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失眠該怎麼辦?提升睡眠品質的 5 大方法

想必大家都曾有過因為前一天晚上沒睡好,導致隔天上班或上課時格外痛苦的經驗。而對那些經常出現失眠問題的人來說,好好睡上一覺更是一種奢望…

而經常失眠除了會讓你隔天精神狀況不好以外,長期下來更是會對你的身體帶來難以挽回的傷害。隨著年齡增長,你會發現自己白天經常會莫名覺得疲憊,而晚上越總是睡不好,就這樣陷入惡性循環…

那麼我們該如何擺脫失眠的困擾?我是不是要靠藥物來治療這個毛病?別擔心,我將在這篇文章中和大家分享 5 個提升睡眠品質的方法,讓你從今天起開始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方法一、每天在固定時間睡覺/起床

人之所以會失眠,和生理時鐘失調有著極大的關係。

在這個夜生活豐富的時代,晚上和朋友喝酒聚餐到深夜,或是追劇到凌晨都是常有的事。然後假日因為覺得平日太辛苦,一定要睡好睡滿,一口氣睡了 12 小時才肯起床。

你的生理時鐘會因此失準,不知道該在甚麼時候是放出要睡覺的訊號。後果就是會讓你在該睡的時候睡不著,但不該睡的時候很困(例如白天工作時),不管睡得多或少,都覺得身心俱疲。

夢回學生時期

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自己國高中時的感覺?每天一早就要起床,然後到學校經歷 8~9 小時的課程,晚上甚至還要去補習班。

照理說我們應該會因為這樣高強度且密集的行程而感到疲倦,但令人驚訝的是,這多半是我們腦袋最清醒、身體最好的時候。

這是為甚麼呢?

很簡單,因為我們的生活作息非常「規律」。每天早上 7.起床上學,晚上補完習回家洗個澡,多半也是 12. 前後上床睡覺。

當你養成這樣的睡眠規律,你的生理時鐘就會記住該在什麼時候進入休眠模式,讓你有更多時間可以恢復精力。

開始行動吧!從養成規律作息開始!

如果你真有心想改變你的失眠問題的話,從現在開始要求自己每天固定時間上床吧!不用一開始就養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但一定要盡可能每天保持一致(例如:12. 上床,8. 起床)

讓你的大腦與身體慢慢記住什麼時間該休息,什麼時間又該清醒,只要能堅持一個月以上,你會發現你的睡眠品質有了巨幅的提升!

我個人現在是習慣 10.30 前睡,然後 7. 左右起床,即便是假日也不會睡得太晚,盡可能維持我的作息,讓身體牢牢記住這個感覺,自然能每天睡的很好,隔天又充滿精神的去上班。

方法二、睡前 30 分鐘遠離 3C 產品

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褪黑激素」的大名,沒錯,他可以說是和睡眠最密切相關的重要激素,反應了光線對於人體的影響。

當夜晚來臨,褪黑激素的分泌就會逐漸增強,在我們深度睡眠時迎來最高峰,可以說褪黑激素越多,你睡的會越好。

那麼這和睡前別用 3C 產品有關呢?原因是這些產品的人造光線,會抑制我們的大腦分泌褪黑激素,翻譯成白話文就是:玩 3C 產品會把睡意趕走,讓你睡不著。

先從 10 分鐘開始練習

當然,我也知道叫現代人睡前 30 分鐘就把手機放下實在是強人所難。對很多人來說,一天當中最快樂的時光就是睡前躺在床上滑手機的時候,一下就要他們改變習慣,根本不可能。

就連我這種對 3C 產品並非高度成癮的人都覺得有難度,更別提那些重度使用者。因此我會建議大家可以先從提前 10 分鐘把手機放下的練習開始,可以搭配聆聽輕鬆的音樂、放空做白日夢或冥想來度過這段時間。

等到時間差不多後,再慢慢躺到床上。這時你會發現你的心平靜許多,不再像之前那般有這麼多雜念,搭配褪黑激素的分泌,睡個好覺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方法三、每天曬 30 分鐘的太陽

許多研究指出,白天接收的光照越多,將大幅促進我們的心理健康與睡眠品質,達到改善夜晚睡眠的效果。除此之外,藉由曬太陽,我們還能讓身體的褪黑激素分泌更加規律,讓晚上該睡覺的時候身體更容易入眠。

