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節氣食堂》的讀後心得,這本書比較特別,主要是在介紹不同季節會盛產哪些農作物,以及農作物的歷史、起源和料理方式等內容,和我過往讀的書籍都不太一樣,相當新鮮!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摘錄其中兩個令我印象深刻的食材介紹,並在文章末段和大家分享我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看完文章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 馬鈴薯:地下的蘋果
- 山藥:閨蜜的神仙
-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馬鈴薯:地下的蘋果
首先要來和大家分享的是馬鈴薯,這個經常出現在餐桌上的食物,我們首先來看看到底馬鈴薯的身世背景,到底他是如何來到台灣的?
馬鈴薯的祕魯身世
馬鈴薯最早是在秘魯的一種作物,在大航海時代被引進歐洲,逐漸被歐洲人所接受,之後才間接到了亞洲。如今在海拔 3,900 公尺的祕魯安地列斯山上,有一座由「國際馬鈴薯中心」和 6 個部落所組成的馬鈴薯公園,這三十年來為了保持馬鈴薯多樣性,在這裡努力的耕作,這裡也可以說是馬鈴薯的故鄉!
台灣馬鈴薯:荷蘭人從爪哇引進
那麼台灣的馬鈴薯呢?其實台灣最早的馬鈴薯是由荷蘭人引進,而雖然引進的時間較早,可卻也是在 1914 年後才開始專業栽種,現在主要產地位於台中、雲林和嘉義等地區。不過因為產量不足,所以主要還是仰賴進口,我們如今在超市看到的多半是美國生產。
馬鈴薯在冬季種植,產季約落在春天 2~3 月,越後期採收的馬鈴薯越甜越好吃。台中豐原、嘉義溪口地區都有栽種,但是雲林斗南的種植面積最大,產量占全台 1/3 以上,可以稱為「馬鈴薯之鄉」。
小趣聞:可樂餅的故事
這裡也想補充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吃過可樂餅呢?這個由馬鈴薯製作而成的可口食物,多數人對它的印象可能是經常出現在日式料理中,下意識地認為它是日本研發出的食物(我也是),但其實它是從法國那邊引進的!很神奇吧!
最初的可樂餅是一種皇家美食,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非常喜歡這種內餡有松露、牛羊內臟和奶油起司的食物,一直在國王的私廚菜單裡,直到法國大革命,御廚們紛紛逃難到民間,這個料理才逐漸普及,在平民中大受歡迎,從此歐洲其他地方也紛紛效仿,成為一道家喻戶曉的美味。
而之所以會傳到日本,是因為當時明治維新運動,日本有大量留學生赴歐研習,也因此將可樂餅的製作方法帶回。大正年間的「三大洋食」:咖哩飯、炸豬排和可樂餅一陸流行至今,所以別再說可樂餅是日本人發明的了!
山藥:閨蜜的神仙
接著要分享的是山藥,一個我不怎麼愛吃,卻充滿著營養價值的作物。其實早在《山海經》中就有記載,古人稱為「蒣」(讀音徐),最早種植於淮河流域的山間,所以山藥又稱為「淮山」或是淮山藥,曬乾後可以入藥,而且它深藏於地下,有人也將其稱為「淮蔘」。
台灣山藥的種植與產季
台灣山藥的產季是從 9 月到隔年 3 月,多半生長於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夏天日照時間長,莖葉茂盛製造了許多養分,8 月之後日照變短,於是就開始將養分轉送蓄積到地下塊莖的部分,逐漸形成紅皮白肉或白皮白肉的健康山藥,因此到了 9 月初,就可以開始小部分採收。
山藥的營養價值
根據現代科學的說法,山藥含有一種名為「黏蛋白」的成分,這是一種多醣蛋白質,對人體有心血管的保健作用。而如今山藥在全世界的種植分布極廣,遍及熱帶、亞熱帶及其他地區,物種十分繁雜,生產量也僅次於樹薯與甘薯,營養價值更是超過其他根莖作物,是國際間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我的觀點:食材背後的故事著實有趣
這本書寫了非常多食材的故事與背景,其中不乏一些料理方法、起源和小典故,對我來說是一種非常新鮮的學習。過往我在吃食物的時候,往往只會注意它好吃與否,而不會深入思考食材背後的小故事。這本書讓我知道,原來餐桌上的那些農作物,其實都有很深的學問,著實有趣!
總結:轉換口味的一本書
我會給這本書 4 顆星的評價(滿分 5 顆)。
雖然說這本書著實有趣,從不同角度告訴我們關於不同作物的歷史、營養價值和料理方式等等,但對我來說,這並非現階段的我能直接應用上的,很多內容我可能看完過沒幾天就忘了XD。因此即使這本書相當精彩,我在分數上還是沒能給出太高的評價。
不過如果你對於食材、料理和小故事有興趣的話,這本書仍然值得一讀!作者生動的文筆以及豐富的資料,都能滿足你對這些領域的期待與疑惑!
P.S 我現在有和博客來簽署聯盟行銷合約,如果你看完文章後覺得心動,想購買此書的話,不妨透過這個連結前往博客來官網購買。不用擔心,你不需要額外付錢,而是原本的買書錢中,博客來會分潤部分金額給我,就當作支持我的創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