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倫森效應】先貶後褒能增加好感度?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碰過類似的經驗:

之前總覺得某人處處和自己做對,什麼事情都要和你唱反調,讓你氣惱不已。可是某次你提出的意見不被大家所認可時,他卻跳出來替你說話,這時你內心或有什麼反應呢?

肯定是又驚又喜,心想「這個人其實還不錯嘛」,明明他前面的印象是如此差勁,卻因為一次的支持而使你改變印象。

反而是那些常常支持你的朋友,只要某次不附合你,你就會有種被「背叛」的感覺。明明他們才是經常站在你這邊的人,為何你會有這樣的心態變化呢?

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心理學小知識:阿倫森效應。

什麼是阿倫森效應?

阿倫森效應指的是我們人的態度會隨著「獎勵」的遞減而使態度趨向負面;反之,獎勵遞增則會讓態度趨向積極的心理現象。受到阿倫森效應影響的人,會更傾向那些對自己的喜好、獎勵和讚揚不斷增加的人事物,而厭惡那些正向感受逐漸減少的事情。

阿倫森的實驗

而這個效應則是由知名的心理學家阿倫森所提出,當時的他進行了一項實驗:

實驗一共把受試者分成 4 組,藉由給予受試者不同評價來觀察大家對哪一組最有好感。以下是這四組的評價設定:

  • 第一組—>始終對他讚賞有加
  • 第二組—>始終對他貶低和否定
  • 第三組—>先褒後貶
  • 第四組—>先貶後褒

你覺得結果是如何呢?答案是大家對「第四組」較有好感,而最討厭「第三組」。由此可見,開高走低的遞減效應會讓大家的反感提升,反倒是一開始令人反感的對象,如果日後持續提升而改變對方看法,竟能得到更高的評價!這,就是阿倫森效應。

阿倫森效應的應用實例

從上述的實驗中不難看出,如果我們能妥善利用阿倫森效應,將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楚的更加融洽,抑或是利用這個效應來解決難題。在這個段落中,我會和大家分別分享一個「正面」和一個「負面」的相關應用,給大家當作參考!

阿倫森效應的正向應用:智慧老人的生活故事

從前有一位老人家在退休之後,於湖邊買了一棟房子,享受安逸太平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來了幾個年輕人在這附近追逐打鬧,四處叫囂並破壞這裡的環境,老人當然受不了,但也知道直接出生遏止多半達不到他的目的,於是他換了一個方式…

他對這群年輕人說:「太好了!你們真有活力,我很喜歡熱鬧的氣氛,如果你們之後每天都來,我會給妳們每人 100 元作為獎勵。」年輕人聽到當然很開心,這麼好的事,來玩還能領錢,於是之後的幾天也都來報到。

可過了兩天後,老人和他們說:「不好意思,我的退休金遲遲沒有入帳,我之後可能沒辦法給你們這麼多獎金了,一天 5 塊錢可以嗎?」年輕人大感失望,覺得 5 塊錢就想讓他們來簡直是浪費時間,於是再也不來了。從此之橫老人變享受著安靜的退休生活。

看出來了嗎?老人正是運用了阿倫森效應的反向操作,用先褒後貶的方式成功讓年輕人對於原先吵鬧的行為產生反感,進而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相當有智慧。

阿倫森效應的負面應用:開高走低的職場新鮮人

有位年輕人在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到一間公司工作,為了給同事和主管留下好印象,每天都提到到辦公室,並且主動清洗廁所、打掃環境,甚至主動要求加班。可是因為他並非發自內心的想這麼做,因此難以持久。

在過了一個月後,他發現沒有人讚美和鼓勵他,於是失去了繼續做下去的動力,開始經常遲到,做事情也挑三揀四。結果這反而讓主管和同事們對他的評價大幅下降,因為最開始已經有了既定的「高標準」,一下掉這麼多實在讓人感到失望,這位年輕人不但沒有達到他要的目的,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

初入職場,想要好好表現是件好事,但切記不要超出你本來的形象太多,不然當你表現降溫的時候,會讓周遭的同事和主管感到失望、有落差,這就失去了你想達成的目的。

我會建議在剛開始的幾個月可以多問問題,適應一下工作的內容,等到熟悉之後再開始慢慢發力,展現你的個人能力和主動積極的態度,這才能讓大家感受到你的進步和成長,對你留下好的印象!

總結:謹記先褒後貶的負面效應

比起阿倫森效應能帶來的正面影響,我認為大家要特別留意的應該是「先褒後貶」會帶給他人的負面觀感。這在人際關係、職場工作的表現上都經常出現,明明你花了很大的力氣維持這段關係或形象,卻僅因為一兩次的失利而嚴重受損…

切記過猶不及,千萬別因為太過看重某段關係而過度表現,最後落得東窗事發,大家對你的印象反而大幅降低的慘劇,共勉之。

收到更多巫師札記的內容

總算在今年做出新嘗試啦!目前還是試營運版本的電子報!每個月我至少會寄出一篇關於我當月文章的摘要與重點整理,你可以針對有興趣的主題來閱讀!除此之外,我也會不定期的寫信分享近期的學習點和心得,也希望透過電子報來和大家有更緊密的互動!

只要訂閱巫師札記電子報,我就會免費寄出一份關於「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的電子書,幫助大家更有系統的吸收與學習書上的知識。日後也會持續分享有意義的內容,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