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看到這種讓我邊看邊起雞皮疙瘩的書了,算是我這兩個月以來看過最精采的,沒有之一。那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管他的》這本書。看完之後讓我毫不猶豫給他滿分 5 顆星的評價,如果可以,我甚至建議所有人都應該好好看過一遍,實在是太令人驚豔。
這本書並不是市面上常見的「勵志類」書籍,作者 Mark 其實以前是一個放蕩不羈的浪子,吸毒、沉迷女色和四處遊蕩,你想得到的壞事他基本上都幹過。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近乎參透了人生的本質,在這本書裡直接且一針見血的告訴我們:「去他x的保持正向,我們就別再裝了,人生遜斃了,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相較於其他市面上千篇一律的成長類書籍,這本書猶如醍醐灌頂一般讓我更深度去思考我的價值觀、對人生的看法以及破除過去的一些迷思,其中種種一言難盡,建議大家可以去圖書館或上博客來把這本書帶回家看。不過,按照慣例,我還是會摘要幾個重點來向大家分享。
看完這篇文章以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 別硬撐,別勉強:誰說正向思考一定是對的?
- 人終將一死,好好的過生活吧
-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別硬撐,別勉強
我很喜歡作者在這個段落提出的見解,在第一段時就展現了和其他書籍的不同之處。「不斷砥礪自己進步,成功不遠矣,但不代表兩者是同一件事」。作者認為現今的社會過分強調了不切實際的正向思考:像是要更開心、更健康、凡事爭第一等等。
除此之外,還要十全十美:早飯後吻別隨時可以自拍入境的另一半和兩個小孩,接著親架直升機到辦公室,埋首於工作;這份工作不僅能實現個人抱負,也極具意義,說不定將來能拯救地球(滿滿的諷刺意味)
不過,當我們停下腳步思考卻會發現,那些傳統的人生忠告與保訓(就是那些快樂的勵志言論),其實是一種固著現象,一直圍繞你「欠缺的東西與缺陷」打轉。這些忠告就像雷射光,讓你看見自己有哪些不足,看見自己對現狀有哪些不滿,然後不斷提醒你,對你洗腦。
你為何要學習最佳的賺錢術?因為你認為自己錢賺得不夠多;為何你要站在鏡子前面,不斷為自己打氣?因為你覺得自己長得不夠好看;為何你要去參加那些可笑的培訓營,希望自己更成功?因為你覺得自己不夠成功。
真是令人諷刺,我在看這一段的時候完全無法反駁,因為我自己也正汲汲營營於追求那些事物。更好的外表、更多樣化的能力、追求更多金錢,但這些無不顯示了我對自己的不自信,讓我更覺得自己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我到底為何而戰?
很喜歡作者提出的這段見解:「沒有一個真正開心的人需要站在鏡子面前,不斷催眠自己,說自己很開心,他本來就很開心啊。」有自信的人,不需要向他人證明自己有自信;有錢的人不需要隨手撒錢,來向別人證明自己有多有錢。若你老是奢求某樣東西,其實是不自覺的一再強化某個現實:你不是那樣的人。
這幾年來,「追求快樂人生」之類老掉牙的文章,在網路上被瘋狂的轉載、歌頌,但作者認為這些文章根本就是鬼話連篇、狗屁不通,下面這段話才是真理:
冀求正向思考、正向經驗,本身就是一種負向的生活經驗。說來弔詭,坦然接受自己負面思考與負面能量,反而是正向思維。
這段話著實顛覆我們慣有的思維,用更直接的說法就是:別硬撐,別勉強。人生裡值得的一切均要經歷一番波折等負面的生命經驗才可得,逃避、壓抑、消音只會招來反效果。逃避受苦會繼續受苦,逃避糾結會繼續糾結,否認失敗會繼續失敗,掩飾丟人現眼的一面才叫丟人現眼。
接下來這段令我起雞皮疙瘩:
「人生恍若織布,少不了疼痛這條線。硬把疼痛線從布車上扯掉,不僅行不通,還會讓整塊布四分五裂。想方設法避開疼痛,意味太在意疼痛。反之,面對疼痛,若能一笑置之,你將銳不可擋、攻無不克。」
「管他的」是一種人生態度,俾倪讓人惶恐不安以及難以克服的挑戰,並照常行動。管他的、懶得理他,是一門高深學問。我們必須學會聚焦、學會有條不紊的整理思緒,然後選出自己重要的東西,捨掉不重要的。取捨標準是依據個人不斷琢磨與微調的價值觀。這功夫得之不易,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修練。期間你會一再失敗,但這可能是一個人一輩子最值得費神的糾結,也可能是這輩子唯一的糾結。
你,有在硬撐嗎?
