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經濟指標教你加減碼>這本書,內容可謂相當精彩且硬核,連我這個商管科系出身,同時也積極學習相關領域知識的人都看得十分吃力,書中利用多樣歷史數據、經典理論和重要指標之間的相關性,用極具邏輯性的敘述告訴我們可以如何觀察經濟的走向,判斷這個時機何種投資標的較為適合,令人嘆為觀止。
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你會有以下三點收穫:
- 股票長抱放久不一定賺?定期檢視你的投資策略
- 做足 6 功課,榮枯都獲利
-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總結
股票長抱放久不一定賺?
這部分算是令我相當震驚的一段文字,雖然我並不全然認同,但也有其道理所在。買進持有是最常見的投資策略,因為這樣的流程幾乎不需分析或思考。然而我們都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種買進持有的策略必定是有陷阱的。主要的盲點在大多數投資人相信,買進股票且長期持有,就能帶來豐厚利潤。這樣的理論並非全然錯誤,但只適用在非常年輕且未來還有數十年日子要過的人(就是我)。當你 10 歲的時候,並沒有那麼多資金可以去投資,而當人們到了一定年紀,擁有許多資金,且意識到在過不久就該退休時,問題就被凸顯出來了。
假設你現在 45 或 50 歲,已經規劃好一個退休基金的投資組合,期望自己到 65 歲時,這個投資組合足以提供給你不虞匱乏的生活所需。此時問題來了,因為你已經 50 歲,不像 10 歲的小朋友還有數十年的日子好過,因此你的投資週期,不可能跟他一樣長,因為你只有 10~15 年的時間可以規劃,上述這些策略對於 50 歲的投資人而言,是沒有意義的。此時,年長的投資人必須審慎評估在未來 10~15 年間,面臨的投資環境將如何演變,並做出因應對策。對 10 歲的小投資人而言,由於可供投入的資金不大,即使經濟崩潰,損失亦不大,且依據合理推論,未來 50~60 年市場終究會再回升。所以買進持有的策略,可能比較適合年輕的投資人;但對於已經 50 歲,行將退休的投資人而言,可能性並不高。
看到這邊不禁鬆了一口氣,還好我雖然也不是 10 歲,但其實也還算年輕,時間對我們來說是優待的,可以放長期,最多就是我多等 10 年,反正我等的起。
買進持有的策略,就像買進股票卻不再管他,甚至忘了自己有這些持股。這看起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不需花費太多時間與精神,且最終還是會獲利。但接下來我們要談談,所謂長期投資所隱含的風險。採行這種投資方法,長期而言,平均一年約可獲得 10%~11% 的報酬率,其中 8% 是資本利得,另外 3% 是股利所得。正因如此,部分投資顧問就建議投資人,既然長期投資可取得的年報酬率約 11%,那就直接挑個好股票,作響資產升值的樂趣即可,何必再做一堆分析與評估?
這樣的理論其實有著極大的陷阱,市場並不會讓投資人每年真的獲利 10%~11%,股市有時上漲,有時下跌,這個報酬率只是一個長期平均值。股市有時會連續數年低迷,毫無報酬率可言;有時卻可以連漲好幾年,每年都有 20%~30% 的報酬率,只要觀察美國二十世紀的情況,便可窺知究竟。
1928 年時,標準普爾 500 指數(S&P 500)是 17.66 點;到了 1949 年,指數是 16.76 點,在這 21 年中,股市其實是下跌的。在看看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 1900 年是 77.66 點,到了 1932 年反而跌到 50.16 點,整整 32 年股市不漲反跌。再近一點的例子是 1968~1982 年,1968 年標準普爾 500 指數是 100.53 點,但到 1982 年,也僅達到 109.65 點,再一次印證,在這長達 14 年的期間,投資股市的報酬率幾乎是 0。也許有一部份的人會說,在 1968 年至 1982 年間,投資股票的股利率較高;但其實在這段期間,貨幣市場基金卻提供投資人 10%~15% 左右的年報酬率,比殖利率還要好。
