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寫作》讀後心得|寫作力就是你的思考力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精準寫作》的讀後心得。做為內容創作者,適時補充關於寫作的知識一直是我很喜歡做的事情,這本書正是近期練功的其中一本教材,書中講述了不少實用且具體的寫作架構與思維模式,也讓我重新檢視了一下自己過往的寫作風格是否需要調整。

作者 洪震宇先生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文字工作者,曾經擔任許多知名雜誌的編輯、創意總監等角色,也開設過多場寫作課程,從書中的案例便能略知一二。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挑選兩個最令我受用的觀念來和大家分享,並說明在之後的文章中我會如何實踐,最後再附上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看完文章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1. 建立你的寫作策略:ROA 思考術
  2. 讓健忘的讀者留下印象:文章是為了結論而生
  3.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購書連結:博客來

建立你的寫作策略

在我剛開始寫作時,我基本上都是靈感來了就拼命寫,不太會去思考我的內容架構、受眾和文章想帶給讀者什麼價值,只是一昧的往前衝,希望先有內容,再來慢慢調整。

這個方法雖然也沒什麼不好,至少你的確有在輸出,但缺點就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磨練來自行摸索出你的一套寫作框架,慢慢抓到文章該有的內容架構,逐漸寫出有條理的文章。

我個人一直到寫了半年左右的文章才領悟一些皮毛,有了粗略的理解,而「ROA 思考術」這個篇章是作者結合自身經驗提出的一套簡單框架,看完之後我不禁有種「要是我最初有看到這本書」就好了的感嘆,雖然概念簡單,但實際走過的人才會知道,這就是寫作的本質,非常受用。

什麼是 ROA 思考術?

進入重頭戲,到底什麼是 ROA 思考術

其實 ROA 是三個英文字的縮寫,分別是 Readers, Object, Action。翻譯成中文則是「讀者是誰」、「我的目的為何」以及「希望讀者看完文章後能做些什麼」。

寫作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改變讀者的認知與想法,不是幫助他們更加了解現況,就是對某件事有不同的看法與領悟。所以如果讓讀者在看完後沒有任何改變,就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接下來我會針對這三個部分做簡單的解釋。

Readers 讀者:設想讀者的樣貌與情境

第一步便是要先定位你的讀者群,去思考他們的樣貌、平時關注什麼、碰到什麼問題…想的越具體,就越能幫助我們靠近讀者的感受,去做換位思考,在寫文章的過程中隨時問自己「他們看得懂嗎?這是他們在意和關心的點嗎?」

Object 目的:傳達什麼想法,改變讀者什麼想法

我們寫作一定有一個目的,不論是讓對方認同你的觀點也好,學會你提供的方法也罷,我們都要先設定寫作的目標,這會幫助我們更具焦在想傳達的內容,而不會有目的不清楚,因此文章架構零散、什麼都寫一點,卻沒有太多記憶點的情況。

Action 行動:期待讀者看完文章後,能做什麼行動

這有點像簡報做完之後會有的 CTA,希望大家今天不要只是來看、來聽,而是有有所行動。

單向傳遞的方式很難讓對方獲得實質的幫助,如果設計一些行動呼籲,向是邀請讀者參與你舉辦的活動、購買你的產品或提供更進一步的學習資源,讓讀者有所收穫,這才是一篇具有記憶點、讓讀者感覺收穫滿滿的文章該有的內容。

我的觀點:簡單的架構,不簡單的道理

這個 ROA 架構看似簡單,卻是許多內容創作者做不到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網路上有那麼多不知所云的文章。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陷入「主觀」的思考模式,自顧自地寫出一些「你覺得」對方會喜歡的內容,而沒有去考慮讀者真正的需求、我們為什麼想寫這篇文章等等。

ROA 思考術也讓我重新檢視了我自己的寫作框架,這三個部份雖然我都有做,但似乎都做得不夠完善與詳盡,很多時候會忘記某一個部分,陷入了為寫而寫的窘境。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會在接下來的文章當中要求自己回歸本質,好好思考讀者的需求、我想傳達的內容以及希望他們做出什麼樣的行動。

對我來說,這個架構是雖然簡單,但卻十分受用。

圖片來源:Pixabay

讓健忘的讀者留下印象

在這個資訊量龐大、多數人注意力越來越容易渙散的時代,該如何讓讀者記住你的內容成了多數創作者的一大難題。

畢竟就連我們自己也會發生花了不少時間閱讀,最後卻忘記文章內容的情況,該如何讓健忘的讀者留下印象呢?除了要有好的開頭,結論更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文章是為了結論而生

作者提到,對於讀者來說,整篇文章最重要的地方就是結尾。你希望讀者帶走什麼?留下什麼印象?該如何跟讀者說再見,讓他不虛此行。那麼,我們該如何寫出好的結論呢?

