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 商務開發(business development)是一個範圍相當廣泛的職種,工作內容包含建立對公司業務有幫助的關係網、開發潛在客戶名單以及搞定專案中的利害關係人等等,一個好的 BD 真的需要非常非常多技能,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常常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前幾天很幸運的參加了 Xchange 舉辦的市場策略力課程,邀請到在Google 擔任Account Manager 的 Jolle 以及在台達電擔任新事業發展部門負責人的 Lin-Ga 來分享 BD 的框架與方法論。
這篇文章便是整理完課堂中的筆記,來和大家分享,厲害的 BD 有哪些獨門秘笈!到底怎麼樣的人算得上一個好 BD?
C-level Engagement
在課程的第一個部分,講師 Jolle 和我們分享了「該如何做 C-Level 的 Engagement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該如何找到一家公司的 C-Level 成員(Ex. CEO,COO,CFO),並和他建立關係,進一步和他談成訂單?
至於為何特別要講 C-Level 的 Engagement 技巧呢?我們不是最常接觸到部門員工或主管嗎?
原因在於,在成效上,我們如果能順利贏得 C-Level 的認同,錢下來的速度會比我們花時間在打通 A、B Level 要來的有效許多,畢竟人家基本上有公司最大的權力,他說往東大家就會跟著前進。以投資報酬率來看,搞定 C-Level 肯定能帶來更大的效益。
優先處理 C-Level 的四大理由
這裡我也幫大家 Summarize 一下講師在課程中分享的,關於 engage C-Level 的人能帶給我們什麼效益,才使得她如此推薦我們先處理 C-Level:
- 對 C-Level 做 10 分鐘的簡報勝過你對 A、B Level 做幾小時的規劃(Top Down 完勝)
- 對產業才會有深刻了解
- 清楚知道公司的整個 Agenda、策略目標等等
- 你在和他們聊的時候會對你的職涯發展有幫助
我個人也覺得這些東西相當直觀,雖說 C-Level 肯定比那些 A、B Level 的人難找,而且和他們談話也需要做更多準備,但想到從對方身上獲得如此多的有用資訊,我覺得還是很值得投入!
Engagement Journey:五大步驟拆解
在講完接觸 C-Level 的前情提要之後,講師很迅速的和我們分享了這個 Engagement Journey 的五大步驟,同時在過程中分享了他工作上會使用的方法與工具。這段真的十分精彩,腦容量都有些不夠用,就讓我稍微摘要這部分的精華來跟大家分享~
Step1. Identify and Approach:找出真正的 C-Level
這部分說的是很多企業推在台前的 C-Level 很可能只是掛名,負責對外出席一些場合,真正有實權的人會躲在背後默默做事,要找到他需要花上一番功夫。在這裡講師透過自身經驗,告訴我們可以把手上有的客戶、利害關係人名單分成以下三類:
- Representative:對外露面、掛名但其實沒有太大決定權(相對容易接觸)
- Gatekeeper:執行面向、有部分決定權,但對於大的 Deal 或合作案並沒辦法直接下決定;同時,這類人還有可能會阻止你接觸真正的決策者,原因是如果你直接向大頭簡報會讓他不爽(越權的感覺);在處理這類人時,要讓對方覺得我們會幫助他,一起創造雙贏的局面,這也是業務很困難的一個地方(每個人處理的方式不同,講師就不提細節了)
- Key Decision Maker:Make the Final Call、很難接觸、但決定要做就是做(聖旨),這也是我們在做 BD、Sales 時,最渴望接觸到的人,因為他能帶來最高的轉換價值。
Research & Define:背景調查(肉搜、公開資訊和消息管道)
在我們確認好要接觸的目標後,接著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蒐集他的資訊,在和他見面前做足準備,談話才會有能吸引對方的內容。在這個地方,講師分享了他自己會使用的六種方法:
- 新聞、社群網站
- 在 Google 上搜尋「公司名稱 + PDF」,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資料
- 看年報:董事會名單(找重要的人名)
- IR Session:查看公司的架構關係
- G0V:台灣公司資料查詢(連結:https://company-graph.g0v.ronny.tw/)
- Offline Relationship:找人打聽(最近在意甚麼事情)
其中第五項的 G0V 台灣公司查詢資料真的是很酷的工具,點選我上面的連結後會進到一個搜尋頁面,只要輸入要企業的名稱或統一編號,就可以看到該公司和其他集團或企業的關係,透過這個網站,你可以發現許多有意思的連結,並找出相關的利害關係人,讓我大開眼界~
在確認好相關資訊之後,講師建議我們要問自己一個問題:"How do you POSITION yourself?",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和 C-Level 的大佬接觸時,該如何讓對方留下好的印象?以創造下一次接觸的機會?
