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因為準備要邁入人生的下一階段:進入職場。
因此把很多與職場、工作術和一些人生規劃的書拿出來重讀,這篇文章正是在二刷《大人學選擇》後,又重新發現了 3 個讓我這次收穫良多的觀點,打算簡單寫篇文章來和大家分享。
這篇文章不同於上次我寫的《大人學選擇》讀後心得,並不會用太嚴謹的框架來撰寫內容,大家就放輕鬆看,有任何想交流的都歡迎直接提出。
觀念一、職涯卡關時來場不一樣的壯遊
這幾年很多年輕人在高中或大學畢業後,會給自己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做 Gap year,也就是俗稱的壯遊。暫時停下手中的事物和課業,給自己一些時間去世界各地體驗生活,藉此找出人生的目標或意義。
不過,Gap year 難道只有學生限定嗎?作者建議上班族:如果你對自己失去信心,對生涯感到迷茫、對工作產生厭倦的話,與其和一般人一樣存錢出去玩,不如安排一場不一樣的 Gap year,為自己的職涯重新開機。
如何安排上班族版本的 Gap year?
簡單來說,無論行程如何安排,這場 Gap year 都要滿足以下三種條件:財務要自給自足、對職場發展有幫助、承擔責任而非恣意遊玩。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去打工。放下原本的正職工作,透過去做一些你想嘗試,或是與你的學經歷背景完全無關的「基層工作」。
別小看這段經歷,不管是擔任助理、零售業店員甚至是推銷員,你都能從這些你不曾嘗試過的職位中領悟到工作的價值,甚至進一步發現你其他方面的天賦(作者分享他發現自己很有銷售東西的天賦)。
我的觀點:花點時間讓自己重新開機
我覺得這真的是個很酷的概念!比起耍帥辭職去國外大玩特玩,我真心認為去做點不一樣的工作肯定能帶來更多的啟發並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涯發展。
而且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可以不用花費太多金錢,並在過程中認識不同領域的人,接觸不同於以往的工作內容。讓自己的腦袋 refresh 一下,真的會大幅減少先前工作中帶給你的壓力。
如果你真的覺得自己的職涯卡關了,想休息一下轉換心情,不妨遵從這個建議,去找個兼差或短期工作,重新掌握工作的充實感。
在維持收入的情況下,搞不好還能重新燃起對工作的熱忱,這才是大人版的壯遊!
觀念二、獨立思考,從懷疑開始
隨著社群軟體、網際網路的爆發,現在的資訊可以說是鋪天蓋地而來,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消息等著我們去看、去吸收。
但是我們真的有好好判讀這些資訊嗎?真的有確認它背後的來源?它是否可靠?還是我們只會全盤接收,即使有明顯錯誤也不自知?
更誇張的是,現在越來越多人只憑藉片面的資訊就下結論,然後開始在網路上當酸民,看到黑影就開槍,根本不管事情的脈絡是如何,只是一股腦的輸出自己的想法。
好比前陣子提到的保母虐童案,好多人被媒體一陣帶風向之後,毫不留情的在網路上噴爆那位負責該名孩童的社工。
第一,你不知道事件的完整脈絡;第二,你對社工這行根本不熟;第三,對於新聞的內容連查證都沒做就全盤接受,欸這會不會太扯拉?
現代人逐漸喪失思考能力
由於現在資訊取得實在太過方便,而且時不時地就可以在網路上高談闊論,分享自己的「看法」。但在「捷思」與「從眾」的影響下,我們很容易不經思考就隨便下結論。
小孩出事=社工一定有問題;大學生狂吃白飯=沒素質;電費調漲=爛政府…諸多案例數都數不清,光看臉書上那些新聞頁面下方的留言就知道,思考對普遍的台灣民眾來說早已不存在。
獨立思考?那是什麼,反正我只要看網紅和政治人物怎麼說就跟著做就好;事情就是這樣啊,新聞上都這樣寫;唉呦大家都這樣想啦…可是我們真的有客觀地去思考這件事情嗎?有懷疑過消息的真實情嗎?如果都沒有,我們憑甚麼這麼篤定自己就是對的?
