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大抉擇》讀後心得|人生的大智慧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本有年紀的書:《英雄的大抉擇》。這本書同樣是由我很喜歡的一位作家 王浩一先生所撰寫,用 10 位歷史英雄人物的故事來講述易經的卦象、古人的智慧以及我們從中得到什麼啟發,是一本相當活的歷史類書籍,我前陣子讀的《英雄多情》也是出自他手,非常精采。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分享兩位我很喜歡的人物和他們的小故事,並附上我個人的感想,最後在末段替這本書做個總結與評價。看完文章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1.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林則徐
  2.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王安石
  3.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查禁鴉片撥亂反正的林則徐

想必大家對於林則徐這位在清朝末年大放異彩的正直官員並不陌生,當時滿清政府腐敗,西方國家(尤其是英國)將大量的鴉片導入中國,就連當朝皇帝道光帝也在吸食鴉片,上樑不正下樑歪,朝廷無力禁止,使得清朝國力逐漸衰弱,白花花的銀子也不斷往國外流去。

而在國家的財政狀況越來越糟時,道光皇帝要求各地方官要提出解決方案,這時,林則徐所寫的覆奏深得皇上喜愛,他提到「鴉片流毒於天下,法當從嚴。若洩洩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衝餉之銀。興思及此,能無股慄。」

最後那句的股就是腿,慄就是發抖,每次想到這裡就大腿發抖,鴉片流毒的嚴重程度果真讓道光皇帝憂心不已。於是在看完林則徐的奏摺之後,皇帝便快馬加鞭把他叫到北京來,把禁除鴉片的問題全權交給林則徐處理,並且把廣東水師(可視作海軍)的指揮權交給他,開始了他的革鼎之路。

林則徐照片(來源:網路

虎門硝煙後情況急轉直下

林則徐也不負眾望,在短短幾年之間就大力整頓廣州的鴉片流毒,一共沒收了二萬零二百三十八箱鴉片,更決定在是在一八三九年,於虎門公開銷毀這批菸草。

在當時,林則徐採用「海水浸化法」在海邊挖出三個大池,池底鋪上石頭以防鴉片滲漏,四周釘上隔板,再以水溝環繞,把海水引入水溝,流入池中,浸泡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煙土溶解。旁邊的工作人員再拿木耙不停的攪拌,讓煙土完全融入水中,等到退潮時再把池水送出大海,用清水刷洗池底,不留痕跡。

這場聲勢浩大的銷煙行動,在歷史上被稱之為「虎門銷煙」,也是林則徐整治鴉片的一個重大里程碑,在當時成為了眾多中國年輕人的崇拜對象。

可是沒有想到,在虎門銷煙結束後一年左右,英國政府因為不滿商業利益被清朝剝奪,於是出兵攻打中國,清朝軍隊一陸潰敗,英國海軍長驅直入,一陸打到天津,讓原本堅信英國沒什麼、要打就打的道光皇帝信心動搖,決定退讓來避免戰亂。

成為代罪羔羊的林則徐

為了緩和英國的憤怒情緒,道光皇帝選擇用打壓功臣的方式來讓其息怒,把所有曾經擊敗過英國軍隊的大清官員革質下放,就這樣,林則徐、台灣的姚瑩和當時已經六十五歲的鄧廷楨成為了替罪羔羊,被迫交出手中的權力,下放邊疆,林則徐更是被貶謫到新疆,此後沒能再對國家大事做出實質上的貢獻,一代英才就這樣被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令人惋惜。

我的觀點:時不我予,空有救世之才也無可奈何

相信只要是國中小有認真上歷史課的人都會知道林則徐這號人物,每次談到鴉片戰爭,除了感嘆滿清政府的無能之外,也同時會對林則徐這位充滿骨氣的官員感到可惜。

隨著年紀漸長,我也愈發理解不論是在古代的官場還是現代的商場上,環境和是否碰到好的上級會大大影響你的發展路徑。就算你才氣沖天、有經世治國之才,但如果沒有碰到重用你的明主,你再厲害也是徒勞,根本沒有你的發展空間。

林則徐也是一樣,除了查緝鴉片之外,他其實在打仗上也是一等一的能手,只可惜當時的皇帝過於懦弱,沒有徹底改革、勇敢面對挑戰的決心,最後虎頭蛇尾,更是透過打壓林則徐來減輕英國的怒火。碰到這種情況,哪怕林則徐再有熱情與能力,也只能暗自嘆息,對於有才、有志之士,這種結局想必是痛苦的。

一意孤行的改革家:王安石

接著要談的是北宋時期赫赫有名的政治家王安石,雖說引發不少爭議,但他一心為國而提出的改革方案也著實影響了整個時代,歷史課和國文課當中都能聽到關於王安石變法的故事。那麼,他是如何有改革的想法並加以實踐的呢?最後又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失敗?

