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思考101》的讀後心得。這本書是由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所寫,主要針對認知心理學進行闡述,其中包含該領域的經典:人類的思考偏誤。
關於偏誤,我之前有寫過《偏誤》這本經典的讀後心得,另一本《快思慢想》也是經典之一,而思考101比較像是這兩本的簡易版,可以讓我們更容易吸收這些精采但不易理解的內容。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挑選兩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學習點,並附上我個人對此的解讀,最後再於文章結尾處替這本書做個簡單的評價與總結。看完文章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 確認偏誤:先射箭再畫靶
- 損失規避:害怕失去大過於獲得
-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確認偏誤:先射箭再畫靶
首先要分享的,是一種名為「確認偏誤」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內心對某件事已經有了初步的判斷時,那麼後續我們所查詢的資料、思考的方向和提出的問題都會下意識的只留下支持此論點的內容,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因素。
這裡我們來看書中的一個案例:
你有厭食症嗎?錯誤的提問
這是發生在作者其中一名學生身上的真實案例,以下簡稱這名學生為 A 小姐。A 小姐從高中開始就有一些奇怪的健康問題,只要吃東西就會反胃,特別是早上的時候,有時甚至會因此暈了過去。
先前 A 小姐都透過一些抗噁心的藥物來進行壓制,而最近因為要去尼泊爾和約旦一學期,於是 A 小姐找了新的醫生,希望他能重開相關的處方籤。結果那位醫生在聽完他描述的症狀後,問了一個問題:「你喜歡吐嗎?」
A 小姐一聽就明白,對方這是懷疑他得了厭食症,而接下來的問題也都是往這方面靠近:
- A 小姐:不喜歡,我不喜歡吐
- 醫生(心想:他當然會否認他的問題):你喜歡吃東西嗎?
- A 小姐(世界上才沒有一個像他一樣有慢性消化疾病的人會喜歡吃東西):不喜歡
- 醫生(心想:那就對了,我們有進展了):你想自殺嗎?
- A 小姐:不想!
對話進行到這邊,A 小姐已經氣到直接走出診療室,可醫生卻將這個行為詮釋成情緒激動地否認,因而對自己的判斷更加肯定。於是他跟著他來到外面的候診室,當著其他病人的面前對她大吼:「回診間!你的問題很嚴重!」A 小姐直接衝出去,在他的車子內氣沖沖地把這件事告訴了作者。
最後 A 小姐還是出國進行研究計畫,雖然最後因為疫情中途取消,但在他不在國內的兩個月內,他的症狀消失了,沒有人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他嘔吐和體重減輕,但 A 小姐現在認為,應該是他對美國某種東西過敏,而遠離過敏源的那段時間,他的身體自然就恢復了。
無論答案是什麼,我們都可以肯定一件事,那就是當初那位醫生的診斷是錯的,而我們也看得出來,他為什麼對自己的答案那麼有自信。他骨瘦如柴;還表現出他不喜歡吃東西;還表現出堅決否認的態度。
那位醫生之所以偏離正軌的原因,正是「確認偏誤」,他只問他能證明自己的懷疑無誤的問題,而且是以先射箭再畫靶的方式去問,不管他怎麼回答都一樣。
我的觀點:先入為主的觀念將使人判斷錯誤
這個效應讓我想起了<鄰人盜斧>的故事,當我們對一個人有既定的偏見存在時,看他的眼光自然會戴上一層濾鏡,不管他做什麼,都會覺得他必定會符合他的人設,進而做出不是那麼客觀的判斷。
這種先入為主的概念在生活中可以說十分常見,和家人、朋友甚至伴侶間的溝通,特別是在親密關係或自己較為熟悉的領域,我們會很輕易地下判斷,並且堅持自己的立場,壓根不去考慮是否還有其他影響結果的條件,自顧自的捍衛自己的主張,現在想想也是相當好笑。
我也曾經在帶領社團組織的時候犯下類似的錯誤,認為大家的想法一定都和我一樣,他們平時表現出來的樣子不就是這樣嗎?殊不知這一切都只是我的錯覺,人家根本不是這個意思,這也讓我當時吃了很大的虧,現在想起來才發現,原來這就是「確認偏誤」帶給我的影響。
因此希望大家在了解這個效應的力量之後,能多加注意自己平時的判斷是否有進入誤區,只要我們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就能大幅減少這種武斷的思考和判斷,讓我們能更加理性的看待問題。
損失規避:害怕失去大過獲得的喜悅
接著要說的是一個我很喜歡的心理學概念:損失規避,為此我先前還特別寫過一篇關於這個現象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看完這段後,到這個連結去瀏覽一下,個人覺得寫得還算不錯XD,推薦給大家。
回到正題,什麼是損失規避?
