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照心理師的沙發》書籍觀後感|與古人暢談退休議題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無照心理師的沙發》的讀後心得。這本書的撰寫方式相當新鮮,是由作者模擬和古人對話、討論退休後的人生議題的方式進行

這些人物包含蘇轍、李清照、陸游等等…除了能從內容中看到作者對於歷史和國學常識的熟捻,更是能看到作者如何解讀這些古人對不同議題的看法,進而深入思考這些問題,相當有趣。

作者 王浩一先生是一位文史工作者,最廣為人知的便是他的博學多聞,看過這本書之後我也為他的大才深深折服,日後有機會也會多拜讀幾本他的著作。

除了寫作之外,他也是公視節目的主持人,還經常接受訪問與四處演講,是一位熱愛分享且享受生活的人,而這本書,則是分享他對於現代人退休後該如何過生活的一些建議,他稱之為餘命管理

一如往常,我會分享書中兩個我很喜歡的人物以及他們的價值觀,並附上我個人的觀點,接著會於文末幫大家做個簡單的總結以及記錄我對這本書的評價。在看完文章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1. 看靜水流深,聽清風徐來,可好?王維的退休生活
  2. 上善若水,不爭,所以沒有什麼怨尤|馮道的處事原則
  3.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購書連結:博客來

人物誌一、詩佛王維

前面有提到,這本書的重點在於透過和古人之間的對話,引出他們對退休後的人生該如何規劃的一些看法。

在眾多人物中,我選了詩佛王維作為第一個和大家分享的古人,對於他灑脫的人生觀、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以及無論身處什麼環境都能怡然自得的心境感到欣賞,也萌生了渴望效法他的想法。

圖片來源:網路

半官半隱的職場生活

在王維所處的唐朝,是個文人雅士輩出、求取功名意願強烈的時代,讀書人們皆想要靠著自己的能力闖出名號,在歷史上留下濃厚的一筆,可王維從年輕時就顯露了和一般人不一樣的態度。

在王維年輕的時候,他成功考上進士,第一份工作是「太樂丞」,簡單來說就是皇家音樂中心的主管,可惜不久後因為下屬犯錯,受到牽連而被貶官,到濟洲擔任思倉參軍。根據書中的說法,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官,人微言輕,基本上沒啥權力,對一個年輕人來說,這很顯然不是什麼好缺。

可是王維卻沒有因此感到消沉,反而「怡然走訪山水之間」,之後轉往「淇上」地方任職,也不改這份心智,寫了許多田園詩,過上了所謂「半官半隱」的生活。當時王維寫了一篇<淇上即事田園>,分享當地老百姓的作息和周遭環境,時間點則是黃昏,一切顯得是那麼優美恬靜。

淇上位於河南北邊,王維在那裏的生活模式令我嚮往,有種找到知音的感覺。他說當時他「屏居」在農村鄉間,不與他人應酬往來。在發現自己「天性好靜,喜歡孤獨」之後,當他看到有村人隱士白天關閉柴門,覺得「這樣圖著安靜,真好」,隱士的天性讓他寫下了這篇詩文:

屏居淇水上,東野礦無山。
日隱桑拓外,河明閭井間。
牧童望村去,獵犬隨人還。
靜者亦何事,荊扉乘畫關。

對於同樣喜歡恬靜、鄰近田園與自然生活的我來說,這簡直是夢寐以求的生活環境,若有機會,我也想用這樣的方式生活,享受半隱居的日常。

五十歲丁憂,在輞川迴流處落腳住下的日子

雖然王維在生涯前期採取的事「半官半隱」的生活,但因為他仍然有在工作,對於這本書想討論的退休管理仍然差了一絲,因此,後面也提到了王維對於退休生活的日常與一些看法。

在被罷官後,王維選擇在輞川落腳,並記錄了在這裡生活的點點滴滴,將其寫成《輞川集》,閒走散居的景點則被他畫成<輞川圖>,在此多年的居住歲月令人嚮往。輞川位於長安的藍田縣南邊,是終南山的谷地,奇峰連綿,溪河水流潺湲,波紋旋轉宛如車輪的邊框即「輞」,因此而聞名。

當時王維因為母親去世,自己也已白髮半白,感嘆歲月大河,逝者如斯,身為人子的我們也不過是在幾十年寒暑「借居」人間,對於生死觀更加豁達。之後在輞川的日子安靜釋然,遠離江湖,他說:為人知,不為人知,又如何?我擁有一輪明月和閒適的心境就夠了!

