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有溫度的溝通課》的讀後心得。這本書和一般的溝通教學書籍不太一樣,除了常見的溝通原則以外,書中提到了很多可以讓「聲音」變得更吸引人、讓人更願意聽你說話的技巧,讀過之後會發現多了解了許多過往沒接觸過的知識。
作者 羅鈞鴻老師,人送外號小虎老師,是一位在溝通學上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長者,曾和葉炳成老師、謝文憲老師等一線企業講師一同在台大簡報課的系列課程授課,堪稱現在最知名的幾位講師之一。我也多次在臉書、Hahow 等平台上看到小虎老師的資訊,趁著這次過年有空,趕緊來拜讀一下這本《有溫度的溝通課》!
我會在這篇文章中挑選兩個令我感觸頗深的觀念,並在過程中附上我的個人經驗與觀點,最後再對整本書做個簡單的小總結與評價。看完文章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 與內在對話:發出聲音前,你的內在就很熱鬧了
- 養成溝通好習慣:抓住人心的實用技巧
-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與內在對話:發出聲音前,你的內在就很熱鬧了
首先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關於我們說話前,心裡會有的一些想法,小虎老師稱為內在的變化。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經驗,像是要婉拒朋友的邀請時,心裡會擔心這樣是否會被對方討厭;和暗戀對象聊天時,會不自禁的感到緊張、手心冒汗,因此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沒錯,在我們把話說出來之前,內心會有很多念頭互相衝突,彷彿有多個聲音在爭吵,直到某個念頭勝出,我們才終於把言語表達出來。看吧,在發出聲音之前,我們的內在就很熱鬧了。
不過,小虎老師提到,如果我們無法釐清自己在說話時,內在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便很可能會產生溝通上的錯誤:我們說出的話,產生了我們不希望發生的結果。例如,氣頭上講出的氣話傷害到最好的朋友等等。
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出現,我們需要仔細的拆解說話的內在與外在層次,以便我們更好的掌握自己的情緒與說話方式。
說話的外在層次:內容、情緒
這兩個詞應該不難理解,「內容」就是你想傳達的訊息,而「情緒」則包含了說話的語氣、語速和音量等資訊。
簡單來說,情緒會反應出一個人的狀態,我們在和人對話的過程中,有時會發現對方有些「不對勁」,通常就是因為他的語言和語氣不一致,產生了內容和情緒出現衝突的結果。
舉個例子,當今天你和你的朋友發生了點不愉快的事情,他對你說「對不起,是我不好,都是我的錯!原諒我,好嗎?」如果是用真誠的語氣,那當然不會有問題,不過,大家如果有吵過架的經驗,一定會知道在氣頭上,我們會用較為「刻意」的語氣,試圖激怒對方,以釋放自己不滿的情緒。
這種明顯表示出不滿的語氣會讓人察覺到,對方根本不是真心道歉,而是在鬧脾氣,你的內容和想表達的情緒出現了落差。
說話的內在層次:目的、期待
接著我們來談談「裡面」的兩個面向:目的 和 期待。我們一樣延續剛剛提到的朋友吵架的例子。我們在發現對方有內容和情緒不一致情況出現時,可以去思考他背後的「目的」和「期待」是什麼?
當然啦,你應該會覺得奇怪,對方很顯然就是想透過陰陽怪氣的道歉來表達他的不滿,那他的「目的」不是已經達到了嗎?我們還要分析什麼?
