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的讀後心得。這是由一位在東部醫院服務的麻醉科醫師所寫的書籍,書中談了很多關於醫生面對病人時的心情變化,以及他為何決定放棄都市的便利與高薪,選擇到鄉下的醫院服務。全書由不同的故事組合而成,但每篇都有他想傳達的理念,在閱讀時能充分感受到情感的悸動。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分享兩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章節,並附上我的看法,最後再為這本書做個總結與評價。看完文章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 獨活:病人們的故事
- 最後的風景:小鎮醫師的孤獨與浪漫
- 我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獨活:病人們的故事
在這個段落中,作者提到,作為醫生,最常聽到的就是病人的故事,而你通常只會記得最沉重的那幾個。這些故事一旦從他們口中說出,就會像印痕一樣永遠留在醫生的腦海裡,有時候一位病人的故事又跟另外一個病人的故事有相似之處時,你又會因此聯想到另一個人,就這樣不斷地重複撥放…
之所以會挑選這個段落和大家分享,是因為其中一位病人的故事相當打動我的心,我會盡可能用簡單的敘述方式來和大家分享這個故事:
獨活的男子
這位病人曾經是一位怪手司機,可在一次的工安意外中,整隻右手被怪手扯斷,作者和他的同事們花了整整二十個小時才把他的右手接回去。但接回去後的手臂並沒有恢復以往的功能,因為傷到部分神經的緣故,右手掌整個萎縮,只剩下少部分功能,而且還會併發嚴重的神經痛。
這還不是最令人心碎的,因為回診的次數多,讓作者連他的家裡狀況都有所了解(病人會分享),他的媽媽有糖尿病,而且病情愈發嚴重,眼睛甚至產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慢慢的就看不到了;接著還引發腎衰竭,開始洗腎;再過不久,中風長期癱瘓,臥病在床。
所以這位病人為了照顧臥床的媽媽,他辭去了工作,每個月只能靠微薄的社會救助金過活。有時候手已經很痛了,但還是要忍著痛用另外一隻手幫媽媽翻身、換尿布、洗澡。
有一天他的媽媽受不了了,就和他說,如果你真的撐不下去了,就去買罐農藥回來吧!放在樓梯口,他雖然眼睛看不到了,但一定找的到…
看到這裡,我的眼前已經浮現這個令人悲傷的對話場景,不管是這位病人還是他的母親,都因為太替對方著想而陷入自責、兩難的局面…
你以為故事結束了嗎?並沒有。在我們以為情況已經不會更糟了的時候,他的哥哥被診斷出肝癌末期,離開的時候還留下了一個正在唸高中的女兒…
作者回憶,這位病人在那一天回診的時候話非常少,低著頭喃喃自語:「他就把這一切都留給我了,就這樣走了。」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就好像在指責自己的哥哥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
作者在最後寫道:
『知道這些故事是令人痛苦的,有時候我不明白,為什麼病人要讓我覺得痛苦,為什麼要告訴我這些呢?』
我的觀點:這世界上的悲劇遠比你我想像中的要多
有時候哪怕我們不是當事人,也會因為這些故事而在情緒上受到影響。作者身為醫生,經常會知道這些病人背後的故事,而會留下記憶的,多半是令人心碎的經歷。在這本書中,我確實看到了很多。
在看這些故事的時候(尤其是這則),我經常會試著把自己帶入病人的角色,去思考與感受對方的情緒。問問自己:「換作是我,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每一次我都會無比慶幸,自己活到現在還能好手好腳,沒有家人生重病、臥病在床需要我時刻照顧,如果易地而處,我肯定會像他一樣崩潰。
正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更別提他自己還身受重傷,經濟來源還非常不穩定,這根本讓人看不到對未來的希望,也難怪他的母親會讓他去買農藥,有了想輕生的念頭…
這些故事讓我更深刻的認知到,自己到底是有多幸運,才能出生在衣食無虞、身體健康的家庭當中。即使是現在的台灣,每天依然有許多悲劇上演,別再抱持著大家應該都過的和我一樣好的想法了,要心懷感激,並且發揮同理心與影響力,在能幫上忙的地方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讓這個社會能變得更好。
這也是我有想在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後,全心投入到社會企業或非營利組織的動機,希望能把我身上的幸運,分一點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身上,而不是只關心自己…
最後的風景:小鎮醫師的孤獨與浪漫
除了對病人的故事特別有感觸以外,這本書也讓我對那些在相對偏鄉的醫院服務的醫生們產生極高的敬意。
如同我開頭所寫,作者因為不適應大城市醫院的管理方式、風格,而自請調職到東部的醫院工作,而他所處的醫院,則是在鄰近池上鄉的一個小鎮,這個篇章講的是,在因為某些原因使得作者要離開的時候,對這個地方的眷戀之情與回憶,非常真摯且打動人心。
鄉下的生活有諸多不便
作者曾經和同事開玩笑地說,想要成為小鎮的醫師,大概要父母雙亡或妻離子散才做得到。
由於在這間醫院在東部的鄉下,離家有一定的距離,而作者的父母親雖然年邁,但卻也過慣了自己的生活,自然不願意跑到這裡來和作者一起住;作者也過慣了這邊的生活,不願意回到西部工作。
但是,當看到急診室中那些病危的獨居老人,作者也會擔心會不會有一天,這些事情也發生在自己身上,心情也沉重起來。
此外,鄉下的生活特別不適合女人生存(這是書中提到的,並非我個人觀點),作者提到,有些醫師其實願意下鄉,但最終沒有成行的原因,就是因為另一半過不慣鄉下的生活。
這裡沒有百貨公司可以逛街,沒有咖啡廳可以喝下午茶,也沒有朋友閨密一起聊天,想去看電影還得開一個多小時的車…試問有哪些女孩子受的了?