這是我在看完這段以後問自己的問題。我想知道我到底是活在那些「追求快樂人生」的幻象當中,還是我有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畢竟我這兩年一直在汲汲營營於提升自己,追求外部的認可和名譽,可是,這是我打從心底想要做的嗎?還是,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從頭到尾都在硬撐?
如果是一年前的我,毫無疑問,我是在勉強自己。不停地將各種知識塞入腦中,為了避免落後而瘋狂爭取不必要的機會,只為了比別人多一份保障。明明已經達成當初設下的階段性目標,但卻總覺得不夠、總認為還有太多比我更強的人,若不繼續成長,我便會在這個名為「人生」的賽局中落後,從此一厥不振。
但在這一年,我因為開始愛上閱讀,從此觀念大轉彎,不再追求那些其實我一點也不想做的事情。在投入之前,我都會問自己:「你真的想投入這件事嗎?參加之後你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同時,我也會正視自己的不足,開始用一個較為灑脫的思維來看待我的人生。
碰到挫折的時候,先看看自己是哪裡做的不夠好?抑或是有何處可以進行優化?當談論這段失敗經驗的時候,我也能用客觀且正面的觀念來和大家分享,擁抱失敗並繼續前進,這是我很自豪的一個能力,也讓我在碰到各種挑戰時,能更加從容的應對。
在看完這一段之後,我深有感觸,那怕我已經有了正確的觀念,但在這個充斥著「成功心法」的競爭社會中,我仍然會不免俗地追求那些名和利。而這本書則是又給我敲醒了警鐘,「管他的」這個概念我認為是讓我們抽離傳統價值觀的一個好方法,讓我們可以更清楚得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活出理想中的灑脫人生。
人終將一死
這一段堪稱整本書最令人驚豔的一部分,我一邊看一邊起雞皮疙瘩。作者利用自身的經歷來告訴我們死亡帶給他的感觸,故事引人入勝且高潮迭起,讓我完全沉浸在他想傳達的情緒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礙於篇幅,我僅摘錄一部分小故事,再次強調,這本書真的值得一覽,若有機會請大家務必拜讀一下這本堪稱顛覆傳統價值觀的精采書籍。我們來看一下作者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動人經歷:
我站在非洲的好望角,以前人們以為這是非洲的最南端,也是世界的最南端。這裡海象險峻,常有暴風肆虐,海域危機四伏,險象環生。這裡見證了幾百年的貿易、商業史,也見證了人類的努力與奮進。
我跨過石塊,朝崖邊走去,想更貼近大海,讓廣闊的海面吞噬我。我流著汗,卻覺得冷;興奮卻又緊張萬分。這,就是盡頭嗎?
強風莞薾,我聽不到任何聲音,但是我看到了盡頭:懸崖汗虛無只有一線之隔。我站著不動,離懸崖邊緣只有幾碼,可以清楚看見腳底下的怒潮拍擊著峭壁。海浪以排山倒海之勢撲向堅不可摧的崖壁。再往前一點,就是至少近五十公尺高的斷崖,下面怒濤滾滾。
眼前是漫無目的的天空,後面幾步萬丈深淵,是我一直念念不忘的目的地。如果這就是盡頭呢?如果盡頭就是這樣呢?
我環顧四週,發現只剩我一個人。我往崖邊跨出第一步。
人體似乎生來就有一個雷達,一旦發現危及生命的情況會立即示警。例如,站在沒有護欄的懸崖邊、離崖邊僅僅三公尺,身體會立馬緊繃、背部僵硬、皮膚腫脹,雙眼目不轉睛,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雙腳猶如岩石固定不動。這時彷彿有個看不見的大磁鐵,將你的身體緩緩拖回到安全範圍內。
但是我拒絕磁鐵的吸力,拖著重如石塊的雙腿,繼續往崖邊靠近。
現在距離崖邊僅一點五公尺,這時腦袋也加入熱鬧的派對。現在我不僅看的到懸崖的邊緣,低頭還看的到底下的崖壁,腦袋出現各種跌倒、失足、滾下崖,噗通一聲掉入大海的恐怖畫面。你的腦袋提醒你,還遠的很呢。另一個聲音說,笨蛋,你在幹什麼?別再往前走了,停下來。
我叫腦袋閉嘴,然後繼續蹣跚往前。
到了崖邊一公尺,身體進入最高的紅色警戒狀態。現在只差一個不小心,踩到鞋帶跌倒,就可以見到死神。要不然,強風也會把你捲到天人兩隔的大海裡。你雙腿顫抖,蔓延到雙手。若想出聲勸自己別做傻事,會發現連聲音都是抖的。
一公尺的距離是多數人的絕對極限,因為近到彎身就能看到讓人粉身碎骨的深淵,但又安全到不會一不小心就有奪命的危險。站在靠近絕壁的邊緣,還是會讓人感到一震暈眩,忍不住反胃,即使這絕壁是風景如畫、美得令人陶醉的好望角。
這就是盡頭了嗎?盡頭就是這樣嗎?我已經搞懂所有我該知道的嗎?
