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成為任何人》讀後心得|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你不必成為任何人》的讀後心得,這本書透過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告訴讀者要學會無條件接住自己,不要因為外在的聲音或期待而迷失,文字相當溫暖且激勵人心。

阿德勒心理學當初會紅起來是因為《被討厭的勇氣》,不過因為裡面有很多具爭議性的觀點,導致評價兩極,但這本《你不必成為任何人》我覺得寫得更 Soft 一些,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很值得一看!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分享兩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節故事,並附上我的個人看法,最後再於文章結尾處替這本書做個簡單的評價與總結。看完文章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1. 自卑感是所有目標與努力的原點
  2. 沒有人是為了讓人生失敗而活的
  3.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自卑感是所有目標與努力的原點

為甚麼說這本書是寫給 30 歲左右的人?

原因是因為現在人普遍求學時間更長,讀個研究所、出國交換或延畢,投入職場時都已經 25、26,甚至更老,而 30 歲正是工作幾年後,逐漸成熟的年紀。

這時候和以前的朋友、同學聚會時,聊天的話題慢慢變成工作、頭銜和投資等等,某某某又賺了多少錢、誰誰誰跳槽到外商大公司年收破百…抑或是結婚生子的消息…

聽著這些內容,說實話還真的很容易被影響心境,覺得自己怎麼混的這麼差,以前看不上的人現在居然混得比我好這麼多?

看著書中的文字,其實蠻容易能感同身受的。

名為焦慮的成長之痛

非常貼切。當你看到其他人都混得很好時,你會怎麼做?

自然是更加努力追求職涯上的成功,想辦法賺更多錢,讓你在下一次聚會時能有足夠的談資炫耀。

但在這過程中,你需要承擔的是無止盡的焦慮,無論你做再多,都覺得還不夠、還要更好,即便你已經有了相當不錯的表現,卻仍不滿足於現況。

這點我非常能理解,每次我和一些很優秀的同儕吃飯聊天完,聽著他們最近又投入了哪些新領域,右獲得了哪些成果,未來還要做甚麼…

聽完都會覺得十分慚愧,我真的能滿足於現況就好嗎? 是不是過得太安逸了? 然後開始找各種管道充實自己,試圖拉近和他們的距離。

肯定自己做的好的部分

作者提到,雖然焦慮也許真的能幫助我們成長,但其實對於我們的心理狀態會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並非長久之計。

追求卓越、更好的自己不是壞事,但千萬不要因為自卑感、和他人的比較而否定自己。很多人會因為看到別人的好而覺得自己一事無成,這是不對的,我們要肯定自己做得好的部分。

學會看自己的優點和努力,肯定自己做出的小小成果,然後以那些更優秀的人做為榜樣繼續前進,才是正向的循環!

我的觀點: 真的很難不去和別人比較

相信對於已經出社會工作的人來說,這點是最能感同身受的了。

好友見面第一句話問的就是工作、薪水和未來發展,要不是我現在也算是在知名品牌廠,工作也還過得去,還真不知道要和大家聊些甚麼…

哪怕我一直覺得不管是甚麼工作,能養得起自己就好。更何況很多家裡條件不錯的,你說他真的有缺這薪水嗎? 人家出國念個研究所就夠抵好幾年的薪水,家裡豪車豪宅等著他繼承,那他圖什麼?

還真就是為了讓自己比別人厲害一些,就這樣而已。

好比說我,我現在雖然看似工作很不錯,發展性也好,但隱藏在背後的高壓高工時,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我非要做這份工作不可? 其實不然。

但我為的就是想爭一口氣,告訴大家我也是有能力勝任這樣的工作,硬著頭皮待在這裡。當然,我也學到非常多硬實力,替未來的職涯打下紮實基礎。

說真的,大家都說要平常心、不去和他人比較,但我們內心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如何在內心默默與人較勁的同時,肯定自己做的不錯的地方,才是我們真正要學習的功課。

沒有人是為了讓人生失敗而活的

作為這本書的最後一章,作者在這裡寫到:

來到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我們並非僅僅為了承受名為「人生」的懲罰;人生的道路上,也充滿了因跨越痛苦而編織出的喜悅與意義。

