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賺了一億元,你就一定很幸福、很快樂嗎?今天要大家分享的是《把錢踩在腳底下的練習》這本書,作者是一位僧侶作家,修行之餘,也將自己於佛法中的體悟撰寫成書分享給大家,我覺得是相當新鮮的。
沒有,其實是一件令人心情大好的美事。
這是《把錢踩在腳底下的練習》內容中提倡的觀念,「富足的貧困生活」,我們該如何跳脫金錢的框架,專注在能讓自己有感的行動,創造出真正幸福的生活模式。
書中有些觀念也是令我印象深刻,閱讀兩次之後才稍稍有所感觸,這部分還有待我實際執行與實踐後,才能更進一步理解吧!但這也不影響我將最喜歡的幾個段落摘錄下來,在這和大家分享。
依照慣例,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 無止盡的慾望:為什麼得不到的越想要?
- 就算有錢,也不依賴金錢的生活態度
-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為什麼得不到的越想要?
這個篇章主要講的是關於「人的慾望」,作者對於人心的描寫非常生動,讓我在看的時候經常被引起共鳴,也更加深入思考我的慾望為何。
慾望,如果在可能實現的範圍內,或許還算是好的。
但是,可能實現的慾望在逐漸被滿足的過程中,會變成想要什麼,就馬上去滿足的情況,刺激性就沒了。也就是說,你的內心就不再對這東西有感覺,得到之後,他的吸引力對你來說就不再那麼耀眼。
於是你的心會出現這種訊息:「這有點不妙,為了繼續感受那種悸動感,需要更強烈的刺激才行。」讓人去追求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慾望,到了這地步的話就已經不是慾望,而是衝動了。
扭曲的慾望
去追求無法實現的事物,是什麼意思呢?舉例來說,有些女人總是對已經結婚的男人特別感興趣,逼著男人和他老婆離婚,但其實心裡並不希望如此。因為他真正想要的是,品嘗無法和心愛的人皆婚的痛苦(或刺激)。
最好的證明就是,當男人真的和老婆離婚了,開開心心要和她結婚時,他的熱情卻突然冷卻了,然後再度愛上有伴的男人。這是真實的案例,在作者諮詢過的人中,真的有這樣的女性。
挑選工作也是一樣,從社會上的各行各業裡,故意挑了不適合自己的工作,還自已為:「我要做那份工作。要是不能做那份工作,我絕對不會幸福」
其實知道自己沒有設計的才華,卻執意要做設計的人;或是相反的,難得設計的工作做的大好,不知道為何突然覺得自己想做的是去鄉下種田。或是從學生時代就很討厭算術和數絕,看到數字就討厭的要命,卻在看書的時候突然想要考會計師,辭掉了原本順利的工作…
作者認為現代人的自我意識實在太過強烈,對於自己現在做的事總是充滿牢騷。反正就是想做別的是,覺得不屬於這裡,總是在追求夢幻般的世界。
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夢幻僅止於夢幻,並不會實現。也就是說,因為永遠不會實現,所以能為大腦帶來很多痛苦(強烈的刺激)。
夢幻和目標不同,可能實現的事物不叫夢幻,而是目標。現代人呈現的做夢狀態,是因為罹患了喜歡痛苦的刺激中毒、慾望中毒,陷入渴望無法實現的事物而苦惱的陷阱裡。
這可以說是無意間體驗了某種程度的豐饒,獲得了很多東西,就會覺得唯有追求無法實現的事物才能體感到幸福吧。當然,這種幸福並非真正的幸福,只是「快樂」,而且是虛幻的快樂。
在作者看來,這種朝了絕對不會幸福的方向走去的人,內心其實也明白這個道理,只是故意選擇不幸罷了。
我的經驗
這一段所提及的心態我相當能理解,我們或多或少也都有類似的經歷。以我個人為例,在我大二、大三的這段時間中,我對於「高手雲集」的培訓計畫、大企業實習等機會趨之若鶩,總是拚了命的包裝自己,以求能入選成為其中一員。
也算是運氣好吧,我成功被幾個還算知名的組織延攬,達成了我先前作夢也想完成的目標,照理說我應該要欣喜若狂,從此走上人生勝利組的道路才對,可我卻沒有想像中的滿足。很多時候我都是拿到 offer 的當下高興了一會,但過沒多久就失去興趣,突然沒有之前的那般熱忱。
我想,正如作者所說,我真正想要的,應該是在追求這些機會的過程中所帶給我的刺激感,那種不確定性、高大上的幻想以及看似難以實現的機會,在追逐的過程當中才會讓我的大腦感到興奮。可一旦機會到手,這種刺激感就消失了,我便會突然無所適從。
即使到現在,我偶爾還是會被這種虛無縹緲的扭曲價值觀給影響,不小心去報名一些其實我一點也不需要的計畫,只為了尋求所謂的刺激感。
但是,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會盡可能地在我的大腦裡建立起「這麼做是錯誤的」的觀念,在有類似的感覺和行為出現之前,先冷靜下來思考一下,我到底想要的是甚麼?做這件事真的能讓我走向正確的方向嗎?如果不能,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
我要做的,就是將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幾件事情上,而不被其他無關的事物給影響。這會是我接下來的課題,也是我能否盡早過上所謂「幸福人生」的重要關鍵。
