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毅力》書籍觀後感|比天分更重要的致勝關鍵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恆毅力》的讀後心得。想必大家對這本書都不陌生,乃是長年佔據個人成長與勵志書籍排行榜的經典著作,在我心中,它和《成長心態》具備同等級的影響力,改變了無數人的成長軌跡,我也是其中一員。

作者 安琪拉.達克沃斯 是 2013 年麥克阿瑟獎的得主,並且具有哈佛和牛津大學的學位,過往也曾替白宮、NFL 球隊以及各大知名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同時也是非營利組織「品格實驗室」的創辦人。這本書是他的第一本著作,沒想到出道及巔峰,成為了近幾年最經典的勵志書籍之一。

作者的 TED 演講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摘錄兩個我最喜歡的章節,並附上我個人的觀點與經驗分享,文末則一樣會附上我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評分應該蠻好猜的 XD)。看完文章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1. 我該如何找尋自己的興趣?熱情不會從天而降
  2. 課外活動的價值:練習對困難事物堅持
  3.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購書連結:博客來

熱情不會從天而降

在開始分享我對於「熱情」這個章節的看法之前,我稍微替大家前情提要一下這本書所推崇的「恆毅力」到底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當碰到困難時,你能堅持多久的能力。

書中提了關於美國西點軍校、NFL 傑出球隊的例子,並以研究與指標說明,天分並非讓人卓越的唯一要素,持久的熱情 乘上 堅持下去的毅力是比智商 IQ 等天賦更重要的制勝關鍵。這本書的前半段,作者都透過案例和自身經驗來分享恆毅力的重要。

可相似的觀念像是「要堅持到底」、「努力才會成功」,其實我們從以前就一直有被大人耳提面命,我並沒有特別受到激勵。因此,我想把重點放在,我們該如何找到對的事情,去展現我們的恆毅力,也就是關於「熱情」的這個章節。

興趣,必須再三重新觸發

作者提到,很多勵志演講都會建議大家追隨熱情,但事實上,大家普遍對工作不感興趣,兩者之間似乎難以協調。之所以會挑者個章節,正是因為它指出的這點,也正是一直以來困擾我的。

很多成功人士的例子告訴我們,工作可以有什麼樣的格局和意義,我也認同,興趣確實很重要。所以只要工作和你所關注的事情是有正相關性的,雖然不保證快樂或成功,但肯定可以提高這兩者的機率。那麼,我們該如何讓興趣與工作做結合呢?作者建議,我們需要刻意的去培養熱情。

興趣就像找另一伴

作者分享了一篇在 Reddit 上的文章,標題是<事事有興趣,生涯無志向>:

我現在三十出頭,不知道職業生涯該往哪裡發展。從小到大,大家總是說我多聰明、多有潛力。我對太多東西都充滿興趣,反而不知道該從哪裡著手,結果卻陷入停滯狀態、對什麼都無力嘗試。感覺每種工作都需要某些專業上的認證,或著是需要先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才能取的入門的資格,實在令人蠻沮喪的。

說實話,這段也稍微講出了我的心聲。我也正處於什麼好像都會一點,對很多東西都充滿興趣,但若真的要選一個做為未來幾年的方向,我一時之間還真的選不出來。可是,我也知道,繼續讓精力分散在不同領域,對於我的成長幅度和能力累積是不好的,但這種矛盾的心態卻又讓我有些動彈不得、令人沮喪。所以,我還蠻理解這個作者的感受。

書中引述了作者同事 史瓦茲 對於這件事的看法,他認為很多年輕人無法發展出認真的職業興趣,是因為抱持不切實際的期望。「其實這個問題就像很多年輕人找不到戀愛對象一樣」,他說:「他們希望找到迷人、聰明、善良、善解人意、貼心與風趣的對象。當你告訴二十一歲的年輕人,你不可能找到各方面都很美好的人,他們就是聽不進去,他們堅持要等到那個完美對象出現。」

史瓦茲指出,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我們誤以為愛上某個職業應該是很突然、迅速的感覺。「很多事情的微妙及令人滿足之處,是堅持投入一段時間、深入摸索之後才會感受到。很多東西在你開始做以前看似無趣膚淺,但做了一陣子你會發現很多面向是你一開始不知道的,你永遠無法完全解決問題或完全了解那個領域,諸如此類的,都需要堅持才會有所體會。