這裡我摘錄了講師提供的幾個問題,如果我們都能清楚且迅速的回答,那就代表我們做好基本的準備了:
- 你要賣的東西和他的目標有什麼交集?你覺得對方最在意什麼(準備 3 個點子)?
- Who you really are?
- What do you want them to remember you?
- Build your persona:你希望對方對你留下什麼印象?
雖然說做足準備很重要,但也不用過於浮誇或刻意,這樣反而更會引起對方反感,做好該做的準備之後,剩下的就是 Be yourself,努力爭取對方認同即可!
這裡也補充一個小訣竅,我們可以從找到的資訊,針對 C-Level 做分類,利用上堂課教的 DISC 方式(連結點此)對其進行分類,掌握對方可能會喜歡的對話風格與想聽的內容,會讓你們在溝通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於我們該如何盤點手上的資訊?講師由於先前曾經在 IBM 做過顧問,所以自己推演出了一套輔助用的表格,叫做 “Problem Statement Worksheet”,這個表格可以很迅速地幫助你摘要出關鍵資訊,讓你可以更具焦在重要的訊息上。
這個 Worksheet 一共分成 6 個部分,分別是:
- 對方公司的完整資訊
- 你給自己設定的標準(想透過接觸 C-Level 達到的目標)
- Scope of Solution space:我們鎖定的服務或產品
- Constraint 除了我們的服務以外還有哪些選擇
- 利害關係人有哪些
- 重要的 Insight(意外因素)
原先講師有給兩個案例,想讓我們在 40 分鐘內進行迅速的資料查找、分析與規劃出簡單的談話大綱,但因為時間過於緊湊,大家也腦力消耗嚴重,最後沒能進行 XD,不過從案例可以看到,透過這個表格,真的能用一頁的整理就讓大家明白所有重要資訊,不愧是顧問業出身…
Engage:見面、建立關係
在做好所有的事前準備之後,接著就是要想辦法約對方來和你見面,那麼,我們該如何約到 C-Level 的對象呢?這裡講師給了比較常用的 5 個方法:
- 各種人際關係(沒有利益衝突關係)
- 讓 Gatekeeper 幫你介紹(但這很難)
- 在 Event、Conference 堵他(準備一下簡短 speech)
- 去公司找 A、B Level 開會,順路去辦公室拜訪
- Cold approach(這個機率也頗低)
在找到管道之後,我們還要思考,要約什麼?這個約什麼是指要約對方進行什麼活動,不同的活動會有不一樣的成效,講師分享了幾個常見的活動和他認為成效如何:
- Company Visit(還可以但並非最佳選擇)
- Online Meeting(但講師認為這種不太好)
- Coffee Chat(30 min 快速聊一下,效果不錯)
- Lunch(成效也不會太好)
- Dinner(讚):約個平日晚餐是個理想的狀態
- Drink 喝酒(讚)
成功約到對方後,接著我們就該來佈局一下「要聊什麼」。畢竟是第一次見面,對方又是 C-Level,如果一見面就提生意,那很可能會搞砸這場會面,因此,講師建議可以先從 Career、Working Culture 和 Organization 這三者比較開放式,但對方極有可能會說出不少有用資訊的問題;
暖場完之後,可以再從 Latest Achievement、On-Going Plan、Business Challenge 和 Current Trends(可以聊聊對方競爭者的話題)這幾個和對方業務相關的問題來使其進入心流狀態,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看法。如果能做到這個地步,就代表你成功在對方心中留下不錯的印象。
最後講師還提醒,因為我們接觸的對象是 C-Level,通常這些人的年紀都比較大、經驗豐富且能力很強,在和對方談話的時候千萬記得要用真誠、尊敬的心態去向對方請教,而不是裝出一副專家的樣子高高在上,這只會讓對方覺得很幼稚可笑,達到反效果!
Follow-up:目標是要約到下次見面的機會
在我們完成第一次的見面後,可別以為這樣就結束了,重要的是下一次你要和對方談什麼?該如何進行下一步的業務拓展?所以,我們最好要在會面結束前和對方要到聯繫方式,回去後傳訊息給他,內容最好是你們今天談話的 Summary,並對他表達感謝之意和 Action Plan(下一次可以談什麼、做什麼)
這樣做才能讓對方再次加深對你的印象,而不是談完之後就不了了之;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時不時的把自家公司蒐集到的內部報告、和對方業務相關的產業趨勢 Summarize 給對方,節省他的時間並帶給他有價值的消息,這會讓他對你的觀感越來越好。
而在關係維持上,大約一季約對方一次會是個不錯的頻率,同時也要和對方公司的 A、B Level 保持良好的關係,有機會也可以在 C-Level 面前幫其美言幾句,這會讓 C-Level 覺得你很了解它們公司、和員工關係不錯,而下面的那些人則會對你抱有感激之意,之後推行其他業務也會有幫助。
Retrospect:找出你成功的原因、你做對了什麼事情?
