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西效應】內在動機才是成功關鍵

我們常看到有些家長在管教小孩的時候,會以「如果考 100 分就給你xxx」、「去掃地就給你 10 塊錢」的方式來「激勵」孩子達成目標。但是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孩子們反倒會養成做任何事都要先優先考慮回報的思考模式,並且專注力都會轉移到獎勵身上,而忽略了事情本身能帶給他們的好處。

這種因外在獎勵過度搶鏡而使得我們對事情本身的興趣降低的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德西效應」。到底這個效應的重點是什麼?以及我們該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讓我在這篇文章和大家一一道來!

什麼是德西效應?

德西效應(Westerners effect)指的是在適度的獎勵下,這可以幫助我們「鞏固」內在動機,但過多的獎勵將有可能降低我們對事情的興趣,降低內在動機。因此該如何拿捏外在獎勵的尺度,成為許多家長和老師的重要課題。

德西效應的由來

德西效應是由心理學家德西在 1971 年所做的一個實驗所發展出來的理論,當時他邀請了一群大學生來參與實驗,實驗一共分成三個階段,內容的話則是請受試者回答有趣的智力問題。

在第一階段,所有受試者不論回答正確與否都不會獲得獎勵;第二階段則將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在完成一到題目後就能獲得 1 美元的獎勵,另一組則什麼沒有;第三階段,所有受試者會獲得一段休息時間,他們可以選擇要繼續解題還是休息(自由活動)。

結果德西和他的實驗團隊發現,在第二階段獲得 1 美元獎勵的這一組人,到了第三階段幾乎沒人繼續解題;反之,第二階段沒有獲得獎勵的組卻出現不少人繼續解題,而且對題目的興趣和投入程度都在增強。

這也讓這群心理學家認為,實驗結果表示,當人們在進行一項可以帶來愉悅感的活動(他們稱為內在報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質獎勵(外部報酬),反而容易減少當事人對事情的熱情,德西效應因此產生。

啟示:不要被外在獎勵給迷失了自我

這個效應最常被應用在我們的職涯與工作上,當我們把專注力都放在獲得高薪、好的福利或待遇時,反而會對工作產生倦怠感。

我們應該要找出工作中讓我們感到愉快的點,可能是幫助他人的成就感,也可能是得以適當發揮自己特長的工作內容,總之,德西效應告訴我們,不要被外在獎勵給迷失了方向,找出內在價值才是人生過得幸福與否的關鍵。

如何破除德西效應?定期檢視人生目標與規劃

先不論那些關於親子教育的內容,這裡我主要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們成年人該如何破除在自己身上的德西效應,活出更有目標的人生?

我在網路上看到很多專家的建議,但總得來說,就是要「定期檢視」自己當下的人生目標與規劃。當你覺得工作乏味的時候,應該想想當初自己為什麼要接下這個職位?工作的價值是什麼?當你覺得薪資福利不是很滿意的時候,思考你現階段對於金錢的規劃是什麼?需要透過換工作來達成財務上的目標嗎?

透過不斷詢問自己釐清大方向的問題,將能幫助我們更加知道現在的所作所為,對於未來的人生有多少意義。如果可以,甚至能進一步挖掘工作能帶給他人的價值等等,這些思考都有助於我們獲得成就感,對現有的一切感到滿意。

收到更多巫師札記的內容

總算在今年做出新嘗試啦!目前還是試營運版本的電子報!每個月我至少會寄出一篇關於我當月文章的摘要與重點整理,你可以針對有興趣的主題來閱讀!除此之外,我也會不定期的寫信分享近期的學習點和心得,也希望透過電子報來和大家有更緊密的互動!

只要訂閱巫師札記電子報,我就會免費寄出一份關於「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的電子書,幫助大家更有系統的吸收與學習書上的知識。日後也會持續分享有意義的內容,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