小虎老師在解釋這個段落時用了「違心之論」作為舉例,想信大家對這個成語也不陌生,我們在人生中,或多或少也會有心口不一的時候。以個案中的朋友為例,在他假道歉真抱怨的行為底下,隱藏在表現行為背後,沒有被表達出來的,就是說話的第四個層次:期待。
就如同情侶之間吵架,當我們說出「我最討厭妳了」這句話,難道代表我們想結束這段關係嗎?或許如此,但多數情況下,我們真正希望的,是對方能「更在意自己的感受」、「更關心自己」,所以才用了這樣的言語去做表達。這,就是小虎老師想告訴我們的「期待」層次。
我的觀點:以後說話時多思考一層,理解對方的「期待」
其實這個段落提到的東西和許多溝通書講得十分類似,那就是多去思考與釐清對方背後真正想得到的結果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會用「就事論事」來做為藉口,只專注在彼此對話之間的「內容」上,而忽略了背後的好幾個層次(特別是小虎老師還將其分成四種)
以我個人為例,也許是個性的關係,我在溝通上很多時候想速戰速決,特別是在與人共事的時候,我會比較關心事情的成果、你碰到那些問題、你想如何解決等等。確實,我也因為高效率、直接的做事方式得到不少人的讚賞,但總會碰到和伙伴間不合、吵架的情形出現。
看完許多的溝通書籍,包含小虎老師的這本書後,我發現,很可能是我過於專注在對話的「內容」上,對於另外的三個層次,我都選擇忽視掉,只在意我是否能做出成果。這樣做或許能讓我的效率大幅提升,但是在人際關係上,很顯然我是失敗的。
仔細想想,很多時候其實我都有發覺對方的不對勁,但是卻總是沒能發揮同理心,進一步地追問對方,以找出他真正的「期待」,這是過去的我所缺乏的。因此,在閱讀了眾多溝通類的書籍之後,我給自己訂下了四個字的大原則:少說多聽。
過往的我,總是在自以為聽到問題的關鍵點後便會打斷對方,告訴他我認為最好的解決方式,殊不知人家可能壓根沒打算問我的意見,純粹是想找個聽眾,這樣做反而會引發對方的不滿。
而多聽對方講話,並適時提出開放式的問題鼓勵他多說一些,很多時候我們可以聽到更多資訊,逐漸從他的表情、語氣和這些資訊中,推斷出他的「期待」是什麼,進而給予他最有用的幫助。
我也很鼓勵大家,可以在日後與他人對話時多思考一層,多聽聽看對方訴說的內容和表現出來的語氣,試著去理解他內心真正「期待」的結果是什麼,再投其所好,給予其最合胃口的回答,相信這樣做會讓我們在溝通、人際關係的處理上獲得更大的提升!
養成溝通好習慣:抓住人心的實用技巧
在這個段落中,我會摘錄幾個我認為很實用的溝通小技巧。其中包含高低音的運用、說話的語調以及抓住聽眾注意力的一些秘訣,算是一個筆記型分享,不過,我也同樣會分享一些我自己在表達與溝通上和這些原則相關的小故事~
什麼是好聽的聲音?
前面有提到,小虎老師的專業是溝通學,但在他擔任講師以前,他曾經以「成為配音員」為目標,在學校練習了許久的發音與聲音傳達的技巧,這也讓他總是能用溫暖的聲音感動聽眾,聲音,也成了他的特色。在這個段落中,老師在分享如何打造好聲音之前,想簽簡單定義一下,什麼,才是好聽的聲音?
小虎老師提到,人類普遍認為的好音色,從歌唱的角度去觀察的話,大概是:高音要有穿透力又圓潤,中音要清晰立體,低音要厚實有彈性。
我們一般說話,用的是中音的範圍,所以對於高音和低音的感覺比較容易忽視(因為一般人不會高八度或第八度說話,很怪),很少特別去做修飾。所以,過去我們在學說話的時候,都是以「清晰」為目標,咬字發音要正確、清楚,只要做到這樣,就足以傳達訊息。
但是,忽略了高音和低音,可能會讓聲音少了點感覺。因此,如何掌握高低音的技巧,便是下一個段落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
如果高音太銳利
小虎老師提到,如果一個人說話沒有高音,充其量只是少了一點向外連結的穿透力,聽起來比較內斂、低調;但是如果說話時有高音,但卻沒有進行修飾的話,可能就會讓人產生「尖銳」的感覺。
那麼,我們該如何修飾高音,讓聲音圓潤不銳利呢?
在這裡小虎老師提供了一個練習的咒語:「ㄣ~~~~」(Nnnn~)將聲音拉長,並且讓音階像波浪一樣,從低到高,再從高到低,柔順的起伏。
註記:練習時請注意周遭沒有其他人,避免遭人白眼 XD
在發出這個聲音時,我們會感覺到舌頭中間靠近舌根的地方,會有一些輕微的運動。不過我們的口咽腔內的運動可不只這些,除了舌頭的肌肉之外,這個聲音也會牽動你喉嚨聲帶周邊的其他肌肉,讓你在構成高音時可以更加圓潤。
小虎老師建議,如果我們在說話時,可以把這個「ㄣ~」的感覺帶入高音,就能讓銳利感消失,聽起來更加柔和!稍微回想一下那些讓人感到專業又好聽的聲音,很多都是帶著這種圓潤的質感喔!