每天試著讓自己曬 30 分鐘的太陽

老實說這點連我自己都很難做到。身為一個早出晚歸的科技業上班族,我經常早上 7. 多就進公司,晚上 7、8 點才離開,天早就黑了。

我唯一能曬到太陽的時間只有早上出門到公司的這段路,還有偶爾中午外出覓食的時間(基本上我都在公司內的員工餐廳解決),曬 30 分鐘的太陽對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不過在我看完這本書後,我盡量要求自己再早一點出門,去多曬點太陽。因為我是搭捷運通勤,從租屋處到捷運站,以及捷運站到公司,其實要走大約 10~15 分鐘。

因此我後來選擇放慢走路的速度,盡可能讓自己在陽光下待久一點,一方面也能悠閒的享受這段一個人走路的時光~~(強烈推薦大家可以走路上班XD)

方法四、規律運動: 333 原則

這個想必也是老生常談的內容了,運動絕對是幫助你更好入眠的好方法。而如果想長期保有良好的睡眠品質,規律運動是不可少的條件。

書中的建議是「每天至少運動 30 分鐘」,相信這也是個相當難完成的目標(特別是忙碌的上班族們),因此作者提供了另一個方法:運動的 333 原則。

什麼是 333 原則?

333 原則的全文是:每週運動 3 次,每次 30 分鐘以上,心跳要達到 130bpm。而推薦的運動有重訊、瑜珈、快走和跑步,這些都是相對好執行且效果不錯的項目。

特別提醒大家,睡前 2~3 小時最好就不要做運動了,這反而會讓你的交感神經活動提升,進一步造成腎上腺素的分泌,整個人愈發清醒。最好的運動時間是早上,還能透過曬太陽來達成更好的效果。

開始規律運動!

很幸運的,我現在公司內就有提供健身器材,因此我每天都是先去健身 40~50 分鐘,之後再上樓辦公。就算晚上不幸加班,我也早已達成當日的運動量,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努力。

如果你沒有這麼好的訓練環境,那我建議你可以試著嘗試走較長的路上下班,盡可能在有限的空間與時間內創造出最大的運動效益。

辦法是人想出來的,而且如果你夠有毅力,一早先去健身房鍛鍊再去上班也是種辦法,就看你的執行力有多強了!假日去運動也是個值得一試的方法,推薦給大家!

方法五、創造合適的就寢環境

很多人會習慣把書桌放在床的旁邊,時不時工作或讀書到一半就躺到床上,這樣做除了會降低你的工作效率外,也會讓你晚上更難入睡。

多項研究指出,打造易眠體質的一大原則,就是讓你的臥室和床只有睡覺的功能,不要在這裡做其他的事情,發揮它們最核心的價值:提供放鬆和恢復的環境,讓我們有良好的睡眠品質。

增強臥室/床與睡眠的關聯

具體來說,我們應該要盡可能把臥室當成專門睡覺的地方,在光線、床的舒適度以及該在臥室裡做的事情,以「如何幫助你更好入眠」為目標,去打造一個合適的就寢環境。

譬如說,我們可以在臥室放燈光較暗的小燈,讓房間有昏暗的感覺;又或者你可以限制自己別把手機帶進臥室,要玩就在外面玩完後再進來,總之就是讓你意識到,當我一進到這個環境,我就準備要睡覺了。

我會把這個方法解讀為:增強臥室/床與睡眠的關聯。

當我們的大腦和身體愈發習慣一到這個環境就要準備進入睡眠,自然會分泌更多的褪黑激素,同時也會逐漸放鬆,讓我們更快進到睡眠的狀態,達到助眠的效果!

總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助眠方式

之所以提供 5 個方法,是因為我知道每個人的狀況不同,不可能每一項都能做到。我自己其實最主要也是以 1、2、4 這三點作為日常最主要遵守的助眠方式,但因為效果不錯,我就沒有再繼續鑽研能更好入眠的方法。

不過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因此大家也不要因為一些小挫折就放棄嘗試,可以試著混和、交叉使用我在文章中提供的這些助眠方法,一步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一套睡眠系統!

有任何問題或想法也都可以透過我的社群或信件來找我討論,我很樂意為大家解惑與交流!我現在也有提供電子報訂閱的服務,可以每月收到我的文章更新提醒與實用的知識分享,推薦給大家~

收到更多巫師札記的內容

總算在今年做出新嘗試啦!目前還是試營運版本的電子報!每個月我至少會寄出一篇關於我當月文章的摘要與重點整理,你可以針對有興趣的主題來閱讀!除此之外,我也會不定期的寫信分享近期的學習點和心得,也希望透過電子報來和大家有更緊密的互動!

只要訂閱巫師札記電子報,我就會免費寄出一份關於「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的電子書,幫助大家更有系統的吸收與學習書上的知識。日後也會持續分享有意義的內容,請大家多多支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