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倫達效應】越在意的,你反而越容易失去

1980 年代,美國一名傳奇高空走鋼索專家卡爾.瓦倫達,在他 73 歲那一年,不慎從鋼索掉下下而喪命。當他的太太事後回想這件事,他告訴媒體,他早知道瓦倫達這次一定會出差錯,因為在開始之前,他不斷地說:「這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走了一輩子鋼索的瓦倫達曾經這樣說過:「我在走鋼索時,不會思考目的地在那的問題,只想著走鋼索這件事,全心全意走號鋼索,不論得失」,正是這樣的心態讓他一直都走得很好。然而,當他心態失衡之後(有了只許成功的壓力),他反而難以完全發揮,也因為這樣告別了人生舞台。

不過後世的人們還是將瓦倫達之前那「專注於事情本身,不會患得患失」的良好心態視為成功的一大因素,創造了心理學上著名的「瓦倫達效應」

壓力是一把雙刃劍

雖然我們都知道在適當的壓力下,我們可以成長得更快,有更多的動力去向前衝,但如果沒能處理好面對壓力的心態,很可能會像傳奇大師瓦倫達一樣,被壓力給吞噬。對我來說,我從瓦倫達效應理解到的核心關鍵點是:壓力是一把雙刃劍。

我們要學會辨識好的壓力和不好的壓力,好的壓力可以給人動力、幫助我們生活;但不好的壓力會讓人感到無助、灰心、失望,甚至引起身體上的不適。關於壓力心理學的研究,大家可以去看漢斯.賽利博士的一些研究報告,這裡就不多提。

瓦倫達效應中所展現出的「患得患失」的心態,在壓力種類的歸屬上,自然是屬於不好的那一塊。因為過度在意最後的成果,導致你無法專注在事情的過程,最後當然不會有好的下場…

過度緊張會讓你無法百分百發揮

其實我自己也相當能理解所謂「患得患失」的心態,這裡也和大家分享我的小故事:

在我國小的時候,曾經是棒球校隊的主力成員,因為反應速度快、練球勤奮等原因,我總是在打擊棒次上被排在比較重要的位置(前段棒次),在友誼賽與縣大賽上也都有繳出不錯的表現。

但當我們進到單淘汰制的賽程時,我開始感到緊張,特別是在出現關鍵得分機會時,如果輪到我上場打擊,「我一定要打出去」、「我必須要有好表現」這類的心態就會占滿我的腦袋。

我會一直告訴自己「非成功不可」,但可想而知,我一次都沒有打好,甚至好幾次壘上有人的情況下,我連一支犧牲打都打不出來,讓我非常沮喪。

不過隨著我年紀漸長,我愈發明白當時為何會失常,正是因為我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認為我一定要每次都繳出好表現。這樣的壓力讓我每次站上打擊區前都會非常緊張,甚至連打擊姿勢都走樣,在選球上也不如以往的精細,過度緊張嚴重影響了我的發揮。

不過也正是因為我自己經歷過這樣的糾結,我在讀關於瓦倫達效應的內容時才更有共鳴。同時,我在參與競技體育或比賽的時候,也更能用開放式的心態看待我的個人表現與比賽結果。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大概就是這樣吧!

我的觀點:接受失敗的可能性,全力以赴

雖然不知道這樣解讀會不會引起某些人的反感,但我自己在面臨大場面或是重要事情的時候,都會給自己先建立一個心態,那就是:接受這件事會失敗的的可能性,然後全力以赴。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這是因為我自己(或許很多人也是一樣)過往無法處理壓力的原因幾乎都是太過完美主義,認為我既然出手就一定要成功。但勝敗乃兵家常事,沒有人可以從頭贏到尾,幾次的失敗並不代表你這個人被全盤否定,更何況那幾次過度在意結果的事情上,其實我最後都失敗了,但我現在不還是活得好好的嗎?

既然這樣,為何要這麼害怕失敗呢?沒錯,當我意識到其實「失敗也沒什麼」的時候,頓時心中少了一塊大石。這當然不是要大家完全放棄追求勝利,而是要先告訴自己失敗也沒關係,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全力以赴。

當我們能做到專注於事情本身,而不是結果時,你肯定會表現的比原先過於在意事情結果的你還要好,這點我以過來人的經驗給你掛保證。期許大家能從瓦倫達效應與這篇文章中得到些許啟發,在對事情的結果上不要過於患得患失,更留意自己在過程中的表現,共勉之!

收到更多巫師札記的內容

總算在今年做出新嘗試啦!目前還是試營運版本的電子報!每個月我至少會寄出一篇關於我當月文章的摘要與重點整理,你可以針對有興趣的主題來閱讀!除此之外,我也會不定期的寫信分享近期的學習點和心得,也希望透過電子報來和大家有更緊密的互動!

只要訂閱巫師札記電子報,我就會免費寄出一份關於「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的電子書,幫助大家更有系統的吸收與學習書上的知識。日後也會持續分享有意義的內容,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