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選擇的弔詭》的讀後心得。現代人的選擇越來越多,連在Netflix上選部影片都需要花上半小時,更何況是工作、伴侶和購買高價物品等情境呢?
過量的選項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幸福感,看似有更高自主性的選擇清單不但沒有幫助我們做出更符合自身需求的決定,反而加深了「機會成本」,這就是這本書想傳達的核心觀念。
選項越多越好? 不,過量的選擇會讓你更容易後悔;該如何跳脫選擇牢籠? 給自己加上一點限制會讓你更能做出正確決定…
我會在這篇文章中和大家分享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個篇章,並附上我的個人看法,最後再於文章結尾處替這本書做個簡單的評價與總結。看完文章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 選擇越多越快樂? 心理上的機會成本
- 該如何擺脫選擇牢籠?
-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選擇越多越快樂?
答案顯而易見:並不是。
我想大家或多或少也有發現這個現象,選擇過多反而會讓我們失去焦點,感覺怎麼選都會錯過最好的那個。
看著串流影音上數不清的好看影集,總想再多看幾頁再做決定;逛街時看到心儀的上衣,卻還想去其他家看看是否有更便宜好看的款式;找工作時總想再多面試幾間公司,看看是否有更好的機會…
諸如此類的情境每天都在上演,你真的有因為獲得了更多選項而感到快樂嗎?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心理上的機會成本
最主要的原因是:任何選項的成本都包含「放棄其他選項所提供的機會」。
也就是說當今天有 10 個選擇擺在你眼前,你選完其中一個之後,心理上所需承擔的機會成本就是剩下那 9 個選項中所有的好處 or 吸引你的地方。
加上在我們做出判斷前,會從網路、親朋好友或其他管道獲取資訊,條件和資訊越多,你就越容易產生糾結和矛盾,例如:
你看到網路上很多人分享 Volvo 的車很堅固耐撞,但你的一個好朋友和你說,他的家人前鎮子剛買的 Volvo 汽車一天到晚出問題,要進廠維修。
這時,你是否真能毫不猶豫地選擇 Volvo 嗎?(假設堅固耐撞對你來說是很重要的條件)
更不用說,市面上還有 BMW、Tesla、賓士等其他選擇,不管你選了哪個,心裡都會有個聲音浮出來:要是我當時選了XXX,會不會更好?
我的觀點:越多的選擇、越多的資訊反而會讓人難以抉擇
雖然說在做決定前,有越多選擇和資訊越能幫助我們判斷,但當今天這些訊息超過一定數量之後,反而會成為阻礙我們做出判斷的絆腳石。
我感觸最深的是在我找工作的時候,看著 104 上琳琅滿目的職缺,以及我這一身好像去哪都可以的半吊子能力,一時之間真的難以做出抉擇,整天陷入選擇障礙的苦惱…
而最後幫助我跳脫這個困境的方式,正好書中特別花了一個段落做詳細的說明,就讓我們看看作者是如何建議讀者們擺脫「選擇牢籠」的!
該如何擺脫選擇牢籠?
我真心覺得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就是這個段落,書中一共提供了 11 個可以幫助你擺脫選擇牢籠的招式,我把這些招式統稱為「培養正確的心態」。
至於該如何做到?一共有以下這幾大原則:
培養正確的心態:建立選擇限制
所謂正確的心態,指的是我們在選擇或做出決定前,要先設定好「選擇限制」。簡單來說,就是給自己設下一些限制,幫助你篩選出幾個真正符合你需求的選項。
你可以透過以下這 5 點來幫助你建立專屬於你的「選擇限制」
- 只留下最令你心動的 5 個選項
- 決定何時該做選擇
- 別讓自己有反悔的餘地
- 為適應效應做好心理準備
- 減少社會比較
要求自己從越少的選項中做出選擇,並且訂出一個你一定得做出決定的時間點,時間一到就逼自己依照現有的資訊和感受做出選擇。
同時,做好不後悔的心理準備,因為你已經在當下做出了最符合你需求的選擇。同時,要讓自己養成良好心態,專注在自己真正需要的項目,而不是跟著社會的主流意識隨波逐流…
我的觀點:有一點限制會讓你更容易做出選擇
沒錯,我的作法正是給自己設下限制。當今天沒有任何框架和條件,你會在這眼花撩亂的選項中迷失自己,但當你知道自己的需求,設下一些限制後,你會發現眼前清晰許多。
以我個人經驗為例,我在找工作時,只給自己設下以下條件,幫助我在 2 個月內鎖定要面試的企業,並找到理想的工作:
- 條件:科技業、大公司、Sales/PM/採購類職缺、薪水要超過 XXX、地點在台北 or 新竹
- 決策時間:最晚 3 個月內要做出決定
- 心態:告訴自己只要滿足以上條件,就算之後看到更好的機會也不要覺得惋惜
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列出幾項對你而言最重要的需求,之後只要是滿足需求的都會是好選擇。即使因為你選了其中一個而放棄其他機會,也不會覺得可惜。
我正是利用了「設下限制」的概念,讓我快速跳脫選擇牢籠,僅花了短短一周就鎖定了目標公司與職缺,也很幸運的在退伍後不到兩個月,就順利找到現在的工作。
而且因為這個選擇是經過層層條件篩選而來,即使現在我偶爾還是會因為工作壓力大而想要放棄。
但回頭審視當初做這決定的條件,靜下心思考後,會明白即使辛苦,但它確實有滿足我的需求,那就別抱怨,繼續努力吧!
總結:訂好規則,選錯也不會怎麼樣
我會給這本書 5 顆星的評價(滿分)
因為我自己也很喜歡讀一些心理學的書籍,這本書很多元素都取自於知名心理學家康納曼的理論,而恰好我也是他的忠實粉絲,像是《快思慢想》、《第三種選擇》都是我一再翻閱的經典。
《選擇的弔詭》正是擷取了這些經典中,和選擇有關的心理學知識,結合讀者們十分有感的生活案例,告訴大家原來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的方法來讓自己不再盲從,而是依照自己的需求做出選擇。
正如同我第二段和大家分享的那樣,我認為這本書的核心觀念,就是告訴我們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需求,訂好規則,即使最後選錯了也不會怎樣。
因為,這是你基於簡單但清晰的邏輯,依照當下的資訊所做出的選擇,重來一次你還是會這樣選,自然不會感到後悔,內心也會更加安定、幸福…
希望大家能從這篇文章中學到這個重要觀念,在日後的各種選擇上,都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那個答案。
以上就是這次要和大家分享的讀書心得啦!有任何問題都歡迎用 Email 或社群聯繫我,我一定會盡快回覆!
也歡迎大家訂閱我的電子報!目前的規劃是每個月寄出一封當月文章總覽,並和大家分享我這個月的工作與學習心得!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P.S 我現在有和博客來簽署聯盟行銷合約,如果你看完文章後覺得心動,想購買此書的話,不妨透過這個連結前往博客來官網購買。不用擔心,你不需要額外付錢,而是原本的買書錢中,博客來會分潤部分金額給我,就當作支持我的創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