簡單來說就是覆盤,無論這次會面的成果如何,都要檢核一下自己為什麼成功?為什麼失敗?可以從「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面向去分析。究竟是你剛好搭上產業風潮、剛好找到對的人幫你引見,抑或是你真的很會聊天,完全抓到對方喜歡的方向等等
透過把這些因素一一盤點,整理出對下次談業務會有幫助的原則和重要資訊,這會讓你不斷精進自己的能力並建立起完善的系統,逐漸成為一個厲害的 BD。
BD framework & methodology
這個部分是由另一位講師 Lin-GA 和我們分享的內容,針對實務上公司內部會如何管理與規劃 BD 團隊要做的事項。其中包含要先做市場分析找出每一季團隊要 focus 的公司,將 BD Team 要做的事情結構化等等,都是能否發揮團隊最高效率的重要指標。
此外,講師也稍微帶了一點 BD 的不同種類,除了替公司帶進賺錢機會的 BD 以外,專注在合作關係上的 BD 也十分重要,要處理不同產業間的合作關係,政府之間的法案和規範等等,我們很難用一個精準的定義去為 BD 這個職位做詮釋。
BD 要具備的能力:1+4
中間講師有分享很多實際案例,以及他們公司內部是如何管理 BD 團隊的目標與績效,但這部分因為牽涉到公司的一些資訊,這裡就不放出來和大家看了。這裡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覺得對新鮮人或是對 BD 有興趣的朋友很有幫助的地方:成為 BD 需要哪些能力?
講師整理出了 1 + 4 個重點,從中間最重要的 Vision,Mission,Goal 延伸到後面的關鍵能力,大家可以看下方的盤點內容:
- Vision, Mission, Goal
- 找出對方公司最 Care 的點,會成為 Selling Point
- Business Sense
- 做 Market Research
- 看對方的財務數字
- Value Sense
- 1,000,000 一百萬(兩個 ,);1 Billion 10 億
- 關鍵數字的敏感度(這其實管顧業很常提),對於當下談生意會比較有概念
- Relationship Sense
- 經濟部商業司(台灣)
- Offshore Leaks Database(國外)
- Innovation(New Idea):講的是 BD 有時候需要一些新方法來突破框架
- Solid research 市場、時事調查
- Key trends & emeraging issues
- Diverse expertise
- Rigorius methods
我個人覺得 Business Sense 和 Value Sense 是我現在很需要、也能夠鍛鍊的能力,透過多閱讀產業報告、分析和相關書籍,我能夠對不同產業有更完整的理解;
數字方面,講師建議我們可以記下幾個重要的數字指標,針對不同產業做出相對應的筆記,如果在和對方談生意時,你能如數家珍的說出這些,更能取得對方的信任。
總結來說,BD 真的需要很多技能包,Sales 也差不多,不過想到頂尖的 BD 和 Sales 都能獲得相當不錯的待遇,我認為這些要求都很合理。作為一個有想往這塊發展的大學生,我期許自己有一天也能像講師一樣,帶著我的經驗回來分享給學弟妹,成為一個優秀的工作者。
Open Floor 提問環節
最後是一些參與學員的提問,不過因為到這裡我已經有點精神渙散了XD,所以內容可能不是那麼完整,就摘錄一些我覺得還算實用的回答給大家!
Q1、有什麼推薦的學習管道嗎?
講師推薦:J.P Morgan、The McKinsey Podcast、Podcast:ACQUIRED
Q2、該如何建立 BD 的專業嗅覺?
- 進新市場時先找網路上的產業報告(英文)
- 抓這個市場的關鍵數字、指標和相關規定
- 肉搜這間公司的人、最近有沒有人離職、合作等資訊(Follow 對方的 Twitter、LinkedIn)
- 結構性搜尋技術:Highlight 關鍵事件
Q3、該如何讓對方覺得可以談?
- 先建立好被拒絕的準備:10% 轉換率大概是極限
- 考慮時間軸、決定有什麼是現在能做的
Q4、新創該如何定義不同階段的 BD 目標
- 依據不同情形去做 KPI 的調整(但細節我記不太起來..)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拉!有機會的話我日後也會繼續分享關於 BD 的一些學習筆記、實務經驗和個人觀點,有興趣的朋友有可以先點擊 #商務開發 的連結去看我之前寫過的相關文章喔!我們下次見!