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世代》讀後心得|王浩威醫師的家庭門診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晚熟世代》的讀後心得。雖然是將近 10 年前所寫,但關於新世代的描述,還是讓我這個『零零後』相當有感。

為什麼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罹患心理疾病?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尼特族、啃老族?為什麼我們多數人對未來缺乏夢想和希望?作者認為,這些現象都暗示著「晚熟世代」的來臨,這本書正是在談論我們該如何適應這樣的新世代。

作者 王浩威 先生是一位兼具醫學與文學背景的作家,我會知道他是因為先前拜讀過他兄長 王浩一的《無照心理師的沙發》,進而知道這對兄弟都是相當厲害的作家,看完這本書後更是覺得他們對於人生的體悟以及一些議題的看法,實在值得我學習與借鑑。

我會在這篇文章中分享書中兩個令我感觸頗深的段落,並附上我個人的觀點,最後會在文章末段幫大家做個總結,並給出我對這本書的評價。看完文章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1. 十倍速時代下的晚熟世代:我們,準備好了嗎?
  2. 年輕人需要的不是擔心,而是更多的信任
  3.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購書連結:博客來

十倍速時代下的晚熟世代

作為這本書的標題,我認為還是得和大家解釋一下,作者提到的「晚熟世代」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形容?由於網際網路的發達,諸多技術、新商業模式與資訊普及加速了全球經濟的發展,這是一個機會滿地走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已機會掌握機會,創造新的格局。

我們也經常能從網路上看到一些成功案例,「xxx年僅 20 歲就已經寫了 5 款上市的 App,年收破好幾百萬…」、「xxx從 12 歲開始寫部落格,迄今已經有百萬次的流量,達成財富自由…」

可這些並非常態,基本上只有少數人能夠適應這個極其迅速的變化,抓住趨勢並站在浪尖上,其他有超過九成的人,他們面對這個變化過於快速的時代,首先採取的是自我保護的動作,迫切的想要逃離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一個晚熟的時代就這麼誕生了。

逃避洪水的一代

雖然這本書談論的是 10 年前,技術剛變革,整個變動最大的時期,但在這十年當中,我覺得時代的變化更加迅速,因此許多地方也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延續上一段所提,在面對猶如洪水般襲來的十倍速時代,多數人想到的並不是逆流而上,而是想乘坐諾亞方舟逃亡,希望有一天洪水會退去,他們能回到以前的生活。

但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我們大部分的年輕人對於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多半是抱持著擔心的態度,同樣的,我們的父母也會擔心我們是否能適應這些新變化,有時候父母甚至會阻止孩子跳下水,去試試看新時代的節奏。

於是我們會發現,年輕人大學讀的越來越久、賴在家裡的時間越來越長,似乎已經失去了自己謀生的能力。

除了我們年輕人以外,作者提到,其實這個時代的父母親,也是越來越晚熟,或者說,越來越不成熟了。因為時代變遷過於迅速,傳統的社群、家族連結已經消失無蹤,從前的大家庭、大社區都變成了小家庭模式,以前我們還有鄰居、親戚可以一起教養孩子,現在卻只能靠父母自行摸索。

許多沒有經驗的父母,在照顧小孩的時候便無法拿捏力道,不是過度保護就是在相處上出現偏差,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家庭出現矛盾,身為心理師的作者在這幾年也發現相似的個案越來越多,多到讓他覺得這已經是個需要重視的問題,因而寫了這本《晚熟世代》來提醒大家。

介於成年與青少年之間的夾縫

由於我還算獨立,大學期間也透過參與不同的外部培訓與實習計畫來做為我出社會之前的銜接,因此對於「成年」、「獨立生活」雖說會有些焦慮,但我知道我能克服,所以也不會到害怕。

可是,對許多人來說,從小到大都被父母保護的好好的,人生經驗也只局限於把書讀好,獨立生活、面對職場的壓力,很多人是沒辦法立刻適應的,當碰到一些挫折,他們往往會想躲在家中,仰賴父母提供的保護傘,從此無法回歸正常生活。

這些情況我們都有在一些社會新聞上看過,就是這幾年愈發嚴重的「繭居族」、「啃老族」等社會現象。這方面的問題嚴重到讓美國的一位社會學者 亞奈特 提出了「成年湧現期」的概念,他認為在這個時代,在青少年到完整的成年之間,應該加上一個新階段,也就是「成年湧現期」