低音不需要用壓的
講完了高音,接下來我們來看低音的部分。書中提到,很多在職場上工作的人都會認為,如果想要看起來更加沉穩、更有上位者的風範,聲音一定要低沉,給人一種可靠的感覺(但這點我倒是沒特別有感)所以很多人都會刻意壓著嗓音,試圖讓自己的聲音更加低沉。
不過,以小虎老師的個人經驗,他認為展現權威的重點並不在於「低沉」,而是「渾厚」。如果一個人在說話時心虛,聲音自然會變得單薄,別人都察覺得到;相反的,當一個人對自己說的話堅信不疑時,即使和別人意見不同,只要他抬頭挺胸,問心無愧,聲音就會厚實,而且能展現出領導者的人格魅力。
除了心態上的改變,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讓低音聽起來更舒服?
小虎老師一樣分享了一個低音練習的咒語:「ㄚ~ㄤ」(A~ang)由於中文的注音符號裡,ㄤ或ㄥ都是後鼻的韻母(這部分可能和聲音專業有關)如果是拼音的話,是 ng。
在發出這些聲音的時候,你的舌頭會有明顯的後移,ㄚ~ㄤ或ㄚ~ㄥ,這兩種尾韻都會讓舌頭有後退的動作,這會讓低音的構成有更好的空間,低音厚實,聽起來也會很有「價值感」。
我的觀點:表達力遠不止上台技巧,聲音也是重要的關鍵因素
在我過往的經驗當中,我往往會因為穩健的台風和出色的表達技巧而在簡報、發表等場合上受到許多人的稱讚,但當時的我比較在意的會是整體表現的流暢度、內容是否符合觀眾喜好以及肢體語言等大家比較熟悉的部分,對於「聲音」這一塊,這還是我第一次注意到。
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除了能夠透過練習高低音來讓我的表現更加吸引人之外,平時在溝通上也可以利用相同的技巧來表達我的真誠。
說實話,我其實一直被人說很「客套」、「官腔」,而我卻遲遲找不出原因,我在想,也許是我的語氣過於平淡,讓人看不出我的情緒,才使得我經常被誤會。如果我能善用聲音的高低起伏,去傳達我對談話內容的重視,或許,給人的感覺便會很不一樣。
至於事情會不會如我想的順利呢?不曉得,但我認為這相當值得一試!
總結:有機會的話,去上一堂聲音練習的課程吧
我會給這本書 4 顆星的評價(滿分 5 顆)。
確實,這本書從聲音的角度切入,給了我一個新的方向去提升自己,這點令我感到十分驚喜。但由於書中的其他章節,包含如何和不同類型的人溝通、表達的技巧和上台經驗等等,我其實都已經有相當紮實的訓練和學習基礎,因此對我來說這本書的幫助沒有想像中大。
不過,對於想學習表達力和溝通的初學者來說,我認為小虎老師的這本書寫的相當平易近人,很值得買回去閱讀,如果覺得還不夠,老師也有開設線上課程,可以讓有興趣進一步學習的人深入學習,這也是我現在考慮的方向之一。
聲音控制,這個對我來說還相當陌生的領域,比起自行摸索,我更傾向於找專業的老師指導。目前市面上除了小虎老師,還有一位周震宇老師也是聲音教學的權威,我應該會在 2 月份時找一門相關課程來做進修,以滿足我對該領域的好奇心(不過要先等我把手上的課上完~)
總結來說,這本書內容很不錯,但又不會過於艱澀,適合在閒暇時刻時閱讀,除了打發時間,還能從中了解到一些你過往不曾注意到的細節。我大概花了 1.5~2 小時讀完,包含一些思考與作筆記的時間,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一下喔~
Takeaway
- 最大的收穫便是發現了高低音的運用,這會是我日後持續練習與改變的方向。除了讓我的簡報、發表能力更進一步之外,我也希望藉此改變我給人的感覺與印象,成為一個真誠溝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