如果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多積累一些正向的小片段,人生將充滿更多積極明亮的日子;如果選擇在生活裡書寫負面的故事,那麼我們將無法逃脫痛苦的折磨。

說的真好,人生固然充滿挑戰,但同樣的,也有著數不清的美好體驗。也許是和至交好友們吃頓飯、和家人一同出遊,又或是完成某項艱鉅的任務…

只要我們願意換個角度思考,更用心覺察每天發生在周遭的事情,你會發現人生遠比你想像中有趣。

也許是性格使然,我算是一個很樂觀的人,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甚至覺得很糟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卻能從中找出一些收穫,並告訴自己這也是個有趣的人生體驗(可成為日後的談資?)

如果今天這件事你哭著也要做,笑著也要做,何不想辦法找出點樂趣來呢? 人生也是一樣,好不容易來這一遭,應該要好好體驗生活,而不是整天活在痛苦之中。

獻給即將進入轉捩點的三十歲

這段由我這個才剛要滿 24 歲的人來寫有點怪XD

不過其實自從開始工作後,愈發對未來感到迷惘和焦慮,所以我也大概能理解三十歲左右的人的心境…

作者寫到,當你感受到自己不夠好,並將責任歸咎於自卑感時,實際上你所隱藏的,是一顆渴望做好並獲得認可的心。

所以,請別再責怪尚不完美的自己,並從現在開始肯定自己正在慢慢前進。

是阿,沒有人是完美的,任何會感到自卑、覺得自己還不夠好的人,某種程度上也是對自己有著高要求和期望的人,你們是非常優秀的。

試著學會鼓勵和肯定自己吧! 找出努力過的證明,對自己說聲「辛苦了! 還請繼續加油!」

我的觀點: 你就是你,不必成為他人眼中期待的樣子

如題,其實這也是貫穿全書的核心觀念。

清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長甚麼樣子,努力朝目標前進、認真生活,活出真實的自己。

可惜現在太容易受到外在的影響,好像只有賺大錢、在職場上獲得成功、五子登科才叫做人生圓滿…可是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以我為例,其實我一點也不想在職場上有所建樹,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你真以為那些主管有那麼好混? 他所要承擔的壓力也遠比你想像中高;

我也不想追求甚麼五子登科,開玩笑,成家立業要花多少錢,要背負起多大的責任;房價這麼高我買得起嗎? 諸如此類,許多普遍大家認為的成功象徵,我一點也不喜歡。

可是即便我再怎麼清楚知道自己的喜好,還是多少受到影響,認為我應該還是要趁年輕時多累積一些經歷,未來的選擇也會比較多(這點我不否認)

這也是我為何現在還能待在科技業的原因,也算是和自己內心深處鬥爭後妥協的結果。

我告訴自己,在我證明自己的能力可以滿足他人的期望後,我便要放下一切,去追尋我真正想要的人生。也許只是平平淡淡地在家寫看看書、寫文章,做份閒職,但這,才是最真實的我。

總結: 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我會給這本書 5 顆星的評價(滿分)。

其實我本來就很喜歡阿德勒心理學,「一切的問題都源自於人際關係」這個觀點令我印象深刻,也相當認同這是一個能最快幫助人們擺脫過往束縛的心理學流派。

而這本《你不必成為任何人》更是讓我重新思考自己對人生的想法和態度。工作一段時間後,我發現自己已經不如學生時期般單純,工作上的壓力更是時常讓我有想逃避的想法。

藉由這本書,我重新和自己進行深度對話,在過程中激勵自己,並堅信我未來肯定能過上理想中的生活,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以上就是這次要和大家分享的讀書心得啦!有任何問題都歡迎用 Email 或社群聯繫我,我一定會盡快回覆!

也歡迎大家訂閱我的電子報!目前的規劃是每個月寄出一封當月文章總覽,並和大家分享我這個月的工作與學習心得!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P.S 我現在有和博客來簽署聯盟行銷合約,如果你看完文章後覺得心動,想購買此書的話,不妨透過這個連結前往博客來官網購買。不用擔心,你不需要額外付錢,而是原本的買書錢中,博客來會分潤部分金額給我,就當作支持我的創作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