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逛街時,看到一件令你十分心動的衣服,可一看價錢卻發現「天哪!也太貴了吧!」,於是你準備放下這件衣服離開。這時店員卻突然過來跟你說:「這件衣服剛好有在特價,只要原價的一半喔!」,想必你會在心中出現「賺到了」的想法,並毫不猶豫地將其買下。
或許你覺得你是天選之人,這麼好的事情都被你給碰到,但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店家利用消費者的心理變化所作出的策略(例如先將價錢拉很高,最後再用打折讓你覺得賺到)。
在行為經濟學中,這個現象被稱為「定錨效應」,是心理學中的經典效應,今天就讓我在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定錨效應」的概念和案例吧!
什麼是「定錨效應」?
定錨效應(Anchoring Effect)又被稱作錨定效應,是一種心理學上的認知偏誤。關於偏誤這個詞,其實最為人所知的是知名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所寫的《偏誤》一書,裡面記錄了許多關於人類大腦會出現的思考與邏輯錯誤。
而「定錨效應」正是由康納曼和他的好友,同為心理學家的阿莫斯.特沃斯基所發現,他們觀察到一個現象:人們在做決策時,經常會被先前取得的資訊(通稱為錨點)給影響,就算該資訊與決策內容無關,但我們仍然會依當時的感覺作為判斷的依據,因此容易出現認知上的偏誤。
經典實驗一:聯合國會員比例
為了證實這個效應的存在,這兩位心理學家也做了相關的實驗。在 1974 年,他們邀請了一群大學生來到實驗室,並請他們轉動一個輪子,這個輪子已經被調整過,轉完之後只會落在 10 或 65 這兩個數字上。在每個人轉完輪子後,都會被問下列兩個問題:
- 在聯合國會員國中,非洲國家總數的比例,是高於或低於 10%(或 65%,全看當下數字落在何處)?
- 在聯合國會員國當中,非洲國家總數的比例是多少?
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那些轉到 10 的學生,回答第二題的平均值為 25%;反之,那些轉到 65 的學生,第二題的平均值卻是 45%。出現如此大的差異,我們便可合理推斷,是因為學生在回答問題之前,被預先提示了數字(10 or 65),影響到他們的判斷,這正是定錨效應的威力。
經典實驗二:算數學
第二個實驗則是邀請了兩組高中生在 5 秒鐘內分別計算下列兩個算式的答案:
- 算式一:8 x 7 x 6 x 5 x 4 x 3 x 2 x 1
- 算式二: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
很明顯可以看到這兩組算式其實只是順序不一樣,所以算出來的答案都會相同(40,320),但因為這群學生只有 5 秒可以判斷,因此多半只能瞎猜一通。
結果他們發現,第一組學生給出的平均答案中位數是 2,250,第二族則僅有 512,差了非常多。他們認為這是因為第一組學生看到的第一個數字是 8 ,所以會下意識地往比較高的數值去猜,這也是定錨效應的影響。
你也有被定錨效應影響過的經驗嗎?
定錨效應可以說是影響當今商業社會非常重要的一個心理學效應,相信不少人在看完上面的介紹之後,會去思考自己是否也曾落入這樣的思考偏誤?
我想答案一定是「肯定有」,我自己也經常會被這個效應影響。文章開頭的故事其實主角就是我本人,常常會被突如其來的折扣或小便宜給吸引,進而衝動消費。
那麼除了購物的經驗以外,生活中還有什麼實際的案例是和定錨效應相關的呢?
情境一:人際關係
其實除了消費者行為,在人際關係中也經常能看到定錨效應的身影。當我們習慣了某人的行為舉止,這個印象就會成為我們的錨點,之後在評斷他的所作所為時,都會以這個錨點作為基礎。聽起來有點抽象,讓我們用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你的另一半曾經因為情緒不穩而經常出現一些過激的行為(摔東西、割腕…),但在經過調理之後,他的狀況愈發穩定,雖然偶爾還是會有情緒失控、冷戰等在外人看來不恰當的行為。但因為你認為比起之前,現在的所作所為其實還好,不算太嚴重。
這正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最好案例,因為你的判斷依據已經失準,如果沒能跳脫最初設下的「錨點」,你很可能會深陷這段不健康的關係,無法自拔。
情境二:職場進退
其實嚴格來說這和人際關係也有很大關聯,當今天你們公司的文化是「天天加班」,經常要到 22.、23. 才能離開。這時,當今天主管說 20. 就可以走的時候,你內心便會出現「太棒了!今天居然可以這麼早下班。」
但其實,原本表定的 18. 才是正確的下班時間,可你卻因為錨點被原先都要 22.、23. 下班的狀況給影響,認為 20. 下班是個不錯的待遇,「社畜」就是這樣被一步步調整錨點所養成的,想想也是十分悲哀(我也快要變社畜了)
該如何降低定錨效應的影響?
那麼我們該如何降低(或避免)定錨效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呢?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對任何事、任何意見都保持警覺,隨時都要以懷疑的精神去盡可能客觀地看待事情,才不會一不小心就落入定錨的陷阱當中。
現在我們已經明白,在生活中有這樣一個會影響我們判斷的心理偏誤存在,下次在做出判斷前,不妨先問問自己,剛剛是否有被任何可能的錨點給影響,你心中的想法是不是已經不夠客觀?
只要我們有覺察到這件事,在判斷上發生失誤的機會就會降低,你也會逐漸適應這樣的思考方式,在思考上漸漸不容易發生偏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