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 5 分鐘學會一生受用的高效閱讀法

從小我們就經常聽到「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是最好的學習方式」等說法,無論是父母還是師長,都大力推荐閱讀的好處。

但多數人在嘗試閱讀之後會發現,怎麼這麼無聊? 書上的內容有看沒有懂? 或是不知道該如何把書上的知識內化,轉化成平常工作/學習能用的技能…

沒錯,我們都知道閱讀的好,但是卻沒有人告訴我們該「如何閱讀一本書」。方法不對,你花再多時間、讀再多都沒有用。

我自認是個喜歡閱讀且頭腦聰明的人,但我也同樣花了 2~3 年,經由大量的閱讀和試錯,才真正找出閱讀一本書的正確方式。

今天我將透過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摸索多年得出的「高效閱讀法」,讓你快速掌握有效閱讀的要點,以及後續可以透過什麼方式來練習與提升自己!

你真的吸收進去了嗎? 讀完就忘該怎麼辦?

你還記得上一本讀過的書叫甚麼名字嗎? 內容是什麼? 你從中學到了什麼呢?

我想有超過 8 成以上的人回答不出這個問題。別擔心,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也曾經是其中一份子。

我大約在 4 年前勵志要透過大量閱讀來提升自己的知識含量,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因為我閱讀速度很快且執行力強,短短半年我就讀了超過 50 本書籍,還沾沾自喜地跟周遭的朋友們分享。

但我的其中一位朋友問了我幾個問題,讓我瞬間清醒:

喔! 你讀了那麼多書喔! 那你最近讀的書叫甚麼名字? 能大概跟我分享一下在說些什麼嗎?

因為我每天都在閱讀,對於這個問題當下是能回答個 8、9 成,可這個問題卻讓我思考起另一個重要問題: 那麼之前讀的那幾十本書呢? 我都有把裡面的重點記下來嗎?

答案是沒有。

基本上我只記得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書,其他讀起來沒啥感覺的,我甚至連內容大綱都要花好一段時間回憶,讓我頓時有些沮喪。

不管讀再多都沒用,因為過段時間就會忘記,那這樣我還要花時間閱讀嗎?

哪怕大家不見得像我一樣有大量閱讀,但或多或少都有感受過讀完就忘,書中的內容根本留不住的無力感。

而正當我一籌莫展之際,我發現了「部落格」這個能讓我實驗想法的地方。中間的故事很長,有興趣的朋友我之後會再獨立寫一篇文章分享。

簡單來說,我透過在部落格上分享文章,得出了一套我自己的「高效閱讀法」,分別由「化輸入為輸出」以及「系統化閱讀」組成。

方法一、寫一篇讀後心得

記不起來怎麼辦? 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作筆記」。

但比起記流水帳筆記,我會更推薦大家用「寫讀後心得」來作為你讀完這本書的紀錄。

讀後心得該怎麼寫呢? 我自己是以如果今天要和身旁的好友介紹這本書,我會想跟他分享什麼內容為前提去構思我的心得,經過上百篇的產出之後,得出了一個最好表達的架構(個人主觀):

  1. 這本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兩個章節 or 觀點
  2. 針對這兩個章節撰寫我從中學到的什麼,或是我是否認同? 我的個人經驗有哪些可做呼應?
  3.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簡單來說,就是分享看完這本書你學到了什麼? 內容不用多,挑 1~2 個就好;然後基於你看完的感覺,向大家分享你的評價,以及你推薦什麼樣的人閱讀?

你會發現寫完一篇心得文章後,你便能很清楚的告訴別人你看完後學到什麼? 以及你是否推薦這本書?

大家不妨挑幾篇我的讀後心得來參悟一下,架構很簡單,但真的非常有效。

方法二、系統化閱讀

除了寫讀後心得外,對於學習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系統化閱讀」。

也就是集中火力閱讀某一個領域的書籍,從中歸納出該領域的重點。甚麼是重點? 就是當你讀了 10 本同領域的書,每一本都有提到的內容,那就是重點。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很喜歡「心理學」、「自學」和「投資理財」這幾個領域,所以我會在同一個月,購買或借閱 5~7 本同一個領域的書籍,然後不停的看、寫讀後心得。

當你 run 完一整套流程之後,我敢保證你對該領域除了有最基礎的認識,還能從中衍伸出一些自己的看法。這也代表你很紮實的把書上的知識給記了下來,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好的開始很重要: 給初學者的建議

講了那麼多,那我們要如何開始?

除了上述提到的兩個方法,我覺得最重要的莫過於當事人的心態: 問問自己,你為什麼想開始閱讀? 你想從中獲得什麼?