亞奈特認為,在「成年湧現期」階段的人,是指那些已經離開兒童和青年階段的依賴,卻還「沒辦法承受成年期應有的責任感的人」,因此在愛情關係、工作和價值觀上,發展出許多可能的樣貌。

如果以台灣現在的社會現象來解釋,我認為是在大學畢業後到進入職場的這段時間,我們或許的確需要這樣一個「緩衝期」來幫助年輕人和社會接軌。

由於科技的進步、產業的變化,使得大部分我們在大學學到的知識,並不能直接轉換在工作中,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學習才足以勝任這些新工作。

可是現在的主流觀念是,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應該在大學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抹平這方面的落差,透過實習、自行進修來讓我們有辦法一畢業就變成即戰力,這讓許多人會因此被落下,好像大學期間沒做這些事就會落後很多,造成更大的焦慮與不安。

在我看來,大家並沒有認真看待這個「銜接上」的問題,而是要求我們年輕人要自己想辦法適應,如果做不到,我們就是草莓族、抗壓力不足什麼的…

但你們要知道,時代已經不同了啊!?少在那邊用以前的觀念套用在我們身上,我們都要學會接納時代的變化,並做出改變。

我的觀點:成長背景造就了晚熟世代的出現

當碰到危機的時候,戰或逃是我們下意識會做出的決定。要馬迎面而上,把這個挑戰給克服了;要馬是轉頭就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可由於上一代搭上了台灣經濟起飛的浪潮,使得我們多數人的家庭環境都還算不錯,大可以依賴在父母的照護之下,而不去面對社會上的那些挑戰。

晚熟世代,我認為這個詞真的形容的相當貼切,作者在書中也分享了許多他自己從小的成長經歷,和現代人有哪些不同。以前的人往往是採「放養」的方式,讓孩子自行探索,許多事情也需要他們親手完成,從小就養成了獨立且面對問題的能力;

可我們個時代,多數的孩子是在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長大的,除了讀書,或許就是四處去上父母準備好的才藝班,我們的成長路徑似乎都被規畫的好好的,只要按部就班地走,我們就會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殊不知這樣做,卻是讓我們這代大部分人在出社會前缺乏磨練,造成某些人無法適應,選擇逃離這樣的環境。

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加上家庭環境又足以支撐你躲回去,是個正常人都很難不被這樣的條件誘惑。一個是繼續遭受社會的毒打,一個是回到父母的保護傘下,我想這就是為何現在有這麼多啃老族的原因。讀大學、研究所遲遲不畢業也有相似的原因存在,就是不想那麼快自行面對人生。

可這能怪的了他們嗎?當你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你有把握能夠做出和他們不一樣的選擇嗎?我想這很難說,當周遭的環境是如此,你很難不受其影響,我認為他們只不過是這個時代下的犧牲者,因為觀念、教養方式的偏差,才導致了這些問題的出現。

這也讓心理輔導、心理師這類角色愈發重要,該如何引導他們走出死胡同,踏上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是非常重要但困難的工作。看完書中的一些個案,真的對這些工作者抱持最高的敬意,也希望大家能盡早領悟到教養的重要性,給孩子多一點空間和磨練,才不至於讓他們在未來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

圖片來源:Pixabay

年輕人需要的不是擔心,而是更多的信任

這一段真的非常有共鳴,講出了現在年輕人的心聲。的確,在經濟成長的時代過去之後,不論我們願不願意,我們都必須承認,在未來,想要達到和以前一樣的成長幅度是不可能的了。

同時,眾多的問題也讓我們的未來蒙上好幾層陰影,我們,真的能克服這些困難,在社會上好好的活下去,甚至達成超越前人的成就嗎?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理想?

