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讀後心得|非暴力溝通的四大步驟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想跟你好好說話》的讀後心得。這本書和我前陣子分享的《轉念的力量》都是由同一位作者 賴佩霞 老師所寫,在心理學領域深耕數十年的他,同樣在這本書中分享了最為精華的「非暴力溝通」的核心觀念,可謂是所有家庭、伴侶與職場關係的溝通寶典。

我會在這篇文章中和大家分享兩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篇章,並附上我的個人觀點,最後於文末替這本書做個評價與總結。看完文章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1. 如何達成有效溝通?非暴力溝通的四大步驟
  2. 你來了,你又來了,別小看這一字之差
  3. 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如何達成有效溝通?

「你從來都不關心我的感受!」、「為甚麼你一直在針對我?」、「我已經講過多少遍了,你怎麼就是聽不進去呢?」

是不是很熟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類攻擊性的語言,有時甚至是從我們自己的口中講出,然後引發對話雙方的不愉快。在多數情況下,如果沒有正確的處理,情況就會逐漸惡化,最終雙方的關係演變成難以化解的惡劣境地,最終不歡而散。

這本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把這種充滿攻擊性的「暴力溝通」,轉變成具有同理心的「非暴力溝通」,這是由已故知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所開創的理論基礎,再加上其他心理學家的研究所組成,作者本身也實際運用在課堂中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裡,希望能透過書中的內容告訴讀者該如何做到既有效又友善的溝通。

從認識自己開始,學習與人對話

非暴力溝通的創辦人盧森堡博士認為,每個人天生都是友善且溫暖的(人性本善論者),不會隨便就開口傷人或講出難聽的話。之所以會在長大後口出惡言,多半是後天學來的習慣,我們可能也是其中之一,因為從小聽慣了類似的語言,導致不知不覺中被其影響,而步上了前人的後塵。

作者在這裡提到,我們如果想改變這樣的情形,首先要做的就是展開「自省」與「自我對話」,不要再被那些壞習慣牽著鼻子走,在話說出口前,先好好思考一下,為什麼你要講這句話?你內心真正的感受是甚麼?你真正想要達成的結果是什麼?

剛開始時你會很不習慣,很多時候你還是會下意識講出一些傷人的話。但只要你有意識的練習,不斷的思考與自我省思,你便可以在與人對話的過程中持續進步,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非暴力溝通者」。而書中也給了相當具體的步驟,幫助我們這些初學者更好上手!

非暴力溝通的四大步驟

書中其實在每個步驟都花了一大個章節來做解釋與案例分享,不過礙於篇幅,我僅會摘錄最關鍵的內容,並盡可能讓大家理解這個溝通方式的框架:

Step 1. 觀察

具體地說出自己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感受到什麼,完全不帶個人偏見、價值觀與評斷。

Step 2. 感受

也就是當下「真正的感受」(與你的記憶與過去的一切無關)

Step 3. 需要

弄清楚自己內心到底重視的是什麼。

Step 4. 請求

具體告訴對方,希望對方採取的行動。

以上就是這個非暴力溝通的四大步驟,當你碰到一些讓你心中浮現負面情緒的狀況時,你可以利用這四大步驟,向對方不帶批判與負面意思的語氣,具體的表達你的感受,以及你希望他怎麼做來讓你們變得更好。

這樣講或許還是有點模糊,讓我們直接來看書中的一個例子:

有一位女士在和先生分享事情的時候,發現對方只忙著划手機,並淡淡說了句:「我在忙。」覺得失望的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內心的感受,於是作者建議他可以利用非暴力溝通的框架這樣說:

我昨天想跟你聊天的時候,看到你在滑手機,說你很忙(觀察)
我聽到的時候,覺得蠻失落的(感受)
因為我很想跟你說說我學到新東西(需要)
你可不可以告訴我,你什麼時候有空(請求),我想和你分享這些內容,同時也想聽聽你的想法。

看!這樣做是不是非常的得體且容易讓對方聽進去。雖然很多人會覺得「這樣做也太麻煩了吧」,但是若想維持良好的關係,多想一點、多做一些思考再說話絕對會很有幫助。

我的觀點:客觀且具體的表達感受與需求

我自從兩年前和一位非常好的朋友吵架之後,就決定正視自己在溝通上的問題,看了很多關於溝通的書籍和文章,希望能讓我在溝通這塊能有更好的技巧。

這本《非暴力溝通》可以說是我看過最實用的一本溝通類書籍,不但細談了同理心和傾聽的重要性,這個非暴力溝通的四大步驟更是給了具體的方式來讓讀者可以運用。

在我看來,這四大步驟的核心就是「客觀且具體的表達你的感受與需求」,當我們被對方拒絕、冷言對待的時候,經常會下意識的有一些情緒性的字眼,明明我們知道這樣做對雙方都沒好處,但就是會嘴賤想發洩一下情緒。

這個非暴力溝通的框架就是希望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如果我們在講話前能經過這樣一個四步驟的規劃,相信一定可以更好的達成理想中的溝通成果,這也是我很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我知道剛開始做肯定不容易,但只要不斷的練習,讓其內化成我們的本能,你一定能讓周遭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加融洽,大家也更願意和你維持正向的互動!

