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PMI 採購經理人指數?如何用 PMI 判斷景氣循環?

再次回到每週一點深度分析系列文章。這週的主題是: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_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是一項我們在財經新聞當中經常可以看到的名詞,也是觀察相關行業前景的一個重要指標。

今天這篇文章會和大家解釋 PMI 詳細的定義、PMI 的高低對於經濟的影響以及我們該如何運用 PMI 來判斷景氣循環。

什麼是 PMI 採購經理人指數?

其實會想寫這篇文章,除了因為經常在財經新聞上看到相關的名詞以外,先前閱讀《經濟指標教你加減碼》這本書時,作者也有提到 PMI 這個指標的重要性,因此有了想透過研究並撰寫文章來將其研究透徹的想法。

問卷調查的結果

令我有些意外的是,這個指標和一般經過統計學、大數據找出的指數不太一樣,其實是由調查單位每個月請企業中的採購經理人填寫問券,並將調查結果計算出來的一項指數。

PMI 的範圍介於 0%~100%,通常會以 50% 作為分水嶺,稱作景氣榮枯線。當 PMI 大於 50%,就表示景氣處於擴張期,反之,則代表景氣處於緊繃期。

因為產業的一些差異,PMI 指數主要分成以下兩種去看:

  • 製造業 PMI 指數(Manufacturing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 非製造業 PMI 指數:NMI(Non-Manufacturing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而由於這套指數的計算方法也是源自美國,雖說台灣的計算方式也已經獲得美國供應管理協會認可,但我在接下來的介紹還是會以美國的說法為主。

製造業 PMI 指數

製造業 PMI 指數最早是由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簡稱 ISM)開始編寫,ISM 從 1931 年開始公開發表相關報告,是最早開始調查 PMI 的機構,之後其他國家也陸續跟進。台灣則是在 2011 年開始,由國家會經濟發展處開始發布。

製造業 PMI 指數的發布時間在每個月的第一個工作日,問卷調查則包含十項指標,但並不是每項都會被納入參考,僅納入其中五項擴散指標:

1️⃣ 新增訂單(New Orders)

就是企業與上個月新增訂單的變化,因為當接到新訂單,企業就會開始生產、叫貨與提供服務,因此這個指標可謂 PMI 指數調查的重要項目。

2️⃣ 生產(Production)

與上個月相比,企業生產數量上的變化。

3️⃣ 人力雇用(Employment)

與上個月相比,企業雇用員工數的增減變化。而一般而言,企業會依據訂單數、生產狀況而調整雇用人力,因此這個指標在 PMI 中比較落後。

4️⃣ 供應商交貨時間(Supplier Deliveries)

這是我個人覺得比較有意思的項目,主要反映目前採購環境究竟是偏買方還是賣方。當景氣熱絡、訂單量上升,廠商交貨的速度便會下降;反之,景氣不佳時因為訂單量減少,所以交貨速度會變快,由此便可推出大致上的市場脈絡。

5️⃣ 存貨(Inventories)

我個人覺得這個指標沒有狠準,雖然存貨量上升很可能是因為銷售賣不出去,但也有可能是企業對前景保持樂觀態度,因此多準備了這些貨。所以這項指標還需要搭配其他指標一起觀察才不會有失偏頗。

製造業 PMI 製造方式

在 PMI 的問卷調查中,會請採購經理人回答,他們認為這幾項指標在當月的狀況是「變好」、「持平」或「變差」,針對剛剛提到的五項指標的結果去進行計算。

接著分別針對五項指標去帶入公式,計算公式如下:

變好的百分比 * 1 + 持平的人數百分比 * 0.5 + 變差的人數百分比 * 0。

我們來試著算算看。假設在新增訂單的這個指標,有 30% 的人覺得狀況變好,50% 的人認為持平,20% 的人覺得變差,那麼新增訂單 = 30% * 1 + 50% * 0.5 = 55%。

依此類推,最後將五個指標算出來的數字以權重 0.2(除以 5) 進行加總,最後就會得出製造業的 PMI 指標數字。

非製造業 PMI 指數計算方式

這部分由於服務業興起較晚,因此 ISM 是到 1997 年才開始公布(台灣則是 2015 年起),公布時間在每個月的第三個工作日。其實大部分的計算指標和製造業的 PMI 相同,只是將原先的「生產」替換成「商業活動」。

而非製造業 PMI 指數則是以「新增訂單」「商業活動」「人力雇用」以及「供應商交貨」四個擴散指標編製而成,每個佔據權重 0.25,將最後結果加總而成。

【補充】非製造業的供應商交貨時間指的通常是企業完成服務所需的時間,通常當景氣起來的時候因需求增加,工作時間就會拉長。

如何解讀 PMI 指數?

基本上會以 50% 作為區個景氣擴張與否的標準,這條線又被稱作景氣榮枯線。當 PMI 高於 50%,表示產業正處於擴張期;反之,若小於 50%,則表示現在產業正處於緊繃期。

這也是我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的「跌破景氣榮枯線」「PMI 下滑…」,可以看下面幾則新聞的截圖,日後在看到相關的資訊時,我們便可以用 50% 這個數字來判斷現在的景氣如何。

原文:工商時報
原文:UDN 新聞
原文:UDN 新聞

台灣的 PMI 指數哪裡看?

其實只要在 Google 上搜尋一些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國發會所提供的當月台灣製造業與非製造業 PMI 的數字。

以我撰寫這篇文章時所提供的 2022 年 11 月 PMI 數字來說,可以看到製造業 PMI 僅 43.9%,遠低於榮枯線的 50%,可以知道現在全球陷入戰爭、Covid-19 造成的供應鏈斷裂以及通貨膨脹的影響,使得製造業近況不好。

台灣製造業 PMI:2022/11(資料來源:國發所

而至於非製造業的數字則好多了,有 52.2%,這代表整體非製造業在上個月的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經理人對景氣的判斷都呈現樂觀態度。

台灣非製造業 PMI(資料來源:國發所

我們也可以在這個頁面分別看到上述提到的不同指標的表現,以及和上個月比起來,分別是上升還是下降?幅度又有多少,從這些資料結合近期的新聞,便可推測出大環境擴張或縮減的原因,實在相當有意思。

PMI 採購經理人指數 總結

總結來說,我們在知道 PMI 相關的原理之後,其實只須關注每個月的數字究竟是在 50% 以上或以下即可知道產業的大致情況,可以說是景氣轉折的重要指標。從每月的數字得知,景氣到底是擴張還是緊縮?這對我們來說相當方便,

但我之所以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希望我們能知道他的來龍去脈,利用指標判斷產業現況的同時,也知道他是用什麼原理和計算公式所得出的結果。這會讓我們在判斷總體經濟上更有自信,也更能相信這個數據帶來的意涵。

雖說其實這個指標還可以牽扯到像是「領先指標」、「落後指標」的概念,詳情可以參考我先前寫的《經濟指標教你加減碼》書籍觀後感,裡面有許多艱澀的名詞,日後若有機會,我會陸續將這些重要但需要花時間研究和理解的指標寫成深度分析文章和大家分享!

收到更多巫師札記的內容

總算在今年做出新嘗試啦!目前還是試營運版本的電子報!每個月我至少會寄出一篇關於我當月文章的摘要與重點整理,你可以針對有興趣的主題來閱讀!除此之外,我也會不定期的寫信分享近期的學習點和心得,也希望透過電子報來和大家有更緊密的互動!

只要訂閱巫師札記電子報,我就會免費寄出一份關於「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的電子書,幫助大家更有系統的吸收與學習書上的知識。日後也會持續分享有意義的內容,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