這段歲月,王維喜歡獨坐在密山密林中,享受無邊的空寂,像是「反景入山林,復照青苔上」,看那落日從枝葉間散落,光斑透入了深林,鋪地的濡潤清台在日照下閃閃發亮。

如果是月夜,則在竹林深處「竹林館」抒懷,一人一琴一月,這就是動靜結合,也是王維嚮往的「山月照彈琴」的理想境界。天色已暝,月色皎潔,這個光景,也就是孟浩然的風神散朗詩情。

在月色下談著古琴,享受只有一個人的孤寂,從這些詩句中,我的腦海也彷彿出現了清晰的畫面,對於這種灑脫的生活模式,我羨慕不已。

我的觀點:隱居山林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之所以會有這本書,正是因為作者看到了太多人在退休後過的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來度過剩餘的時間,因而藉由模擬和王維的對話,讓大家看看遠在唐朝的王維,是如何看待退休與隱居生活,給大家一個參考方向。

我個人非常欣賞、也很喜歡王維的處世之道,即使官場上沒能一帆風順,但卻也能夠欣然接受現有的生活與環境,獨自徜徉在山水之間,這是何等浪漫。

雖說佛法也是促使他這樣生活的重要推手,但像他這樣「半官半隱」,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絕佳平衡的方式,正是我所嚮往不已的。

作者也在後記中提到,關於退休生活,恬淡的最高境界有三:

一、屏居。退休後,可以優雅的享受緩慢的日子
二、獨居。樂在孤獨,享受空懸的燈和安靜的書桌。
三、隱居。享受靜水流深,清風徐來,一切樂活。

除此之外,作者依據過往的經驗,認為還需要再加一項:

四、半隱半忙。你必須要忙碌,才顯得出空白的珍貴。這一點是我個人認為最適用於現在的步調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該工作時就要火力全開,但每隔一段時間,要給自己一段空白時間,到大自然走走、放鬆心情,好好感受忙碌之後的空白期。

就好比中文有個詞叫「痛快」,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帶有快樂、正面的意涵。可是,裡面有個「痛」字,為何還能代表愉快的意思?這是因為我們要先經歷過痛楚,才能深刻感受到痛苦之後的快樂,半隱半忙的模式也一樣,我們要在忙碌和空白當中做好平衡,才能夠更強烈的感受到它帶來的影響。

不過,我個人還是希望能夠在 20 年內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之後搬到比較偏遠、接進荒郊野外的地方生活,好好享受如同王維提到的「屏居」。平時依然可以透過電腦來寫部落格、接案等工作來維持一定的收入,但絕大多數時間我將與世隔絕,好好享受屬於我的空間,漫步於山水之中,感受天地之美。

圖片來源:Pixabay

人物誌二、五代十國的馮道

大家可能對這個人比較不熟悉,馮道這個人曾在中國最混亂的幾個時代之一的「五代十國」中侍奉多個朝代與君主,並且在官場上都身處三師、三公之位(想像成現在,大概就是到哪間公司都能當高階主管)

其中,他仰賴的正是道家的「不爭」思維,讓他在亂世之中,依舊穩如泰山,最後也問心無愧的安然下庄,就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故事與價值觀!

圖片:網路

上善若水,不爭,所以沒有什麼怨尤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價值觀,雖然現階段大家依舊還是比較遵從儒家思維,但我覺得「道家」的思想也很值得我們學習。馮道正是貫徹了道家的思想,在待人處世上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

作者在模擬和馮道的對話時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大意是說,在當時,曾經有一位將士為了討好馮道,而將他在亂軍之中搶來的美女獻給他。可他不但坐懷不亂,還在忙碌之餘幫她找到舊主,想問問看馮道當時的想法是什麼?

這裡拋磚引玉的引出了馮道的價值觀,在他晚年的時候曾問心無愧的宣稱:「在孝於家,在忠於國,日無小道之言,門無小義之貨。所願者,下不欺於地,中不欺於人,上不欺於天,以三不欺為素。」意思是說,他這一輩子在家是個孝子,在國是個忠臣,從不說人閒話,也不佔小便宜。我一生的願望,就是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也無愧每個人。

《道德經》第八篇,說的是「上善若水」,好的德行就像是水的特質一般,沒有固定形狀,當它裝入什麼容器,就呈現同等狀態。江河都是從小溪開始,湖海則能收納百川。浩瀚的水域,愈深沉則愈平靜無浪、波瀾不興。「上善」同樣顯現了如同水的雍容大度,包含深廣。馮道說,他一輩子的修練,正是「努力走在這個上善的路徑上」。

接下來是我很欣賞的一個觀念:

人在修練的過程中,要先有「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的觀念。這句話的意思是:水善於利益萬物,而自己卻不爭私利,處在眾人嫌惡的低下環境也能自得,這樣的修養可說是近於得道了。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把任何地方都當作是好地方居處,心永遠像深淵一樣能容物,對待任何人有同理心,不論對誰說話都能守信,為正不管難易都要能良好治理,做任何事都能處理妥善,任何時間行動都能控制得宜。

而馮道之所以幫助那名女子,正是發揮了同理心的表現,如果他只需花點時間便能讓她獲得好結局,那麼和樂而不為呢?說實話,我其實沒有很懂為何這兩件事可以扯在一起,但我很欣賞這段從道家思想中衍伸出來的處世之道,上善若水,不爭,故也沒有多大怨尤。