就算有錢,也不依賴金錢的生活態度
這是我希望、期許自己能盡早達到的境界,作者將整本書的觀念精華放在這個段落(我個人認為啦),針對金錢,作者給了我們許多建議:
就終極目的而言,我們追求的生活應該是:不管有錢沒錢,都能幸福。
因此,作者建議我們可以實驗一次,嘗試看看自己能否擺脫金錢的束縛,自由的生活,看自己能不能盡量不消費,也能過得很快樂。試著減少物品、控制多餘的消費行為,試著下定決心只把錢花在必要的東西上。
經過這樣的嘗試,如果你覺得比較幸福,就能打從心底明白,其實花錢並不等於幸福。簡單來說,這就是即使有錢,也不仰賴金錢的生活。與其說「貧窮」,不如說是符合「清貧」這個傳統詞彙的生活。
我們人真正追求的是,如願以償的「自由」。
想這麼做、卻辦不到,這才是真正的痛苦。被廣告洗腦而買下不必要的東西,依循資本主義的價值觀,認定醬油只能賣 50 元,對於優質的東西,覺得「太貴了,不要」而轉身離去。沒有比這樣被控制更痛苦的事了,只是我們沒有察覺到這份痛苦罷了。
正因如此,作者由衷的建議我們可以試著擺脫一次看看。如此一來,我們會覺得心情好的不得了,因為我們自由了。
當然,也不是讓大家去買 500 元一瓶的醬油,但其實就算你買了,只要稍微抑制其他和自己身分、能力不相襯的昂貴衣服、包包、電視和遊戲機等的支出,應該不會對經濟造成什麼問題。
然而,要做到這樣有個前提,必須有「增加刺激並不會幸福」的這個觀念,然後去慢慢體會「減少慾望才是幸福」的道理。
如此一來,就不會為了想買慾望之物,而對必要之物小氣吝嗇,你身上的窮酸味就會消失不見。而且,如果你的必要之物都是優質產品,內心自然也會感到一種驕傲。
因此,作者認為「清貧」的定義,並非文字上的「變成沒錢的窮人吧」,而是要戒除慾望性的消費,轉而將金錢花在必要之處,購買優質產品,投資優質物品的產業。經由這種轉變,讓我們得以擺脫慾望,獲得自由。
就算有錢可以亂花,也要減少持有物,戒除被刺激所控制的消費習慣,將必要之惡的清單列的奢侈一點,便能擺脫金錢的控制,活得更自由。
從看錢的臉色過日子,變成不讓錢說話的生活。
其結果,必然也,乍看之下好像在過窮日子,但最大的不同在於,這裡面有幸福。然而很諷刺的,這麼做通常會有多餘的錢剩下來,經濟上的餘裕自然會大增。
我的經驗
雖說我現在因為看了很多理財、財商相關的書籍,所以有逐漸建立起較為完整且正確的價值觀,但在看這一段時,也讓我回想起過往的一些蠢事,以及即使到了現在,還是會犯下的錯誤。
在我國中的時候,為了有更多錢可以和朋友出去鬼混,我往往會把吃飯的錢給省下來,要馬不吃,要馬只吃泡麵,而對於書本、衣物這類生活必需品,更是斤斤計較,只為了能有更多的錢去外面瀟灑。
這正是作者所說的,把錢都花在「慾望之物」上,而忽略了自己對「必要之物」的需求,這是非常愚蠢的一項行為。不但讓自己過得更加窮酸,那些花在「慾望之物」上的錢也不會給你帶來什麼實質回報,只是讓你獲得短暫的愉悅而已。可在這之後,會帶給你無盡的痛苦和焦慮。
即使到了大學,我也還是會壓縮自己在伙食上的花費,而僅僅是為了買好看的衣服、鞋子,這一樣也是搞錯物品的優先順序所犯下的錯誤。慾望性的消費並不會讓我們感到真正幸福,而如果你為了滿足這種消費,而因此讓自己在「必要之物」上處處受限,這是相當扭曲的金錢觀,需要及時修正。
這個段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可以專心把我的錢花在最重要的幾個「必要之物」上,而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慾望性消費。今後,對於「飲食」、「投資自己」和「重要耗材」上,我不會再想以往一樣斤斤計較,對於這些重要的事物,本就應該用心看待;至於其他的慾望之物,則是透過建立良好的觀念來去除這些多餘的慾望,擺脫它們以獲得自由。
總結
我會給這本書 5 顆星的評價(滿分),說實話,驚喜感居多。我在剛開始看這本書時,原本並沒有抱持太大的期望,僅僅是想換換口味,找點較為偏門的書籍來看能否給我帶來新的啟發,而這本《把錢踩在腳底下的練習》完美的符合了我的要求,還在此之上讓我思考至為止對幸福生活的看法。
《把錢踩在腳底下的練習》的其他篇章也都相當精彩,而且適合各個年齡層的朋友閱讀。不論你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還是已經在職場上打滾多年的工作者,這本講述對「幸福」、「正確金錢觀」的書籍我認為對各位來說都相當有幫助,能夠擺脫過往被束縛住的感覺,活出更加灑脫的人生。
總體來說,是一本在價值觀上進行重塑的好書,但光說不練也是沒有用的。因此,我會讓自己在接下來的時間盡我所能地擺脫過往的觀念,以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人生作為目標。也期許大家能夠從這篇文章中汲取一些有用的概念,在生活中做出改變,共勉之。
【平裝售價 $216 NTD】購書連結: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