熱情是一輩子的深耕

作者自己想對那位在 Reddit 上發文的朋友說,科學的結論是:工作的熱情來自於一點點地發現,再加上大量的培育發展,以及一輩子的深度耕耘。

首先,在童年時期就想像長大以後要做什麼,通常都言之過早。追蹤幾千人的長期研究顯示,多數人是中學時期才開始對某些職業感興趣。

第二,興趣不是經由內省發現,而是透過和外界互動時被激發的。作者認為,發現興趣的過程可能隨機、偶然、並不會很有架構、很有效率,因為我們無法預測哪些東西會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也無法靠意志力去喜歡某些東西(完全同意)。如同貝佐斯所說:「有些人試圖強迫自己喜歡上某個興趣,那是天大的錯誤。」但我們若不親身嘗試,也不會知道哪些興趣會持續下去,哪些只是三分鐘熱度。

這裡作者還說,有個很矛盾的點是,當我們第一次和自己的熱情相遇時,當事人通常不會察覺。換句話說,你開始對某件事感興趣時,可能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無聊的感覺很明顯,但當你的注意力被新活動或新體驗吸引時,你可能沒什麼特別感覺。如果才剛投入全新的事物,不需要每隔幾天就緊張地問自己那是不是熱情,一切都言之過早。

第三,發現興趣之後,接著是更漫長、也更需要積極投入的發展階段。很重要的是,一旦接觸到新的興趣,接下來必須持續的發展,一再地重新吸引你的注意力。

最後一點,要成功發展興趣,需要一群支持者的鼓勵,支持者可能是家長、老師、教練或同儕。為什麼其他人很重要?一方面,他們持續提供強化興趣所需要的刺激和資訊;此外,更明顯的效果是,正面的意見回饋能讓我們感到快樂。

我個人蠻同意第二點的從外在去激發我們的興趣這個觀點。的確,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接觸新事物而感到好奇,進而想要更進一步探索,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自己是否喜歡這個項目?是否要繼續堅持下去?如果不先試著多嘗試,我們會少了很多探索自己的機會。

該如何尋找熱情?

最後,我用這個篇章的最後一段:尋找熱情的方法,來做一個總結。

作者提到,如果你想追隨熱情,但還沒有培養出熱情,你必須從頭開始:先找到你的熱情。

問自己幾個簡單的問題:我喜歡想什麼?腦中常浮現什麼?我在乎什麼?什麼東西對我最重要?我喜歡花時間做什麼事?還有,我對什麼事情難以忍受?如果你覺得這些問題很難回答,可以試著回憶青少年時期,對職業的興趣通常是在那個階段開始萌芽。

腦中有了大方向以後,你必須觸發這個才剛開始發展的興趣。為此,你必須走出去,真正開始做點事情。如果你是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的畢業生,作者說:去實驗!去嘗試!肯定會比你什麼都不做學到更多!

而如果你已經很清楚你喜歡做什麼,就應該開始發展這個興趣。發現興趣之後,緊接著就是發展。記得,興趣必須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觸發。你要想辦法做到這點,而且要有耐心。興趣的培養需要時間,要持續發問,讓問題的答案指引你探索更多的問題。

總之,「追隨夢想」的這個建議並不壞,但更實用的建議或許是先了解該如何培養熱情。

我的觀點

會想和大家分享這一段,除了我本身也有找尋熱情的困擾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如果在自己不喜歡的領域上強行施加恆毅力,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這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來說,就是別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恆毅力的前提是你要找出你的興趣,並用一輩子的時間去磨練與發展,恆毅力不只是非常努力而已,還要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我覺得這一點是很多家長會忘記考慮進去的事情,總是要求孩子要把所有事情都堅持到底,從小就養成他們堅忍不拔的恆毅力。但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歡,但你還一直要求他做的話,這只會適得其反,應該要讓他們參與一定時間後,去評估自己喜不喜歡這個項目,如果不喜歡,盡早停止,去做下一個嘗試我認為也是很好的選擇。

以我個人來說,我小時候家裡有讓我接觸運動和音樂等活動,甚至還有書法等才藝課程,但我在實際參與過之後,發現我對運動的熱忱遠大於音樂和美術。於是我選擇加入棒球校隊,在國小打了四年的棒球。

球隊的訓練可一點也不輕鬆,每天 6、7 點的起床晨練,放學後也需要留在球場鍛鍊體能與球技,假日更是需要到處打比賽,可我卻樂此不疲。哪怕訓練再辛苦,但因為這是我熱愛的事情,所以我很願意投入,也願意自發性地去做更多事。我想,我第一次感受到恆毅力,應該就是這個時候,對於我未來的人格塑造與態度,也有巨大的影響。

從小培養恆毅力固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我覺得,試著在自己有興趣的地方投入精力與時間,去鍛鍊自身的恆毅力,會有更好的效果。建議家長們在教小孩時,也可以讓他們多方嘗試,最後挑選一個真正喜歡的項目持續投入,會有很棒的收穫。

圖片來源:Pixabay

練習對困難事物堅持

這一段要談的,也是透過參與課外活動來鍛鍊孩子們對困難事物的態度,以及該如何堅持下去。和我剛剛在觀點當中提到的一樣,我認為我在國小的那段磨練,對於我長大後應付壓力、處理困難的問題上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我會先摘錄書中對這件事情的研究與論點,最後再附上我個人的經驗談,讓大家更具體的了解其中含意!