買進持有所能獲取的報酬數只是一個平均數,上述 10%~11% 的年報酬率是要非常長期才能達到,期間股市可能連續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沒有上漲,卻在接下來的十年或二十年中,年年呈現上漲格局。就像 1982 年到 1999 年間,股市每年平均報酬率就高達約 20%,所以,如果將這二段期間的報酬率加以平均,就可以算出一個長期的年平均報酬率。
我部份同意作者的觀點,畢竟數據會證明一切,但我認為時空背景不同之下,我認為這不全然正確,1926 年標準普爾指數才剛建立,美國的市場在當時也遠沒有現在完整,同時科技的差距也會讓股票交易上多了許多限制,這也才造就那幾十年來市場狀況不佳。不過我也同意作者最後的觀點:「閉著眼睛投資並不是辦法,因為不論我們相信與否,風險是永遠存在的,而稍具常識的投資人也不得不承認,股市經常有很長一段時間難以有所表現。」
這是市場中的另一個陷阱,如果你是相信買進持有模式的投資人,在 1970 年代可能就損失慘重,因為那段期間股市下跌了 30%~40%,資產當然也就嚴重縮水。總括而言,投資風險波動性的管理,是所有投資人都必須重視且面對的議題。那怕我始終相信長期持有的勝率極高,甚至可以說是穩贏,但我還是會積極學習市場相關的知識,以確保我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在股市中獲利。
定期檢討投資策略
正如上面那段所說,無腦投資並不是一個好方法,投資人必須深入了解各種金融商品的特性,才能讓投資標的的選擇更多樣化。例如,經濟景氣熱絡通常會帶動商品價格走高,包括原油、銅、黃金、銀、鈀金及白金等。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除了降低一般企業股票的投資部位外,投資人還可以將資金轉往能源及其他商品類股票。或許對所有投資人而言,最困難的決定應該是要持有現金,或是將其投資在股票上。即便在空頭市場,還是會有一些股票的價位反向頻創新高,不過要選到這些「飆股」的機率並不大,因為就一般而彥,當多數股票下跌時,投資人因持有股票而虧本的機率就非常高。此時最好的策略是暫時不要進場,等到情勢轉變為獲利機率明顯提升後,再進行投資。一旦你制定了投資策略,就一定要確實執行,並針對最適合自己的投資週期,定期檢討策略的可行性。
以下將風險管理的步驟做個總結:
- 選擇一個適合自己性格的投資週期,開始蒐集相關資訊
- 建立知識基礎,採用一個適當的分析模型,幫助你了解這些資訊的涵義。
- 深入分析蒐集到的資訊並加以研判,以評估當時市場的風險程度是否持續升高,或是處於低檔。
- 建立投資策略。當市場風險走高,較好的策略應是降低股票投資部位;反之,若市場風險走低,則可以考慮增加股票的投資部位。
最後想和大家說,投資並沒有簡單的公式可循,如果有,所有人早已變成百萬富翁了。要成功地透過投資獲利,必須投入許多時間與心力,這本書提供的是一套投資分析基礎,幫助大家開始認真管理自己的資金,以期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精準掌握獲利契機。
做足 6 功課,榮枯都獲利
這段要講的是,作者建立的投資分析架構,在開始投資之前,我們應該做好哪 6 項準備,以確保我們有足夠的把握來獲利。(這部分因為作者是美國人,因此皆以美股或美國市場為出發點)
1️⃣ 資料蒐集
有幾類資料很重要,第一,有關經濟方面的資料,包括經濟循環、經濟成長速度、經濟循環加速或減速發展的程度;第二,有關貨幣方面的資料,這些資料提供金融循環的資訊,也反映聯邦儲備銀行的態度與行動,說明金融市場將受到甚麼影響;第三,有關利率方面的資料,由於利率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很大,所以必須蒐集與解讀這方面的資料;第四,有關通貨膨脹方面的資料,為了蒐集通貨膨脹資料,顯然需要蒐集主要商品的價格資料,因為它們是造成通貨膨脹壓力的主要因素;最後是有關股票市場本身的資料,讓你了解市場內部力量與股票投機程度。
以下會針對這五種類型的資料整理出幾項重要的具體指標,讓大家能夠更具體地去查看這些資訊。
經濟方面
- 工業生產指數:這是有關製造部門的月份資料,能充分反映整體經濟活動與成長狀況,也能顯示商品價格的變動趨勢。
- 國採購經理人指數:這項指數可以就經濟變動方向與成長速度提供資料(換言之,指數水準超過或低於 50 的程度)
- 國內生產毛額:這項資料的公布時間稍嫌太遲,沒有什麼戰術意義。可是,仍可以讓你大致了解整個經濟的表現狀況與成長型態。
- 零售與銷售量:可以顯示消費者部門的強度。
