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類矽谷》書籍觀後感|揭開矽谷神秘的面紗:矽谷不為人知的故事

今天想分享的是異類矽谷這本書,其實他的題材頗為新穎,跟我過往讀的工具書種類較不相同,是由在矽谷工作超過 30 年的台灣工程師,用最為貼近矽谷生態的觀點,來向廣大的讀者分享最真實的矽谷面貌,讓我們就算沒去過現場,也能從書中這些繪聲繪影的描述來認識矽谷這個地方。

而在看完這篇文章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1. 矽谷到底是什麼地方?淺談矽谷生態
  2. 在矽谷的人都是科技新貴?真實的矽谷面貌分享
  3.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1️⃣ 矽谷到底是什麼地方?

相信大家對矽谷的第一印象往往都是那些知名的科技公司,像是 Google、Apple 和 Intel 等科技巨擎,讓人不禁對其產生高大上的想像。而事實上,矽谷的確是許多高科技公司的聚集地,匯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科技人才。

那麼矽谷究竟在美國的哪個角落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我看完這本書才有的更明確的認識。矽谷(Silicon Valley)坐落在加州北部,是由舊金山以南(不包含舊金山)到聖何塞以北的多個縣市組成的一大片區域,而並不指代任何一個城市,更像是一個大區域,統稱「矽谷」。

圖片來源:大紀元時報

隨著科技企業在這個地區的不斷增多膨脹,矽谷的區域定義也變得更加寬泛。由於一些新興的科技企業包括 Twitter 和 Uber 都把公司總部設在了舊金山市區內,所以也引得一小部分人會偶爾把舊金山也當作矽谷的一部分,我個人是覺得,在舊金山這個區域,都可以算是矽谷的一部分,畢竟會有許多公司、矽谷的員工在這地方活動,隨著產業發展,區域愈發廣泛。

接著,我們來談談一個有趣的問題:誰創造了矽谷?

這個在書中其實我並沒有看到詳細的介紹,是我因好奇,而在網路上搜尋相關的內容。這裡也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關於矽谷的起源:

根據我查詢的多筆資料,大部分皆認為矽谷的起點是一家名為「蕭克利半導體實驗室 (Shockley Semiconductor Laboratory)」的機構,其創辦人正是物理博士蕭克利。

蕭克利 26 歲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後,即加入貝爾實驗室,他的老闆正是發現電子繞射現象的戴維森 (Clinton Davisson)。在他的指導之下,蕭克利發表了多篇固態物理的論文,並在二次大戰後成為新成立的固態物理研究小組的組長,率領巴丁 (John Bardeen)、布萊頓 (Walter Brattain) 等人研發可以取代真空管的半導體;他們三人因為發明電晶體而共同獲頒 1956 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然而在這之後蕭克利剛愎自用,對屬下不假辭色,得了諾貝爾獎後更目空一切,聽不進任何建言,還對全體員工用測謊機測謊,導致以諾伊斯為首的八名重要技術幹部認清蕭克利空有高深理論,卻不懂公司營運,遂於 1957 年集體辭職,成立「快捷半導體 (Fairchild Semiconductor)」公司,這間公司也被外界視為矽谷建立的一大指標。

之後這八位重要幹部也陸續分道揚鑣。諾伊斯與摩爾成立 Intel,另外幾人也自立門戶,其他快捷半導體培養出來的人也繼續開枝散葉。二十年內大約有七十家公司因此創立,而他們都座落於附近,形成了後來所謂的「矽谷」。這一切都起源於蕭克利當年在此成立蕭克利半導體實驗室;人去樓空後,原址只剩一個紀念牌寫著:「矽谷第一家研發製造矽產品的公司。此處的研究開啟了矽谷的發展。(資料來源:《科學史上的今天: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

這部分就單純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矽谷的起源,了解一下這地方的歷史也是一件挺浪漫的事情!

2️⃣ 在矽谷的人都是科技新貴?

接著讓我們進入到這本書的重點,矽谷的生態究竟是什麼樣子?真的像外界所想像的一樣令人嚮往嗎?滿街都是高薪水的工程師,充斥著菁英氛圍?

