多樣化的案例、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來告訴讀者,在我們思考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被框架侷限」、「被主觀意識影響」等因素,進而無法正確的判斷。這是很值得探究的一件事,認清自己的認知盲點,然後試著找出更多資訊去客觀的解讀,這是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重要知識。

再來,是作者在最後幾張對於「幸福」、「職涯發展」的一些見解,也幫助我更深入的思考自己對未來的打算。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對自己每天做的事提出質疑。只有這樣才能讓我重新思考對未來的計劃,以及我是否被當今社會的主流觀念給限制住了?以至於忽略了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做的事?

說實話,我現在還沒辦法得出答案,也依舊在徬徨。但這本書的出現,給了我重新思考的契機,而不是向過往一樣,跟著原先看似「合理」的計畫,在幸福人生的框架之下一步步前進。適時地跳出來檢視自己現在正在做的事,並且思考未來,是大家都應該去嘗試的事情。我也會不斷地重新思考與質疑,試著找出最適合我的人生方向。

Takeaway

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會在日後的生活中做出以下兩點改變:

  1. 在和他人討論議題、深度思考的時候,先告訴自己:「你可能會被自己的主觀意見影響」。透過提醒我要質疑自己想法的行為,來試著降低偏誤出現的機率,進而達到更客觀的溝通和思考。
  2. 對於未來人生的規劃,不要太活在自己現有的框架中,而是要透過多嘗試不同活動和事情之後,透過實際體驗來感受幸福感。這一點我覺得我可以透過多參與志工、校外組織以及去打工換宿和旅遊等行動來完成,別太早就將自己的人生定調,要好好去體驗才行!

收到更多巫師札記的內容

總算在今年做出新嘗試啦!目前還是試營運版本的電子報!每個月我至少會寄出一篇關於我當月文章的摘要與重點整理,你可以針對有興趣的主題來閱讀!除此之外,我也會不定期的寫信分享近期的學習點和心得,也希望透過電子報來和大家有更緊密的互動!

只要訂閱巫師札記電子報,我就會免費寄出一份關於「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的電子書,幫助大家更有系統的吸收與學習書上的知識。日後也會持續分享有意義的內容,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