王安石照片(來源:網路

自請外出歷練的王安石

我本以為王安石是那種年少成名,之後仕途一帆風順的官員,但其實他是一個非常有規劃,並且對自己有極高要求的人。在他年輕時,因為成績非常優異,是「進士高第」,當年考試的前五名,所以大可以向朝廷提出重要官職的申請,進京開始他的仕途。可他自認歷練還不夠,自請在外當官作為磨練,光是這點就讓我佩服不已。

後來他也的確在擔任地方官時致力於興建水利、改善當地農田現況,並且實施著名的「青苗法」,在青黃不接的季節,由官府先開倉把穀糧借給農民,等到秋天收成了以後再請農民歸還,並支付小額利息。不但解決了災荒時農民的困擾,還可以更新官府倉庫裡的舊糧,可謂是一舉兩得。

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是一位非常有想法的政治家,而且的確替人民解決了困擾許久的問題,親力親為的態度更是讓他深受當地民眾喜愛,這些經歷也為他日後改革帶來不少啟發和幫助。

年近四十的王安石開始施展政治抱負

在王安石即將邁入四十大關時,他接手了國家財政相關的新工作,不看到還好,一看才發現朝廷的財政早已入不敷出,官員和軍隊所造成的負擔遠超乎他的想像,若不及時處理,看似和平的大宋王朝早晚會出問題。

經過多年歷練的王安石覺得這是個推動改革的好時機,於是他針對當今天下宋朝所面臨的內憂外患,提出了改革的方向,連執行的內容都有非常透徹的分析。最後他完成了質量相當驚人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全文思路嚴謹、思想深刻且論證嚴密,令後代的學者相當佩服。

雖說當時年事已高的宋仁宗並沒有採納,但他的繼任者 宋神宗,一位相當熱血的年輕皇帝看到了王安石的才幹,本身也對宋朝積弱已久的國力深感憂心,於是在即位之後火速招王安石入京,談論關於變法的大事與細節,這對君臣已經做好大展鴻圖的準備了。

巨大的反對聲浪

關於王安石推動的新法內容,除了對組織架構作出改革之外,他也實施了當初在擔任地方官時,成效不錯的青苗法,本以為這些立意良善的改革方式能改變天下大勢,並且獲得大家的支持,可沒想到遭受許多官員的勸阻與抵制,其中不乏歷史上相當有名的人物。

像是編寫《資治通鑑》的司馬光、翰林學士范鎮和蘇東坡等人都反對新法的變革,認為其中有太多漏洞,在思慮不周全的情況下推動改革實在有些魯莽,可最後這些人都被「力挺」王安石的宋神宗貶謫或自行辭官,朝廷上下的氣氛十分詭異。

剛愎自用?變法的失敗

因為宋神宗的信任與全力相挺,導致諸多反對新法的官員都離開了當時的朝廷,一時之間只剩一個聲音,那就是王安石的變法。可是正是因為沒有採納其他不同的意見,導致他們走入了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的死胡同,變法運動從此變成一場災難。

到了後期,改革基本上已經變成脫韁野馬,各地的執行亂成一團,別人愈反對,王安石就越堅持,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可是最後卻因為諸多因素而失敗,他自己也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遭受後世的批判,一代大政治家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令人惋惜。

我的觀點:改革往往充滿阻撓

由於我自己也曾發起過組織的改革,深知在過程中會碰到的困難、利益衝突和實際執行碰到的突發狀況。小組織都這樣了,更何況是範圍更廣的天下大計?雖說很多人認為王安石是宋朝的罪人,但我個人是很欣賞他的。

在個人能力上,他有著多年地方官的歷練,本身也非常聰明,從他年輕時便「進士高第」就可略知一二;心態上,敢提出改革大計並且接下這個重擔就足以看出他是有經世濟民之心的,改革需要付出的心力和時間是難以估量的,更何況他是在備受反對的情況下堅持,光是這點就讓我相當敬佩,畢竟我也曾經走過這一段被眾人反對,不知道是否要繼續下去的過程。

可惜最後他沒能降低反彈的力度,和那些反對派一起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案,最終還是宣告失敗,北宋積弱已久的國力仍然沒有得到改善,最後仍然被武力強大的外族給吞併。這件事在我看來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時機不對、方法過於剛烈而已,可惜啊可惜…

總結

我會給這本書 4 顆星的評價(滿分 5 顆)。

前面有提到,這是王浩一先生一系列作品中的其中一本,不過這次的人物故事相較於上一本《英雄多情》,我個人覺得沒有那麼詳細,很多地方都是點到為止。雖然我依舊看得很過癮,但和前一本 5 星好書畢竟還是有點落差,因此只能客觀地給他 4 顆星。

但我還是很喜歡這種從歷史人物的故事中得到啟發的學習方式,以古為鏡一直是我崇尚的自省模式,因此我還是會持續閱讀這類書籍以增進我的見識,順便加強我那停滯已久的國學常識。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讀這類書籍的話,不妨去附近的圖書館中借閱王浩一所寫的相關著作,相信我,你會愛上它們的!

收到更多巫師札記的內容

總算在今年做出新嘗試啦!目前還是試營運版本的電子報!每個月我至少會寄出一篇關於我當月文章的摘要與重點整理,你可以針對有興趣的主題來閱讀!除此之外,我也會不定期的寫信分享近期的學習點和心得,也希望透過電子報來和大家有更緊密的互動!

只要訂閱巫師札記電子報,我就會免費寄出一份關於「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的電子書,幫助大家更有系統的吸收與學習書上的知識。日後也會持續分享有意義的內容,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