作者總共以三個部份來說明,分別是「真實矽谷」、「野性矽谷」和「驚奇矽谷」,不過在這三個章節中,我最喜歡的是真實矽谷這部分,因此會著重和大家分享這部分的內容!(畢竟最現實的一面總是讓人欲罷不能)

第一個部分談論的,是關於買房的問題。在矽谷的蛋黃區,你可能要花好幾百萬美元才買的到一間破舊的小公寓,就算往外一點,也只不過會有個大一點的房子,想在矽谷的市中心買房,可以說是絕大多數矽谷員工的煩惱,就算你是資深工程師或高階主管也一樣,因為房價真的太貴了…

而房價高也進一步帶來另一個有趣的生態:不同等級的極限通勤族。因為在市中心的房子實在太貴,基本上多數人都會選擇在郊區、離市中心較遠的地方買房。在這些區域,你可以用同樣的價錢,買到坐落於湖畔的高級豪宅,就算預算不是很多,但買個有品質的獨棟住宅也是綽綽有餘,重點是當你先看到幾百萬只能在市區買個小破爛公寓後,發現差不多的價錢,可以買到品質提升許多的房子,大多數人很容易被其吸引,選擇在較遠的地方居住(可見下圖,總共有四個區域)

圖片節錄自書籍

雖然在上圖的 3️⃣ 和 4️⃣ 地段會便宜不少,而且也能買到大家夢想中的高級住宅,但這麼做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漫長的通勤時間。尤其是在第四區域的矽谷員工,可能需要花上單趟 4 小時左右的通勤時間,才能從住家到公司上班,第三區雖然好一點,但單程 1~2 小時也跑不掉,這也讓作者在書中稱這些人及縣通勤族,因為若不小心加班到很晚,回家又要開如此長的路程時,對精神和體力上都是嚴重的考驗,有許多人甚至會在平日花錢住旅館,假日才回他們在遠方買的房子,過這種生活的人相當常見,也讓人不禁感慨在矽谷生活的不容易。

最後令我印象挺深刻的,是「矽谷人不是人生勝利組」這個段落,很喜歡作者寫的一段文字:『這次的成功只是下一個挑戰的開始,每一個成功之後,緊接而來的就是面對淘汰』。在矽谷,當你還有價值的時候,公司會拼命砸錢留住你,多少錢都願意付;可當你沒有價值的時候,你就會成為會計簿上一筆可以節省的開銷,一天都不多留。全世界的人都想往這裡擠,矽谷永遠不缺貨

就連作者也經歷過許多次的裁員,一進來主管就讓全部們的人停下手邊工作,宣布在場的所有人會有 60% 需要打包回家。這種毫不留情,讓員工每天壓力山大的生態,也是矽谷文化的一部份。

3️⃣ 總結

我個人會給這本書 3.5 顆星的評價(滿分 5 顆),以增廣見聞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真的寫得很好,作者的文筆實在不像是一個工程師,可能和他之前有讀過文組科系有相關聯,在敘述上都能夠帶給讀者許多的想像空間,讓人可以很好的融入書中的描繪。

當然,除了我在前兩部分的內容,作者也分享了很多有趣的矽谷文化,像是「文化大熔爐」這個我們只會在課本上看到的名詞,在矽谷是每天都在上演。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要如何溝通、共事,面對不同的文化要如何適應與理解;以及矽谷周遭環境的一些介紹,都讓我們可以獲的身歷其境的感受,這點是我相當推崇的。

只是現階段的我,對於這種並沒辦法在讀完的當下帶給我具體成長或下一步行動的書不是那麼看中(現在想迅速成長),因此沒有給這本書更高的評價。但整體來說,這是一本相當好看的書籍,可以毫無壓力的了解到矽谷的各種面貌。如果有在書店或圖書館看到這本書的話,不妨停下腳步,花個半小時看一下內容,相信會是相當好的體驗!

收到更多巫師札記的內容

總算在今年做出新嘗試啦!目前還是試營運版本的電子報!每個月我至少會寄出一篇關於我當月文章的摘要與重點整理,你可以針對有興趣的主題來閱讀!除此之外,我也會不定期的寫信分享近期的學習點和心得,也希望透過電子報來和大家有更緊密的互動!

只要訂閱巫師札記電子報,我就會免費寄出一份關於「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的電子書,幫助大家更有系統的吸收與學習書上的知識。日後也會持續分享有意義的內容,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