圖片來源:Pixabay

你來了,你又來了,別小看這一次之差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我很有共鳴的篇章,講的是當我們在說話時,經常習慣性多加入一些「你又…」、「你總是…」、「你每次都…」的誇大型句型。

我們知道這是在表達情緒,但在對方耳中聽起來,會覺得你完全是在否定他,而且沒有任何依據(搞不好他明明昨天有做對),這會讓他更加排斥你所說的話,甚至會朝反方向前進。

我還蠻喜歡作者對於這個情況所做的解釋:

也許是不經意的說話習慣,但有時候也可能是有意的。多加一個「又」字,或許是因為心裡本來就有顆炸彈想引爆,才故意用這樣的字眼來讓對方知道自己生氣了。在這種情況下,語言的使用常常是為了要投射自己的心情,向對方表態,但卻又不願意說清楚、講明白。

用「不帶評論的觀察」客觀陳述事實

那麼,我們該如何修正這樣的說話方式?

書中提了一個我相當認同的方法,那就是「不帶評論的觀察」,在向對方表達內心感受前,先說明自己觀察到他的哪些行為,至少能讓他知道原來是「這件事」讓你有後續的感受,從事實出發可以讓對方的接受度往上提升。

舉個例子來說,帶有評論的觀察可能是「你早上對我不理不睬的(太過籠統)」,但我們應該改成「你早上出門沒有跟我說再見」。

看出這兩者的不同了嗎?第一種會讓人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甚至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但是第二種具體地指出了你看到的行為,會讓對方知道原來是這個地方引起了你的負面感受,下一次就可以直接調整。

我的觀點:理性溝通能避免誤解的發生

因為我自己也是一個比較理性的人,比起感受,我更想知道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是哪件事情讓你不開心?因為唯有這樣,我們才能針對這件事情去做調整,把問題的根源解決。

如果大家都能夠理性的表達內心的情緒變化與想法,更有架構的彼此溝通,我相信世界上的爭吵和誤解絕對會大幅下降,這也是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

帶有同理心的理性溝通,我想這正是那些溝通學大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吧!也希望我有一天能和他們一樣,成為溝通學中的佼佼者,讓周遭人的關係變得更好!

圖片來源:Pixabay

總結:伴侶與家庭必讀的溝通寶典

我會給這本書 5 顆星的評價(滿分)。

首先當然是因為我自己本來就很愛溝通學這方面的書籍,再來是這本《我想跟你好好說話》很好的結合了理論與實務,在書中完整的陳述了「非暴力溝通」的精隨和實際案例,更貼近我們讀者日常生活中會碰到的溝通衝突與問題。

而且作者在書中很明確的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家庭和你的另一伴非常重要,重要到值得妳為了維持關係而鍛鍊溝通的方式」,這點我是完全認同的。

作為陪伴我們走過人生大半輩子的親密關係,家庭或伴侶之間的溝通,自然值得我們花極大的精力去維持,如果我們能將這段關係維持好,你的人生自然會多了許多色彩,過得更加愉快。

我會推薦所有伴侶或有家庭的人來閱讀這本書,最好是和你的另一伴、家庭成員一起閱讀與分享,當你們都對溝通這方面有了基礎的認識,一定會在過程中往好的方向前進,打造出理想中的幸褔關係。住大家都能找到最適合彼此的溝通方式,活出更美滿的人生!

以上就是這次要和大家分享的《我想跟你好好說話》的讀後心得,我們下次見!

P.S 我現在有和博客來簽署聯盟行銷合約,如果你看完文章後覺得心動,想購買此書的話,不妨透過這個連結前往博客來官網購買。不用擔心,你不需要額外付錢,而是原本的買書錢中,博客來會分潤部分金額給我,就當作支持我的創作吧~

收到更多巫師札記的內容

總算在今年做出新嘗試啦!目前還是試營運版本的電子報!每個月我至少會寄出一篇關於我當月文章的摘要與重點整理,你可以針對有興趣的主題來閱讀!除此之外,我也會不定期的寫信分享近期的學習點和心得,也希望透過電子報來和大家有更緊密的互動!

只要訂閱巫師札記電子報,我就會免費寄出一份關於「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的電子書,幫助大家更有系統的吸收與學習書上的知識。日後也會持續分享有意義的內容,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