我又小小前進了一步,然後再一步。現在距離崖邊只剩半公尺了。支撐我全身重量的前腿一直發抖,但我還是拖著軟腿往前走。對抗磁鐵的吸力,對抗腦袋的勸說,對抗所有求生的本能。
現在只剩三十公分了,低頭就看的見崖壁。我突然忍不住想放聲大哭,身體本能的蜷曲,藉此對抗一些難以名狀或無中生有的威脅。強風無情的肆虐,思緒朝你伸出又鉤拳,打的你鼻青臉腫。在距離崖邊三十公分的地方,感覺整個人飄了起來,彷彿飛上了天,成了天際的一份子。這時你的確有點想縱身跳下去。
除了風聲,我什麼也聽不見。這,就是盡頭嗎?
我的身體一直打顫,恐懼感已漸漸被盲目的幸福感取代。我集中心神,整理思緒,讓自己進入近乎冥想的狀態。沒有什麼能讓人這麼有存在感、這麼有覺察力,除非你站在離你死亡僅幾吋之遠。我直起身,再次看向遠方,忍不住露出微笑。我告訴自己,死亡沒有甚麼可怕。
人主動就死、甚至興奮的直接面對死亡,自古以來就被熱烈探討。古希臘的斯多葛學派呼籲大眾隨時將死亡放在心上,才會更珍惜生命,面臨困境也才更加謙卑。就連一頭亂髮的馬克.吐溫也說過:「恐懼死亡來自於恐懼活著。生活充實的人已隨時準備好死亡。」
正視生命有盡很重要,因為這有益於我們捨棄脆弱、膚淺的價值觀。多數人拚了命的追逐名、利、關愛,或是需要他人一再肯定自己沒錯,肯定自己有人愛,但是死亡會逼著我們正視更痛苦卻也更加重要的問題:你能留給世人什麼?
當你走了,這個世界會有什麼不同?這世界會更好嗎?你留下什麼印記?你帶給後人什麼影響?人云非洲一隻蝴蝶揮動一下翅膀,遠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可能出現颶風。所以,你走後會掀起甚麼樣的颶風?
雖然瘋狂卻令人印象深刻
其實我在看這一段的時候,第一個冒出來的想法是:這人是神經病嗎?可是隨著情節的帶入,我越來越起雞皮疙瘩。確實,若非親身體驗近在咫尺的死亡,又怎麼寫得出這樣深刻的體悟。我們雖然不用像作者這樣,用這麼極端的方式來逼迫自己感受死亡,但不妨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你現在就要死了,對你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
這時,出現在你心中的答案會是甚麼?是金錢嗎?還是名譽呢?我不好妄加揣測。但就我個人而言,我會把和家人、朋友之間的感情,以及我過往曾經歷過的美好回憶,視作最重要的事情,這也是我在接下來的人生,會傾盡全力去追求的事情。
比起在職場上呼風喚雨、賺到可以買好幾棟房子的巨額金錢,我更喜歡平淡但充實的生活。正如同作者所引述的:「生活充實的人已隨時準備好死亡」,若我能在日常中依照自己理想中的樣子生活,那麼,無論我甚麼時候離開這個世界,我想,我都會毫無遺憾。這,也是我想追求的灑脫境界。
總結
我開場就提過了,這本書我會給 5 顆星(滿分),不但題材、內容新穎,作者於書中提到的人生故事和自身體悟都讓我看了連連點頭,甚至萌生出崇拜的情緒。礙於篇幅,我緊緊摘錄了兩小片段在這篇文章裡,但真要我說,整本書都是精華,若可以的話,我真心不想錯過任何一個章節。
而且其實這本書並不會太厚,可以在一到兩小時內將其讀完。花兩小時的時間來顛覆你過往的價值觀,我覺得這是一筆很划算的買賣,言盡於此,非常推薦大家看這本書!
【平裝售價 $237 NTD】購書連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