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解讀是:我們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了。正如同作者在書中提到,我們往往會把自己同年齡的表現和父母當年比較,希望能做的比他們還要好,進而證明自己的努力和成就。

但因為時代的不同,如今已經沒有像以前那麼好的機會和成長了,這也使得我們這代人拚盡全力,卻發現自己好像根本比不上當年的父母親時,對精神上的打擊是巨大的。

我們的上一代可能在 30 歲前後就已經爬到不錯的職場位階、靠著經濟起飛和配股等投資有了一筆資產,找到適合的伴侶並論及婚嫁…,可這一切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難度已經提升不少。

隨著經濟成長陷入停滯、物價與房價的攀升,兩性關係的新格局和新觀念等等,都讓我們難以達成理想中的這些外在條件。除此之外,現如今在我們生活周遭的氛圍也十分沉悶,大家似乎已經明白,接下來的日子不會像以前那般好過,下一代面對的挑戰將十分艱鉅。

這樣的負面情緒也連帶影響到我們身上,看著新聞上天天破新高的房價、低薪工作與高工時、離婚率的攀升以及執政黨和在野黨的混亂等等,這還真的很難讓我們對未來懷抱希望。

就連我這種家庭環境不錯、學經歷還過得去的年輕人,都對自己的未來不太抱有希望,那麼其他人呢?他們該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以面對這個不再像以前一樣具有希望的未來?

我的觀點:有時候父母比孩子還擔心

這個段落期時到後面有點偏向針對不同的個案去做拆解,我個人覺得和我想分享的主題沒有太大的關聯,因此直接進到我的觀點分享。

我發現在我這一代,我們的父母似乎比我們自己本身還要更在意、更擔心孩子的未來,從小就開始為了爭取最好的學校努力,上最貴的私立學校、補習班,參與各式各樣的活動,經濟條件好一點的甚至會直接送出國,希望這樣做能讓他們有更好的未來發展。

可是,這樣做反倒會讓孩子失去自己思考與規劃未來的能力,彷彿他的出現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他壓根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然也不會對未來也太過崇高的理想,甚至會在碰到一些挫折後從此一決不振,成為心理師口中的個案。

我想說的是,就算我們很愛孩子,也還是要給他足夠的空間去成長、去體驗不同的事情,在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和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態度,這才是親子教養的正確態度。

我很感謝我的父母當年願意給我自行探索的機會,在人生的眾多抉擇時刻上,也都要我自行思考之後,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些都讓我更能適應未知的挑戰,擁有相較於同齡人更成熟的思考、更穩重的心智,這些對我的未來都會很有幫助。

回到最初的標題,「年輕人需要的不是擔心,而是更多的信任」。真的,與其整天擔心年輕人的未來,不如教導他們該如何克服這些難關。同時,要讓他們知道,如果失敗了,我們身為長輩,會隨時在他背後給予鼓勵,要他們儘管嘗試,相信他們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在團隊中感受過被人信任的感覺,這是可以激發人的潛力,並且更能做出超乎水準表現的絕佳狀態,如果我們能給予年輕人更多的信任和支持,或許能多少改變他們在這個不再那麼有希望的時代,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康莊大道。

圖片來源:Pixabay

總結:心理疾病已成為當今社會的常態

我會給這本書 5 顆星的評價(滿分)。

非常的精采,作者的文筆讓我佩服不已。雖然是 2013 年出版的書籍,但當中提到的家庭問題、心理疾病等等,這幾年也愈發顯著,越來越多人有心理疾病,這和社會的變遷、家庭型態的改變以及我們的生活型態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過往我們會覺得心理疾病是個見不得人的東西,應該要默默埋藏在心裡,讓它隨著時間逐漸恢復。可現在,情況似乎已經嚴重到我們要重視這個問題,從自身的成長背景、心靈上的變化等角度,去拆解為什麼會有這些情緒的產生,以及我們可以如何接納它們。

這本書牽涉的範圍真的相當之廣,從個人心態到親子之間的關係,都有所涉獵,如果你對心理學、人際關係等領域有興趣的話,這會是一本相當適合你的書。

總的來說,這本書很好的講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兩難,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心理疾病。特別是在書中的後半段,點出了父母對於孩子思想發展上的影響,搭配眾多真實案例,讓人讀起來相當有共鳴,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收到更多巫師札記的內容

總算在今年做出新嘗試啦!目前還是試營運版本的電子報!每個月我至少會寄出一篇關於我當月文章的摘要與重點整理,你可以針對有興趣的主題來閱讀!除此之外,我也會不定期的寫信分享近期的學習點和心得,也希望透過電子報來和大家有更緊密的互動!

只要訂閱巫師札記電子報,我就會免費寄出一份關於「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的電子書,幫助大家更有系統的吸收與學習書上的知識。日後也會持續分享有意義的內容,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