簡單來說就是面對相同價值的東西,我們失去它的不適感會大於獲得它的喜悅,這也是行為經濟學中再經典不過的概念,以下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擲銅板遊戲:你會參加嗎?
可能有不少人已經看過相似的案例了,這裡我還是簡單分享一下。今天有一個擲銅板的遊戲,當銅板為正面時,身為參加者的你可以獲得 1000 塊;但如果銅板是反面,你則需要支付 1000 塊。試想,你會想玩這個遊戲嗎?
我想多數人的回答是:不會。畢竟誰想無緣無故就損失 1000 元呢?可是當我們從客觀、理性的角度去看,明明同樣都是 1000 元,為何我們卻不願意賭賭看這 50% 的機率(正面和反面),而是會把注意力都放在有可能損失 1000 元上呢?這就是損失規避的核心概念。
有研究指出,要到贏/輸比來到 2.5 比 1 的時候(也就是贏了拿 2500,輸了賠 1000),多數人才願意參與遊戲,這也很清楚說明了負面衝擊的嚴重性遠大於正面影響。
我的觀點:損失規避將反應在投資理財與生涯規劃上
我一直自認自己是個相對保守的人,對於多數的選擇,我都會傾向於那些風險較小,失敗了損失我也能接受的那些選項。當初還以為自己是多麼的與眾不同,還為自己的謹慎感到沾沾自喜。
但在我了解到其實多數人都和我一樣有「損失規避」的反應後,我才明白原來並不是只有我會這樣,大部分人都傾向於規避風險,走在相對安全的道路上。
這有好也有壞。畢竟往往能帶來巨大回報的,是那些風險較高的選項,不只是投資,就連職涯也是一樣。當我們在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時,保守固然是美德,但也要記得評估自己對未來的期許,有時候適時的賭一下,才能創造出更多不一樣的可能性。
這一點我也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特別是在即將進入職場的關鍵期,對於未來的規劃、工作的選擇和一些生涯上的考量,損失規避有時反而會成為一道枷鎖,限制了我們的潛能,共勉之。
總結:引人深省的好書
我會給這本書 5 顆星的評價(滿分)。
這是一本相當值得一讀的好書,裡面提到的種種偏誤,還有心理學的經典案例,都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去思考自己過往的行為模式是否有類似反應。如果有,我們該如何克服?有哪些具體的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客觀地去看待事情?
不過要提醒大家一點,雖然作者已經盡量簡化這些概念(畢竟如果你去讀康納曼的書,大概會讀到瘋掉),但它仍然需要大量的邏輯思考與辯證去理解,你需要很有耐心的去咀嚼這些文字,才能夠真正將其內化到腦海之中。
哪怕我已經讀過很多認知心理學的書籍,也自認理解力相當不錯,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仍然略感吃力,直到看完我也不敢說我完全理解了書中的內容,你就知道它有多精彩。推薦給對心理學、邏輯思考和人類行為學有興趣的朋友來看!保證值回票價!
P.S 我現在有和博客來簽署聯盟行銷合約,如果你看完文章後覺得心動,想購買此書的話,不妨透過這個連結前往博客來官網購買。不用擔心,你不需要額外付錢,而是原本的買書錢中,博客來會分潤部分金額給我,就當作支持我的創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