我的觀點:半瓶水響叮噹
只要我們不是當事人,就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自己能充分掌握事情的真相。而這也是我為什麼盡量避免用太過強烈或情緒化字眼對很多事情做評論的原因。
如果有讀過我深度分析系列文章的朋友應該會知道,我在寫對某起事件的觀點時,第一步就是廣泛蒐集不同的資料來源,特別要多找那些彼此立場不同的文章,正方反方的論點我都要看過之後,才能慢慢拼出事情的大致樣貌。
而且正是因為從不同角度看事情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正方和反方肯定也都有自身的難處。一件衝突事件當中,幾乎不可能有一方是完全無辜或沒問題的。
一個巴掌拍不響,你固然可以有自身支持的陣營,但請不要過度美化它們並妖魔化對方,客觀地闡述你的論點,並分享你為甚麼這樣想。你的立場是甚麼?你蒐集到什麼資訊?你思考過後得出的結論為何?
當你把事情研究的越透徹,你會越不敢亂發表隨便的言論,因為你知道事情不完全是如此。
而每當我看到網路上那些充滿主觀意識並帶有負面情緒的強烈字眼,都會覺得這正是「半瓶水響叮噹」的最好表現,正因為你無知,才能如此自信的講出這些話。
可悲的是,現在這種人越來越多了…
觀點三、財務自由並非萬能,妥善理財的重要性
最後要分享的觀念是關於「財務自由」。近年來 F.I.R.E 族的觀念盛行,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投資報酬和被動收入來讓你不用工作也能維持生活的基本開銷,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原地退休,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聽起來非常棒對吧?這也是我最初給自己設下的目標,有空的朋友也可以回去看我過去幾年寫的文章,絕大多數都圍繞在如何實現這件事情上。可是財務自由真的是幸福人生的最終解答?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保有金錢使用的彈性
雖然很多書籍和文章都有告訴我們該如何計算自己達成財務自由的數字,但當我們真的達成了這個目標,就能從此過上高枕無憂的日子了嗎?你可能想的太美了。
先不論你的物質需求是否改變,光是天有不測風雲這一塊,你就必須多加留意。除了經濟可能進入循環,導致你的投資績效不佳;抑或是家人或伴侶發生意外,需要大筆金額投入醫療…
總是會出現一些意外,讓你突然需要大筆金錢,這時你還能安安穩穩的過你的生活嗎?
這也是為甚麼作者會建議就算你達成了財務自由的階段性目標,最好還是要找份有興趣跟收入的工作,為的就是保有金錢使用的彈性,為自己的人生多上一層保險。
退休後什麼都不做其實很無聊
如同很多上一代的老男人從職場上退下來後,會突然失去生活重心一樣,如果你一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就從此躺在家裡耍廢,或許你前兩個禮拜,甚至前一個月會覺得很輕鬆,但很快你就會覺得無聊了。
工作雖然辛苦,但過程中和同事、老闆與客戶之間的往來,工作上面臨的挑戰與困境,都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精彩。最重要的是,你會有個明確的生活重心,知道你今天要幹嘛。
但如果你退休後突然甚麼都不做,這中間出現的落差絕對會讓你難以適應。或許過不了多久,你就會重回職場,繼續投入那些讓你叫苦連天但卻又樂此不疲的工作。
我的觀點:財務自由是讓你放手嘗試喜歡事務的基礎
隨著讀的書越來越多,經歷過更多的事情後,我也逐漸調整了我對財務自由的目標與理解。當然,我對於想盡早達標的理想還是沒變,但我會希望自己最後能自由的選擇有興趣的工作,而不是為了薪水、為了頭銜而在職場上打滾。
我最終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全職的內容創作者,除了繼續寫文章發揮影響力外,我還想嘗試開設線上課程、實體顧問服務以及現場演講等工作,這些才是我有興趣且十分有熱情的領域。
我雖然並不排斥上班族的工作,而且以我的條件,也確實能混得還不錯(應該啦)。但要我每天花 8~10 小時在辦公室,我還是會覺得處處受限。如果可以,自由的個人創業家或許才是最適合我的。
不過老話一句,夢想歸夢想,現實還是殘酷的。在我尚未有所積累之前,最好還是在職場中努力學習,並試著往上爬。
除了爭取更高的薪資待遇以加速達成目標,同樣也能利用公司給的舞台看更多不同的人事物。我也能隨著時間慢慢調整我的目標與步伐,一步步活出理想中的人生。
以上就是這次二刷完《大人學選擇》後,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些內容啦!話說我從今天開始也設立了我的電子報訂閱系統,有興趣的朋友請多多支持!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