唯有清楚知道自己想透過閱讀得到甚麼,才有辦法堅持下去。學習有時很枯燥乏味,意志不堅定的人很容易中途放棄。

所以我會建議想開始閱讀的初學者們,將你的目標寫下來(例如: 想成為心理學專家/投資大師…),然後試著在未來一個月內讀完一本書並產出讀後心得。

當你能順利完成這個任務,我想你對自己閱讀和產出心得所需要的時間也有所了解。之後要做的就是不斷的維持這個好習慣,逐步透過有效閱讀來提升自己!

進階觀念: 如何系統化拆解知識

即便我已經閱讀過上百本書籍,自認小有所成,但還是抱持著精進自己的心態,在前陣子選修了由閱讀人 鄭俊德老師所開立的線上課程:高效閱讀、有效輸出-和閱讀人學習實踐知識的技術

為的就是希望能加強我快速閱讀和拆解知識的技巧,讓我可以產出更精彩的文章。結合自身經驗,我歸納出了 3 個能快速學會「系統化拆解知識」的方法。

一、高效目錄閱讀法

高效目錄閱讀法的核心就是看書時先讀目錄,找出有興趣的篇章後直接快速掃一遍段落,核心觀念就是: 一本書不是整本都要讀完,挑重點看會更有效率

透過快速瀏覽書籍的目錄,挑選出自己感興趣或與需求相關的章節,可以迅速掌握內容重點,而不必逐字逐句閱讀全書。

這種方法適合在短時間內吸收重要資訊,並將時間與精力集中在對自己最有價值的部分上。

二、利用數位工具建立知識庫

在資訊時代,利用數位工具來整理和管理知識已成為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

像是用 Notion、Evernote 等數位工具,可以將閱讀筆記、學習心得及相關資料有條理地分類儲存,形成專屬的個人知識庫。

不僅能輕鬆檢索資料,還可以通過持續更新和優化,幫助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識體系。

三、追求知識變現

最後是利用「知識變現」的目標來要求自己有所產出,不管是經營社群、部落格還是實體讀書會,只要你是以變現為目標,就會更專注於優化你的內容,加深你的理解。

自從我開始經營部落格後,因為我知道有很多人會看到我的內容,而且日後我是有收費計畫的。所以我對自己的要求,知識的拆解與精煉上都更加用心,這是任何方法都沒辦法做到的。

所以我其實蠻推薦大家都可以有個未來要將「知識變現」的小目標,絕對會讓你的產出更有深度。

個人修課心得: 好的老師能讓你少走多年彎路

說真的,這門課出乎我意料的好。

我自己是因為本就喜愛閱讀,加上身為學生有很多可自行運用的時間,才有辦法堅持下去。

但對於那些不愛閱讀,或是平時還要忙工作的上班族呢? 如果沒有系統化的觀念架構,你很快就會被閱讀的枯燥給打敗,什麼都沒學到就摸摸鼻子退出。

這門課能幫你解決問題。該如何以終為始設定目標、如何在短時間內判斷這本書是否實用、如何摘要重點並建立自己的筆記庫…你都能在課程中找到答案。

我會推薦對「自學」、「閱讀」和「提升知識素養」的朋友可以試試看這門課程,內容不難,卻能帶給你清晰的架構和思維邏輯!

【課程推薦】高效閱讀、有效輸出-和閱讀人學習實踐知識的技術

補充: 我還可以如何提升自己?

你可能會想問: 那除了閱讀之外我還有哪些可以提升自己的管道?

其實我除了閱讀和上線上課程以外,平時也會透過 Podcast、Medium 文章和參與其他組織舉辦的工作坊來自學。

而每當我有所體悟,我都會在這個部落格上分享,完成「輸入 and 輸出」的學習 cycle。

我認為學習並不侷限於方法,而是你有沒有發自內心的想學,並且不只有單方面的輸入,還要完成輸出的動作,這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各位不妨在每天安排一小段學習時間,將你從中學到的任何一個小概念拉出來,分享在你的臉書 or IG 上。如果害羞,也可以設定為只有本人才能看到。

透過把腦中的想法轉變成文字,你會發現自己學得更加透徹,也能記錄當天的學習點。一天天累積下來,半年一年後你會發現自己的能力有了十足的提升。

總的來說,提升自己的方式百百種,但萬法不離其宗,只要你有心且願意完成輸入+輸出的學習 Cycle,不論你是透過閱讀還是線上課程,相信你都會有所成長。

鼓勵大家和我一起努力精進,致力於成為最好的自己!

優惠資訊同步分享給大家,要輸入下方的折扣碼就能享有 Hahow 全站課程 9 折優惠~

  • 優惠碼: aohahow
  • 優惠內容: 全站課程 9 折起(募資課程除外)
  • 優惠時間: 使用期限至 202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