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書籍是 天賦優勢 心理學銷售應用篇,這本書的內容也是出乎我的意料。原先以為會在書中看到許多著名心理學理論和業務技巧上的結合,包含如何說服、利用人心的特點來談判等,結果沒想到看到的卻是一套透過出生年月日來了解對方特質的方法論<天賦優勢全息圖>。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在看完這篇文章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 天賦優勢全息圖|了解自身人格特質的工具
- 如何解讀你的天賦優勢密碼
-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天賦優勢全息圖介紹
天賦優勢全息圖是計算天賦優勢密碼時必備的圖形,也是這本書最重要的知識,一項可以用來判斷個人特質的工具。
「全」字的意涵
天賦優勢全息圖,是以中文字的「全」字圖形,呈現由個人西元出生年月日計算出的天賦優勢密碼的圖形。「全息」這個詞語,原本是指一種 3D 的全方位虛擬投影效果,而天賦優勢全息圖則是取用全方位投影的意象,來表示天賦優勢全息圖能幫助人們,透過天賦優勢密碼看見自己潛藏的天賦優勢,以及自己在不同年齡時的大致運程,此時天賦優勢全息圖就像是自己的人生劇本或人生使用說明書,而人們就可以根據手上這份劇本,選擇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0天賦優勢全息圖的計算方式
第一步,使用西元的出生年月日
第二步,優勢密碼的加法原則
天賦優勢密碼的計算方式是加法,這種嘉發是將兩個數字相加,直到成為一個新的個位數,再把算出來的數字往上填入天賦優勢全息圖的空白處。例如:正常 9+6 的答案是 15,但天賦優勢數字密碼只有 1~9,所以必須再把 15 拆成 1+5,因此最後的答案是個位數 6,以此類推。
計算方法教學|內部天賦優勢密碼
先將你的西元出生年月日填入下方,之後可依照下圖的只是往上填入你的優勢密碼。
以我為舉例,可以看到我順著上面的加法原則,在圖上寫出了我的天賦密碼,接著就會進到下一步:解讀。
如何解讀這些數字?
1.「O」:主性格,(主宰一個人近乎60%的行為模式),代表你的整個性格數字。它會影響你人生大部份的思想行為。也代表五行屬性。
- 「I、J、K、L、M、N」也是你內在的性格號碼,加上O是七個數字,代表你在母親懷胎中七個月已定型的性格。
- 「I+J」:代表一個人的動機(起心動念)
- 「K+L」:代表一個人的能量
- 「I+L+O」:潛意識,主宰一個人大部分的舉動
- 「S+R+T」:外在動向,相加結果為:
等於 3:為理想主義者
等於 6:為現實主義者
等於 9:遠見主義者
- 「I、J、K、L、M、N、O」:七魄/妊娠期(喜、怒、哀、懼、愛、欲、惡)
《Asia Training生命密碼全息圖》中,隱含了 12 組聯合密碼。如下圖所示,當你按照《Asia Training生命密碼全息圖計算方程式》的基本法則填入每個空後,接下來要將全息圖內的數字兩兩相加,得出全息圖外的每一個數字。在全息圖內,除掉由你的出生年月日相加得來的數字 I、J、K、L,其餘所有的12個數字,都是由全息圖內或外的兩兩數字相加而成,比如 M,是由數字I和J相加得來,那麼IJM,就是一組生命密碼的聯合密碼。《Asia Training 生命密碼全息圖》圖里一共含有 12 組基本聯合密碼。
聯合密碼也將更細膩的分析你性格的趨向,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每個單個的數字密碼相加,促成的密碼都會發生化學作用。因此,每組聯合密碼都隱藏了更深奧的個性特質。生命密碼中總共有 81 組聯合密碼,每個人會佔據 12 組,而每個不同部位的聯合密碼所代表的含義又有不同,比如 XWS 是你工作及人際的關係,QPR 是是顯示事業及發展的關係,你可以通過這些密碼的提示來改進或改善目前令你不太滿意的狀況。
第一组 IJM 第二组 KLN 第三组 MNO 第四组 JMW 第五组 IMX 第六组 XWS 第七组 NOQ 第八组 MOP 第九组 QPR 第十组 KNV 第十一组 LNU 第十二组 VUT
IJM、KLN、MNO 這些組合都是最主要的聯合密碼MNO 三個聯合密碼是最深沈的IJM、KLN 是你最根本的聯合密碼
NOQ 是你對內的性格密碼 MOP 是你對外的性格密碼 QPR 是顯示事業及發展的關係 NOQ、MOP 延伸事業及發展的情形
XWS 是顯示工作及人際的關係 JMW、IMX 延伸工作及人際的情形 VUT 是你的家庭及財富 KNV、LNU 延伸家庭及財富的情形
潛意識密碼:O+I+L,潛意識、不自覺的行為表現內心密碼:O+M+N,內在的性格外心密碼:S+R+T,體現你的外在動向、價值觀
天賦優勢工具:密碼酷
總結
我只能給這本書 2 顆星的評價(滿分 5 顆),畢竟雖然這個理論看起來很玄呼,但在最初的解釋上並沒能說服我究竟合不合理,他很淺顯的提出他和易經、心理學概論等理論有相關聯繫,卻說不出其中的實質連結點,讓我對他的真實與合理性其實抱有很大的疑問。
再來是雖說書中一直提倡不要給人貼標籤,但若我在使用這套工具,得知對方的個性之後,真的很難不去給他下標籤或分門別類,這樣豈不是十分衝突?而且書中即使都放正向的案例,但誰知道他的準確性到底有多高?就我自己實測而言,其實沒有到一語中的那般感受,因此對這套方法論,我也是抱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
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學到了一個相當有趣的方法論,在茶餘飯後和朋友閒談時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談資,而且書中所附上的許多例子,也可以在與人的互動、交流中去驗證,在進退之間有著可以參考的紮實內容。但我個人還是沒有很推薦這本書就是了~雖說有些主觀,但我認為這對我或是一般大眾的幫助實在不大,見仁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