作者提供了四種結論模式給讀者做參考,我個人覺得非常有學習的價值,在這裡和大家簡單摘錄一下重點:

模式一:一句話有力的總結

這個方式在前面需要一到兩段的鋪陳,或是用一段歸納文章重點,才能在最後用一句話來創造驚奇點,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本書範例(摘錄自《機會效應》):

搭乘這班成功號雲霄飛車奔赴未來之路時,必定有許多轉彎,你要緊閉雙眼對偶然一路衝到底,還是睜大眼睛、放開雙手,享受刺激的樂趣,一路發現隱藏版的美麗事物?

喔,請繫好安全帶,本書提到六種創造機會效應的能力,就是你的安全帶。

模式二:情緒感受的抒發

當我們想在結論的地方引發讀者共鳴,字句就不能太長,最好是用一句話、一段簡短的文字來收斂,就不會讓情緒過於氾濫,點到為止反而更令人有感。

本書範例(摘錄自《風土餐桌小旅行》):

山居歲月平淡自在,鍾媽媽說,早上澆水種菜,煩的時候就出去吹吹風,日子過得很快樂。

什麼時候,該再去找鍾媽媽一起吹吹風了。

模式三:引述名言,加以詮釋

這是我們從小上國文課、寫作文時最常用的一個方式,但如果要不落俗套,作者建議最好還是挑我們自己閱讀過並消化過的名言佳句。另外,也不要只是單純引用,最好可以延伸全是,加入一些你獨有的看法,會讓文章更有獨創性。

本書範例(摘錄自《機會效應》):

伊索寓言也有個故事,一個人吹噓他在羅陀斯島有極高的跳遠能力,只要找到羅陀斯島的人就能證明,旁人說,「這裡就是羅陀斯,就在這裡跳躍吧!」要求他不要說大話,就在我們面前跳跳看吧。

後來德國哲人黑格爾巧妙改寫為「這裡就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每個人既然跳脫不出身處的世界,就要好好把握當下,盡情跳舞。

絕境就是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

模式四:值得玩味的好句子

這算是我最喜歡的方法,但這需要多年的積累才能持續產出。除了理性的有力結論、個人的感性抒發等方法以外,有時對他人做出評語,可以用一些文字巧思,讓結論更有特色!

本文範例(摘錄自《風土餐桌小旅行》):

這些家常菜,都是美蓮姐從小到大的家常菜,即使離開了往昔的河谷地,來到嶄新的房子,小林滋味還是不變。他以前在小林山上種了幾十甲的竹筍,清晨出門,一直工作到晚上才回家,一天得採收兩千斤的竹筍,搬到五里普之後,沒有土地,只好租一甲地,種芭樂、百香果、以及雞角刺。

滿山的筍,沒了,家,沒了,但美蓮還有小小的新家與家人,在這塊小田地上,再一棵一棵,種回自信。

我的觀點:寫出具有記憶點的結論

若要我用一句話總結這段落的重點,那就是想辦法寫出具有記憶點的結論。最好是用一句話就搞定,讓讀者就算忘記前面在講什麼,也能透過這句話和標題來回想起部分內容。

上述提到的四種方式,名言佳句和一句話強而有力的總結是最好入門的方法,如果還是覺得有困難,不妨先從摘錄一些你覺得寫得很棒的結論開始做起。模仿其他人做結論的方式,一步步找出自己的風格,最後再利用大量的實作來練習,你會在這樣的學習循環中逐漸掌握做結論的方式,成為一個厲害的內容創作者!

圖片來源:Pixabay

總結

我會給這本書 4 顆星的評價(滿分 5 顆)。

除了上述提到的兩個重點以外,書中也提供許多實用的寫作技巧和案例,讓我們得以結合理論去理解作者想傳達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我覺得不論是資深創作者還是入門小白都能有所啟發,許多方法論和觀念不但對新手有幫助,對一些老手而言,也可以幫助他們思考自己的寫作技巧是否需要調整。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想充實自己的創作者,抑或是想學習寫作但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的人,我還蠻推薦這本書的,雖說不會讓你看完以後馬上功力大增,但只要你實際運用書中提到的知識點並加以磨練,假以時日,你一定能成為一個能精準表達自身觀點的創作者,利用文字發揮自身的影響力。

By the way,之所以只給 4 顆星是因為我雖然有收穫,但沒有像其他 5 星好書一樣有雞皮疙瘩的感覺,這本書就是一本練功用、相當實用的工具書,因此客觀來說並不算特別打動我,可以當作教材之一,但不是非讀不可的類型~

不過有興趣的朋友還是可以透過這個連結(我與博客來有做聯盟行銷)去做購買,當作是支持我繼續撰寫書籍心得相關的文章,我也會持續和大家分享自己閱讀的書籍,敬請期待!

收到更多巫師札記的內容

總算在今年做出新嘗試啦!目前還是試營運版本的電子報!每個月我至少會寄出一篇關於我當月文章的摘要與重點整理,你可以針對有興趣的主題來閱讀!除此之外,我也會不定期的寫信分享近期的學習點和心得,也希望透過電子報來和大家有更緊密的互動!

只要訂閱巫師札記電子報,我就會免費寄出一份關於「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的電子書,幫助大家更有系統的吸收與學習書上的知識。日後也會持續分享有意義的內容,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