到底要不要安排課外活動

雖然目前還沒有完整的證據顯示,但作者認為目前為止的研究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它們都清楚顯示,孩子在明智的芭蕾舞教練、足球教練或小提琴老師的指導下,可以培養恆毅力。

首先,研究人員讓孩子配戴傳呼機,這樣一來,一整天都可以提醒他們紀錄自己在做什麼以及當下的感受。孩子在上課時,他們的紀錄顯示,課程的挑戰性很高,但他們無心向學。相反的,當他們和朋友玩在一起時,他們覺得沒什麼挑戰性,但很有趣。

那麼課外活動呢?孩子參與體育活動、演奏音樂或排練學校戲劇時,他們覺得那些活動有挑戰性、也很好玩。除了課外活動,孩子的生活中沒有其他的經驗可以同時提供挑戰又可以激發他們的內在動機。

無數研究顯示,比較投入課外活動的孩子,幾乎各方面指標都表現的比較好,例如成績較好、較有自信、比較不會惹上麻煩等等。這裡有些研究是長期研究,也就是說研究人員追蹤好一段時間,觀察孩子長大後的情況。這些長期研究都得出相同的結論:多參與課外活動,未來的結果更好。

比考試更重要的事

這裡我再和大家分享一個書中提到的研究,乃是由威林罕先生在一九七八年做的專案,他們想解答的問題是,在成績以外,還有哪些個人特質是重要的?為此,他們追蹤了數千名高中生長達五年的時間。

研究一開始,他們收集了每位學生的大學申請資料、問卷、寫作樣本、訪談內容、學校成績。用這些資訊來計算一百多種人格特質的評分,其中包括家庭背景變數(例如父母的職業)、職業興趣、取得大學學歷的動機、教育目標等等。

之後,隨著這群孩子進入大學,研究人員再收集三大類的客觀成功指標:第一,學生的課業是否突出?第二,學生是否展現領導力?第三,這些年輕人在科學與科技、藝術、運動、寫作和演講、創業或社群服務等方面是否很有前景?

等到所有資料都收集完後,威林罕對於得到的結果非常確定,他發現某個特質是成功的決定關鍵,而且遠比其他的特質明顯:堅持到底(follow-through)。

他們對這項特質的敘述如下:「堅持到底是指(在高中)有目的、持續的投入某種活動,而不是偶爾涉獵不同的領域。」

「堅持到底」特質分數高的學生,參與兩種不同的課外活動多年,在那兩項活動中都有明顯的進步,例如晉升為校刊總編、成為排球隊中最有價值球員、藝術作品得獎。威林罕舉例說明,一個學生「參與校刊編輯三年,晉升為總編輯;他也參與田徑隊三年,在一場重要比賽得獎。」

相反的,沒參與多年活動的學生,堅持到底的分數低。有些學生在高中完全沒有參與活動,不過有更多的學生是一直換活動,加入某個社團或團隊一年,隔年又換全然不同的團體。

「堅持到底」這項特質的預測力很驚人:在控制高中成績和 SAT 成績(美國類似學測的考試)等變數的情況下,堅持投入高中課外活動的程度,比任何變數更能精準的預測學生能否以優異成績從大學畢業。

同樣的,堅持到底的程度,也是預測這些年輕人能否成為領導者的最佳變數。最後,堅持到底的程度也比威林罕衡量的一百多種人格特質,更能有效預測這些年輕人在各領域是否有顯著成就。

困難任務規定

最後想再和大家分享作者提到的,他們家自己的「困難任務規定」。作為恆毅力研究的學者,作者同樣也希望培養自己孩子的恆毅力,而他使用的方法,就是設下「困難任務規定」。

這個規定一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每個人,包括爸爸媽媽,都必須做一件困難的任務。所謂「困難任務」是指每天需要刻意練習的事情。作者告訴他的孩子,心理研究室他的困難任務,但他也練瑜珈。他們的父親在房地產開發這塊也做得越來越好,跑步也在進步。大女兒選擇學鋼琴,他學過芭蕾舞幾年,但後來放棄了,小女兒也是如此。