- 住宅開工:這些資料可以顯示利率對於營建部門乃至整體經濟的影響。
- 汽車銷售量:可用來確認經濟循環的強弱發展。
- 商業存貨:此指標成長情況取決於銷售量,如果銷售表現理想,商業存貨通常都會成長,顯示經濟表現強勁。
- 耐久財訂單:一項重要的領先指標,可以顯示製造部門與整體經濟的發展狀況。
- 失業救濟申請人數:反映整體經濟狀況,顯示勞工市場供需鬆緊程度。
- 就業資料:顯示整體經濟的健全程度。
貨幣相關
- M1
- M2
- M3
- 聖路易聯邦儲備銀行提供 MZM 與調整後貨幣基底的數據(其中又以 MZM 最重要)
利率相關
最值得追蹤的重要利率是 13 週國庫券利率,這項利率對於市場任何變動的反應都非常敏感,也最能夠反映聯邦儲備銀行的意圖。10 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很重要,可以就債券投資報酬率提供基本資訊,也能夠反映市場對於通貨膨脹的預期。
通貨膨脹相關
通貨膨脹涵蓋的物價包括:消費者物價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全國採購經理人指數、就業成本指數,以及銅、鋁、木材、黃金、原油等重要商品價格。CRB 現貨指數也很重要,因為這項指數不只會影響通貨膨脹,也會影響整體經濟,該指數與工業生產指數之間存在密切關連。
整體股市相關
- 標準普爾 500 股價指數
- 那斯達克指數
- 威爾夏 5000 種股價指數
2️⃣ 如何分析資料
基本上就是將上述這些指數進行圖表化,將數據的走勢給視覺化以方便我們做判斷。若有餘力,可針對其中幾項相關指標做交叉分析,但由於書中這段過於冗長且複雜,就先淺淺帶過。
3️⃣ 進行預測
從上面得出的分析結果以及各指標代表的意涵,我們可以得知一些準則,像是:
- 如果貨幣供給加速成長,且經濟狀況與同時指標都快速上升,則我們可以預期接下來的通貨膨脹和利率會走高。
- 一旦通貨膨脹率提高,就代表股市的風險提高,必須謹慎應對。
- 若通貨膨脹與利率下滑,則股價可能開始下跌。
- 當貨幣供給成長趨緩,整個經濟狀況逐漸惡化,短期與長期利率紛紛下降,通貨膨脹壓力舒緩,這都代表股票市場即將觸底回升而展開另一波多頭行情。
- 永遠要留意實質利率走勢,如果實質短期利率高於歷史平均水準(約 1.4% 左右),就必須擔心通貨膨脹、債券殖利率與商品價格可能上漲。
4️⃣ 擬定投資策略
這部分就是依照前三步驟所得出的結論來判斷經濟目前正處於循環中的哪一部分?接下來的行情會上漲還是下降,我們可以選擇投資債券或股票等標的。
5️⃣ 採取行動
得出你的判斷之後,投資人應該要自行負責投資績效,管理自己的資金,了解自己的組合成效究竟如何。
6️⃣ 衡量投資組合績效
這是資金管理最重要的層面之一。如果投資人沒有時間評估投資組合的績效,把這些績效與大盤相互比較,那就不應該自行管理資金。投資人應該每個星期定期衡量績效,了解投資組合理想或不理想的原因。
總結
我會給這本書 2.5 顆星的評價(滿分 5 顆),原本連 2 顆都不想給的,但後面有些內容有打動我。簡單來說就是這本書太「艱澀」了,連我這種平常有在關注總體經濟、熟知商業知識的人來看都覺得相當吃力,更何況一般人?裡面雖然提到許多重要的指標,我也同意在判斷經濟走勢上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作者用了過多專業術語來針對這些現象進行說明,經常讓我看的雲裡霧裡。
若這本書主打學術定位也就罷了,可他又被包裝成幫助投資人做判斷、在股市中獲利的書籍(雖然仔細想想也並不全然錯誤),可是書中實際能被讀者落地執行的行動卻少之又少,不然就是門檻太高,我連那些指標都不是很懂,更別提還要針對這些指標的數字去做趨勢的判斷,最終影響自身的投資學測。尤其對於仍在工作的人來說,根本不可能花這麼多時間,每週回顧你的投資策略、績效和觀察市場走勢,這可能只有專業投資人才有時間和能力完成,對我來說,這並不是個適合大部分人效法的方式,也是我之所以沒給這本書太高評價的原因。
但講回內容紮實度,我必須說這本書相當精彩,很多指數的確能代表現今世界經濟概況,並以豐富的資料背景佐證這些理論的可信度,我會試著將其中幾個較為簡單的判斷法則拿到現實中試驗看看,包含觀看指標的資料,一些專家文章內提及的內容等等,雖然我還是不覺得這樣做就能讓我穩贏大盤就是了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