力行「社稷為重,君為輕」

由於馮道實在侍奉過太多君主了,其中不乏一些昏庸無到的暴君,引發全天下生靈塗炭。因此有很多後世的文人認為,馮道是一個助紂為虐,或是道德論喪、無廉恥的文人代表。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很喜歡作者提出的一個觀點:血腥時代,身正不怕影子斜。

在那個動不動就打仗、死人的時代,身為官員,要做的就是盡己所能的保護民眾的權益。明朝的思想家李贊也說「社稷者」要安民、養民,「民得安養」就是君主與臣子的最大責任。如果一國之君無法達成,那就要由臣子努力安養斯民,而馮道,正是在這觀念之下奮戰,盡可能使百姓能免於鋒鏑之苦,也是他的價值。

這個章節的最後一段寫到,我(馮道)沒有華麗的政績,經歷了五個朝代,立於暴君驕將之間,日與虎兇為伍,侍候了十個皇帝,歷任各朝宰相太師太傅,位極人臣。自覺「我是那些殘暴君主的煞車皮」,能做的不多,盡量巧妙地降低生靈塗炭的次數與深度,我的一生成就,如此而已。

我的觀點:水滿無聲,半瓶水響叮噹

其實我以前比較崇拜那些敢於當面勸諫帝王,或是經常寫一些憂國哀民詩歌的那群人,畢竟有著濃濃的英雄氣味,在故事性上也比較吸引人。但隨著年紀增長,我發現「骨氣」這東西並不是萬事萬靈。

你再怎麼有才、有志氣,也需要一個舞台來發揮,如果你今天因為得罪人而被貶官,那麼你的影響力便會大幅降低,我們用現實一點的眼光來看那些鬱鬱不得志的人,他們是因為沒事可做,才只能成天在那邊唉聲嘆氣,就算他的作品精彩又有何用?有百姓因此得到救贖嗎?世道有從此變得和平嗎?

我想大家都知道答案。因此,我反倒非常欣賞馮道,在亂世之間能夠穩坐高位,並且秉持道家的思想,力求問心無愧,在能力範圍之內盡己所能的替百姓謀求福利、減少死傷,這才是一個有能力的人要做的事,而不是為了爭那一口氣而白白送命或浪費才華。

謀求好名聲這件事,只要你敢,其實不難;但想真正做點對天下有益的事,你有馮道那種即使被後人誤解,也願意挺身而出的膽量嗎?我想,對於把名聲看得並生命還重要的文人來說,這點是無比困難的,這也是我欣賞馮道的原因。

簡單來說,我個人對這些古人的看法可以濃縮成「水滿無聲,半瓶水響叮噹」,比起那些只會自怨自艾的所謂忠臣,我更欣賞馮道這樣在規則內努力生存,用力付出的傢伙。沒有貶意,只是覺得很多時候,叫得最兇的人往往沒啥貢獻(就像職場一樣 lol)

圖片來源:Pixabay

總結

我會給這本書 5 顆星的評價(滿分)。

很大一部份是因為它的撰寫方式非常新穎,作者一人分飾兩角,模擬古人的思維和價值觀來做一些議題的分享。礙於篇幅,我只摘錄了我最喜歡的兩個人物,但裡面還有像是「愛國詩人」陸游、一代才女李清照、「三蘇」之一的蘇轍等等。從不同角度去和作者想傳達的「餘命管理」做結合,實在是有趣!

不過由於書籍的主題受眾比較限縮,除非你和我一樣是個從 20 歲起就整天想退休的人,不然我僅會建議 50 歲以後的朋友、或是有退休想法的人來閱讀,畢竟裡面關於心境上的轉折、規劃與觀點分享,如果沒有同樣需求的朋友會較難理解。

不過總結來說,這真的是一本別出心裁的好書,讓我在吸收退休規劃、餘命管理思維的同時,還看了不少國學常識與古人的價值觀表現,我應該會多翻閱幾次,以確保我將其中精華全數吸收~

Takeaway

  1. 關於王維的「半官半隱」生活,或許會是想提早退休的我可以嘗試的一種折衷方法。在經濟狀況還算優渥的情況下,我更希望自己能夠過上理想的生活,若有幸能在未來十年後達成此目標,我會非常感動~

收到更多巫師札記的內容

總算在今年做出新嘗試啦!目前還是試營運版本的電子報!每個月我至少會寄出一篇關於我當月文章的摘要與重點整理,你可以針對有興趣的主題來閱讀!除此之外,我也會不定期的寫信分享近期的學習點和心得,也希望透過電子報來和大家有更緊密的互動!

只要訂閱巫師札記電子報,我就會免費寄出一份關於「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的電子書,幫助大家更有系統的吸收與學習書上的知識。日後也會持續分享有意義的內容,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