小孩的教育也是一個問題,這裡沒有雙語幼稚園,沒有才藝班,也沒有好的學校,父母自然會擔心小孩會不會因此失去競爭力,因此選擇離開,或是把孩子送到大城市求學,和家人分隔兩地。
對醫生來說最不容易的,是關於進修的問題。有時候想到北部上課,但發現沒有人可以代你的班,你一旦請假,整個開刀房就必須停止運轉,造成鎮民不便。想到國外參加研習,從小鎮坐車到機場,往往就會花掉你一整天的時間,光想到就令人腿軟…
所以,作者寫道,在這個小鎮當醫師,被淘汰其實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在醫學知識的更新上,常常追不上以前的同儕,甚至學弟妹在未來的某天也會超過你。
選擇下鄉,你一定得拋棄一些事物。拋棄生活的便利性、拋棄享樂、拋棄自己的前途、拋棄世俗的價值…但是,如果你剛好家破人亡,你就符合資格,可以心無旁鶩的在小鎮當一名醫師(在讀這段的時候我心有點揪了起來)
在這個鎮上當醫師是孤獨的。
在這個鎮上當醫生是浪漫的。
既然有這麼多不方便,為何作者仍然堅持在這裡待下去呢?
小鎮的美麗風景與人情味
雖然很老套,但作者在這段所分享的小鎮風情,也讓我相當感動。作者下班之後,會沿著這個鎮的環鎮公路慢跑,或是騎腳踏車、看看風景。有時候路上會碰到一些阿公阿嬤,看著他們在夕陽下散步的模樣,內心也跟著幸福了起來。
而且作者經常在鎮上活動的時候,被居民給認出來。他最常去吃的一家麵店,老闆自從認出他是鎮上的醫師之後,煮給他的麵就越來越大碗,青菜越來越多。有一次吃完了要去結帳,老闆告訴他,剛剛坐隔壁桌的人已經幫他結了,那個人是他病患的家屬。
有時候他走過鎮上天后宮的廟門前,有一個賣烤地瓜的阿姨看到作者後大聲招呼他,然後用紙袋裝了滿滿的地瓜給他。他們全家都是作者的病人,他的小孫女有一次摔傷,下吧有一個好幾公分的撕裂傷,是作者幫他縫的;他的女兒膝蓋痛,也是作者幫他治療好的;他的丈夫也是勞動階級,下背痛也是做這替他治的。而這位阿姨遞給他那滿滿暖暖的地瓜,遠遠超過他賣的價值。
還有很多很多溫暖又具有人情味的故事,都讓作者非常的感動。這些鎮民也知道,在這個地方,醫療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他們都會自己找方法來感謝這些醫護人員。雖然作者因為某些原因需要離開了,但他對這個小鎮,仍然有著濃厚的眷戀之情。
最後一句作者寫道:關於離開一個小鎮,這件事也是既孤獨又浪漫。我想,這也是許多在偏鄉服務的醫師們的心情吧!
我的觀點:願意下鄉的醫護人員十分偉大
看完這個段落,讓我對於那些願意下鄉服務的醫護人員們產生崇高的敬意。的確,鄉下地區的不方便,是我們這些從小生活在都市的人難以理解的,更別提有很大一部份人是因為當醫生能有好的薪水、頭銜和生活品質才選擇這一行,讓他們放棄一切,為了救人而遠赴鄉下,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作者在文章中寫的一句話讓我至今仍印象深刻:只有那些父母雙亡或妻離子散的人才能來這裡當醫師吧。
這一句話道出了他們的不容易,也體現出了大城市以外的地方,醫療仍然非常困難且落後,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可能要請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來加以改善,不然,我不覺得下一世代的人有這麼大的毅力和決心,願意放下一切來到這種地方服務..
最後,仍然要向作者以及那些在偏鄉服務的醫師們獻上最大的敬意,因為有你們,才讓當地居民得以在需要的時候接受治療,甚至搶救他們的生命,真的是非常的值得尊敬。
總結:在生與死的第一線,醫生們看盡悲歡離合
我會給這本書 5 顆星的評價(滿分)。
除了作者本身文筆非常好,寫了很多令人動容的故事以外,我看到更多的,是當作者面對病人的情緒起伏,以及在醫院看過無數生死場合的心路歷程,這些事情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容易的。從這些悲歡離合中,會讓你進一步思考,人生的意義到底是甚麼?如果今天躺在病床上的是你,或是你的家人,你又會如何反應?
做為站在生死第一線的醫生們,每天都有可能面臨病人的生命從他們手中逝去的風險,同時還有可能看到一個家庭的破碎,失去至親的人們哀傷的神情。這對於醫生來說肯定是相當不好受的,更別提近年來醫療糾紛頻傳,這讓這些努力救人的醫生們該如何自處?
因此就我而言,我會希望大家都能對於這些救人的醫生們抱持最高的敬意,如果沒有這群人,我們在碰到意外的時候真的只能自生自滅。希望大家別把這些資源視為理所當然,要更有意識地去珍惜它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