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EVT/DVT/PVT? 硬體產品開發必學流程!

相較於軟體的 Agile、Scrum 開發法則,以及如何撰寫 PRD 等資訊在網路上有非常多課程 or 文章,硬體的產品開發流程則十分難找,也讓我在剛入行的時候非常痛苦。

因此我決定在這個部落格中逐步分享我在品牌廠擔任硬體產品經理時所學到的知識,讓對這個領域或職缺有興趣的朋友們能藉由這一系列的文章了解工作樣貌。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必學的第一課: 硬體產品的開發流程。究竟一個硬體產品在量產出貨前要經過哪些步驟? As a PM 我們要負責哪些事情?

3 分鐘看懂新產品開發流程

一個正常的新產品開發流程通常有以下幾個 stage:

  1. Concept 提出產品概念/構想
  2. POC(Proof Of Concept) 驗證構想可行性
  3. EVT(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 工程驗證階段
  4. DVT(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設計驗證階段
  5. PVT(Production Verification Test) 生產驗證階段
  6. MP(Mass Production) 量產

階段一、Concept

當今天要做一個新的案子(新產品),前期準備時會由 PM 帶領研發團隊針對一些新規格、新技術 or 一些新的 idea 去做討論,收斂出一些可驗證的方向。

這階段可以想像成平時做 brainstorming,大家會盡可能地提出一些想法,PM 和 RD Leader 們會再歸納幾個可行性高且有驗證價值的項目。

如果都沒有新菜色,產品規格的迭代更新也會被算在這裡。我自己在做案子的時候也會被要求在這個階段把產品規格 Lock down,讓 RD 團隊後續可以依此做驗證。

階段二、POC(Proof of Concept)

顧名思義,這個階段就是 RD 團隊依照 Concept 階段時訂好的產品規格和驗證項目去做測試。但因為這部分的工作某種程度上和 EVT 有所重疊,所以如果是已經很成熟的產品,不見得會需要有這個 Stage。

這個階段大多是將一些在 Concept 階段所提出的一些較天馬行空、實作有難處的項目釐清,如果做不到或把握過低的項目移除,讓後續的驗證流程能更加集中。

而 PM 在這個階段通常就是主持討論會議

階段三、EVT(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

EVT 階段最主要驗證的是基於我們現在開出的規格,是否有機會順利運作。因此 RD 們會無視整機的空間堆疊,在一張很大的電路板上去驗證各個想法。

在我們 BU,這個階段會由 EE RD 將各 Function 的物料和功能通通丟到「EVB(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Board」上驗證。先確認這些功能和 MP 時預計會使用的物料有沒有問題,確定基本 OK 後就會進到下一階段。

說實話,因為我不是 NPI/RD PM,所以在 EVT 的時候通常沒我什麼事,頂多就是跟著一起開 Weekly meeting,如果有規格相關的問題要進來看+解決。

階段四、DVT(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若希望產品能順利 MP,在 DVT 階段有沒有做足夠嚴謹和紮實的驗證絕對是關鍵。

DVT 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將 EVT 驗證完的結果,想辦法把電路板、各 key part 和 Componant 全部塞到整機裡面,在外觀上它就是一個和市面上販售的量產機一樣的產品。

在這個條件下,RD 和 Q 單位就會開始頻繁針對 DVT 的驗證機台作測試,找出各式各樣的 Bug 並解決。同時關於電子產品的認證,也都是拿這個 stage 的機台給電信商 or 實驗室作測試。

我在這階段的工作通常是安排 DVT 的機台給實驗室/媒體/前線部門,同時自己也要下去當 Beta user,針對一些重要功能和項目作測試,確保這些功能都能正常運作且體驗符合預期。

以手機而言,最重要的無非是軟體功能是否 Ready? 針對通話、相機等常見功能在使用上是否正常? 表現是否符合預期?

如果有認真測試,一定會發現一堆問題。這時候內部就會開 bug 清單來蒐集各 Beta user 的回饋,然後每週 review + 提 fixed plan,在這階段把問題解決。

階段五、PVT(Production Verification Test)

作為 MP(量產)前的最後一個 Stage,PVT 除了 Double check EVT 時的問題有沒有被確實解決以外,最重要的還是要讓產現在 MP 時能大量產出符合標準的產品。

所有的模治具和生產設備都要以 MP 時會使用的機台去作生產,且確保產線能順利運作並符合預期產能(例如一天打 1,000 片板子)。

可以把這階段視為 MP 前的熱身、Rehersal,所有在 MP 會作的事情,都要在 PVT 試跑過一次,確認沒問題後才會正式進到下個階段: 量產。

階段六、MP(Mass Production)

量產=大量生產,這個階段就是會依照前線業務給出的需求數字,由供應鏈和工廠端負責在時間內產出足夠數量的貨,並舖到各個通路中。

這裡其實也有很多學問,包含如何規劃產能、如何和業務討論每月要賣的數量、和管理重要 key part 的存貨等等…之後有機會再專門出一篇文章來分享我們 Sales PM 在這階段會做的事情!

總結: 想進硬體產業的必學知識

說真的,在我進華碩之前,甚至是我在業務部門做 Intern 的時候,對於硬體的生產流程可謂是一無所知,可 PM 的工作就是要熟悉這些流程並在每個 Stage 完成不同的任務。

我由衷的建議所有想進這產業工作的朋友,都應該至少了解一個硬體產品在到我們手上之前,要經過哪些流程,以及大致在做些甚麼。

雖然每間公司的流程會有些許變化(如果想知道我們 BU 各 Stage 的切分方式,可以去看我去年寫的文章),但台灣的硬體業相對成熟,不管是 PC、Notebook、主機板還是我所處的手機,因為發展已經有一段時日,它的架構不會有太多的變數。

所以如果你真的對這產業有興趣,就把這篇文章和我的部落格珍藏起來吧! 我會持續在這裡分享我的工作心得和一些專業知識,希望能藉由經驗分享來讓各位獲得更多有用的資訊!

有想我聊聊的朋友也可以透過我的社群 or Email 來聯絡我,我很樂意請你喝杯咖啡聊聊職涯上的經歷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