這個也一併帶出了困難任務規定的第二部分:你可以放棄,但是有等一季結束、學期結束,或是達到某個「自然的」截止點才能放棄。你開始投入任何事情,至少要完成某個段落才能停止。換句話說,你不能因為某天老師罵你,比賽輸了,或者因為隔天早上要表演、不能去朋友家而放棄。

我覺得這個部分是這個困難任務規定的精隨,這個限制會讓人在某件事情上投入一定程度的時間和精力,不會一開始碰到一點挑戰就放棄,因而錯過了這個活動的精彩之處。

最後,困難挑戰規定的第三部分是,你有權自己挑選那件困難的事。沒有人為你挑選,如果你對那件困難任務毫無興趣,努力就沒什麼意義了。就連嘗試芭蕾舞,也是作者和女兒討論很多其他可能的選擇以後才決定的。

我的觀點

其實這段真的很適合家裡有小孩的人閱讀,在「培養恆毅力」上給了許多具體的指南,同時附上了嚴謹的研究證明,這無疑是許多為教養煩惱的家長們的喜訊。

而其實我自己也是一路參與各種校外活動上來的,過程中參與過棒球、籃球校隊、高中社團、大學的學習性組織與競賽等等,這都給了我很多不一樣的訓練,我認為我很大一部份的自律、恆毅力都是在這些過程中慢慢培養起來的。

很多時候,我覺得這些活動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大,但總是難以有個具體、具邏輯的說明來向他展示它們的好,透過這個章節,我更加清楚知道參與課外活動,可以鍛鍊我們挑戰困難、堅持到底的能力,而這也是決定我們未來卓越與否的重要關鍵。

但同時,我也想提醒大家,課外活動雖然很好,但也要記得不要一次挑戰過多的種類。聚焦在同一項活動,並嘗試至少一定時間後,我們才看得出結果。現在有很多家長一次性就給孩子報名無數種才藝課程,但這些過度的行為反而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進而失去了課外活動能帶給他們的挑戰性與成長。

很感謝我的父母在我小時候願意放手給我去探索,在找到棒球這件想做的事情後,也是義無反顧的支持,每次早上有比賽,需要清晨就出門時,他們也都願意和我一起去球場,在場邊替我加油、看著我成長。

有這樣的陪伴,讓我在這段時間當中鍛鍊了自己的心智、體能還有很多待人接物與團隊合作的技能,這對我的未來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希望我之後若有幸成家,也能用同樣的愛和方式來栽培我的孩子,把恆毅力的觀念帶給他們。

圖片來源:Pixabay

總結

毫無疑問,我會給這本書 5 顆星的評價(滿分)

除了書中的觀念和經歷能讓我產生共鳴以外,在我堅持不下去、想要半途而廢時,這本書的觀念總是會激勵著我,讓我再撐一下,激發出我全部的潛力。天賦不是絕對,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正如同我在其他個人成長書籍上看到的那樣,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後,絕對不只是有天賦而已,他們每個人都在那個領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日復一日的堅持,才有機會站上世界級的舞台。

對我來說,雖然我並不覺得成為一個卓越的人是定義我人生的唯一方式,但我也同意,若想要在人生中獲得一些成就,那肯定需要在某個特定領域中有一定的積累,而恆毅力在這時候會很有幫助。我現在最想要堅持鍛鍊的能力,正是寫作。我希望在未來的幾十年中,我能夠將恆毅力發揮在這件我熱愛且想持續進步的事情上,在未來成為一個出色的創作者。

雖然五星好評的書我一向都是建議大家此生必讀,但這本我會特別推薦家長、高中與大學生一定要至少讀過一遍,這對你們的價值觀、之後的規劃甚至是孩子的未來都有很大的幫助,它能紅遍全世界不是意外,而是真的有值得一讀的內容。在這裡推薦給大家!

Takeaway

  1. 找出自己的熱情或興趣,並持續投入。如此簡單的事情,但卻沒有多少人能做到,我現在其實也正在為自己的職涯感到迷惘。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我找到了寫作這個我想持續投入的領域,在未來,我會持續在上面積累作品與能力,發揮我的恆毅力,以成為一個卓越的創作者為目標努力。

收到更多巫師札記的內容

總算在今年做出新嘗試啦!目前還是試營運版本的電子報!每個月我至少會寄出一篇關於我當月文章的摘要與重點整理,你可以針對有興趣的主題來閱讀!除此之外,我也會不定期的寫信分享近期的學習點和心得,也希望透過電子報來和大家有更緊密的互動!

只要訂閱巫師札記電子報,我就會免費寄出一份關於「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的電子書,幫助大家更有系統的吸收與學習書上的知識。日後也會持續分享有意義的內容,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